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学生成绩管理系统
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
班级信息管理GZ1301
姓名xxx xx xxx
xxx xxx xxx
指导教师任xx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1引言
1.1编写目的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学生成绩管理管理功能,方便系统管理员对学生成绩等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同时一样的方面学生对自己各
科成绩查询,学习的交流。

1.2 项目背景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学生成绩信息进行管理,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

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成绩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的一套成绩管理系统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1.3 参考资料
《软件工程案例教程》…毕硕本卢桂香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易语言新版学习教材《中文编程—学习进阶》海洋大学出版社
1.4 运行环境
(1)硬件环境
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运行时所需内存:500MB;
(2)软件环境
Windows操作系统
1.5性能需求
1 数据的准确性
查询时应保证此学生的所有信息都是正确的。

2 时间特点
操作响应时间不能太长,数据的输入也该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1.6故障处理
正常运行时不应出错,若时出错的话,应该有恢复系统的功能,并且必须保护数据的准确性。

1.7软件属性需求
1正确性
要求所开发的软件要达到用户的需求,运行时基本无误
2 可靠性
一般条件下,不应该出现故障.
3 效率
对用户的要求要有极快的响应
4易使用性
要求能尽量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方便
5 可维护性
当软件出错时可以尽快的进行修改
6 可移植性
要求本软件能在Windows系统上进行移植
7 互联性
要求提供数据的导入和导出接口,以易于同其他系统的连接
2 项目概述
2.1开发软件的一般概述
此软件的目的是提高学校对学生成绩的科学化管理,为学校的学生成绩管理系统进行优化。

2.2用户
使用本软件的用户群是一些大中型学校的学生和老师,也可以用在一些公司对自己员工的信息采集和管理上。

3.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
3.1 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1.功能划分
本系统的用户分为三类:管理员,教师,学生。

使用者可以在组合框中选择所要登录的用户的类型,并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确定”就会将输入提交给系统以验证用户、密码及身份。

如果用户类型及密码正确,就会进入与用户相对应的界面。

2.功能描述
1.系统管理员进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管理员用户的添加,修改和删除,以及对教师添加、教师修改、教师删除、教师查询、学生的添加、学生的修改、学生的查询修改等基本功能,并且参与开设课程、选择课程的管理,安排教师的任课和学生的选课工作,管理员为每门课程设置一个学分,每门课程可以是必修或则选修,如果学生及格,学生将获得该课程的学分。

2.教师进入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各科教师登录系统后可以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修改自己的账号密码,查询自己的授课课程,实现对选修了自己课程的学生的成绩进行查询、录入和修改,各科老师可以对自己学生选修课程结束后给予分数,同时可以对自己课程的成绩优秀人数,及格人数和不及格人数的分布信息进行查询。

3.学生进行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每个学生登录系统后可以查询和修改个人信息、修改自己的账号密码,以及自己所选课程任课老师的个人信息,同时在课程结束后可以查询在校期间各个时间段选修课程的成绩与学分,以及对单科成绩和总分的排名查询。

3系统模块结构图
4.系统业务流程图4.1系统总业务流程图
否否
4.2
5.数据流分析
5.1管理员操作流程:
5.1.1用户信息管理
1、管理员用户进入用户信息管理页面
2、管理员用户填写用户信息并提交
3、系统显示信息
4、若操作成功提示成功信息
5、若操作失败提示失败信息
6、返回前台主页面
流程图(如下图)
5.1.2
操作流程
1、管理员用户进入学生信息管理页面
2、管理员用户填写学生信息并提交
3、系统显示信息
1 若操作成功提示成功信息
2若操作失败提示失败信息
4、返回前台主页面
流程图(如下图)
5.1.3
操作流程
1、管理员用户进入教师信息管理页面
2、管理员用户填写教师信息并提交
3、系统显示信息
1 若操作成功提示成功信息
2 若操作失败提示失败信息
4、返回前台主页面
流程图(如下图)
5.1.4课程信息管理
操作流程
1
2、管理员用户填写课程,选课,授课信息并提交
3、系统显示信息
1 若操作成功提示成功信息
2 若操作失败提示失败信息
4、返回前台主页面
流程图(如下图)
5.2普通用户操作流程:
5.2.1学生操作流程
1、学生用户进入学生管理模块页面
2、学生用户查看,修改个人信息,查看授课老师的资料,和自己成绩的排名情况并提交
3、系统显示信息
1 若操作成功提示成功信息
2 若操作失败提示失败信息
4、返回前台主页面
流程图(如下图)
5.2.2
1
2、教师用户查看,修改个人信息,密码,对自己授课课程信息查询、分数的录入和修改,统计及格人数情况并提交
3、系统显示信息
1若操作成功提示成功信息
2 若操作失败提示失败信息
4、返回前台主页面
流程图(如下图)
5.3通用功能
1.登录与注销每个用户都可以用自己的账号登录系统。

用户操作完成后推出系统,注销后可以重新登录系统。

2.修改密码每个用户第一次登录都用系统管理员设置的默认密码,登录后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

6.数据库
6.1 数据库系统分析
本系统的数据库实体主要有“学生”、“教师”、“管理员”、“课程”等。

其中“教师”与“课程”存在“授课”联系,并且一个教师可以授课n门课程,即“教师”与“课程”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一个学生可以学习n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m个学生学习,即“学生”与“课程”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其中“管理员”与“课程”存在“开课”联系,并且一个管理员可以开设n门课程,即“管理员”与“课程”之间是一对多的关系。

整个数据库可以用一个
E-R图表示
数据库逻辑设计就是将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过程,即将所有实体和关系转换成一系列的关系模式。

转换过程中常见规则有:
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
一个一对一的联系可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3、一个一对多的联系可以转换成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与多的那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
4、一个多对多的关系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

根据以上四条规则,下面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

对于“学生”、“课程”和它们之间的“选课考试”关系就可以规则(4)转换成三个关系模式。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系别,出生年月,家庭地址,入学时间,政治面貌,备注,密码)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备注)
成绩(学号,课程号,日期,教师编号,分数)
依次类推,剩下的关系转换成下面两个关系模式:
教师(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院系名称,职称,学历,政治面貌,备注,密码

管理员(用户名,密码,备注)
6.3数据库物理设计
系统数据库中包含以下5个表:admin,teacher,student,course,grade等。

1.(学生信息表)student:用于保存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院系,入学时间,家庭住址,政治面貌,密码等信息.
2.(系统管理员表)admin:用于保存系统管理员用户的用户名,密码备注等信息(成绩信息表)grade:用于保存学生成绩信息,包括学号,课程号,分数,任课教师编号,日期等字段.
3.(教师信息表)teacher:用于保存教师的教师编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所在院系,职称,学历,政治面貌,密码等信息.
4.(课程信息表)course:用户保存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课程号,学分,备注等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