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26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
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在天安门右前方,巍然(耸屹)立着一座雄伟壮丽的大厦,这就是人民大会堂。

全国各族人民的代表在这里共商国策。

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建筑面积达171800平方米,体积有1596900立方米。

一条黄绿相间的琉璃屋檐,把巍峨的大会堂的轮廓从(蔚尉)蓝的天空中勾画出来。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副)庄严绚丽的画图。

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钮纽)部分——中央大厅。

建筑师站在这里,指着四周向我们介绍了整个建筑的布局:朝西直入万人大礼堂;往北通宴会厅;向南穿过长长的廊道,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大楼。

整个建筑就是由这三部分组成的。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

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浊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

屋顶是穹隆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

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

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liú)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

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至致)的整体。

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座席,有9600多个席位。

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字。

(2)用自己的话说说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3)第2自然段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

A. 举例子
B. 打比方
C. 列数字
(4)第3自然段哪些词语表明了空间方位的转移?
(5)文章介绍万人大礼堂采用了(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答案】(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同音字组词的能力。

同音字音同,形、意不同,组词不同。

解答时要依据字义注意比较。

(2)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

(3)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

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列数字;⑤作比较;⑥下定义;⑦列图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对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到关键词语在结合选项判断即可。

故答案为:(1)耸;蔚;幅;纽;浑;致
(2)总体介绍人民大会堂
(3)C
(4)迈进;穿过;指着四周;朝西;往北;向南
(5)B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同音字的掌握,从结构、字义两方面加以区别,然后再选词填空。

(2)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拓展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林海音
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

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台湾的橡皮筋。

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

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约寸长的剩余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

很便宜的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丈长的绳。

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

但是在跳绳中拣铜子儿,也不简单。

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拣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抢钱,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

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钢板为硬币,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

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

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

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
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

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瓣儿。

打花鼓,绕花线儿。

里踢,外拐。

八仙,过海。

九十九,一百。


(1)给横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切下 A qiē B qiè________
②毽子A jiān B jiàn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________和________。

②写跳绳,写了自己小时候用________做跳绳。

写踢毽子,写了________以及踢毽子时念儿歌的事。

(3)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4)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一句话画上横线。

【答案】(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

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解析】【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AB
(2)跳绳、踢毽子、竹毛管、做毽子
(3)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拣铜子儿。

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拣铜子儿。

(4)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点评】(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2)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chuàn zhuàn)》里的故事和人物。

不知道
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慨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zǎo zhǎo)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āiái)打挨骂还难受。

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1)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水浒传________(chuàn zhuàn)大________(慨概)
囫囵吞枣________(zǎo zhǎo)挨________(āi ái)
(2)在文中在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简单——________ 认认真真——________
(3)用浪线画出具体写“我”读书“囫囵吞枣”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我”读书“张冠李戴”的句子。

(4)“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中“这句话”指的是________。

(5)用小标题概括这一段话的内容:________。

这一段话表现了鲁迅先生________的品质。

【答案】(1)zhuàn;概;zh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
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解析】【分析】(1)多音字结合词义确定其读音,大概的概是木字旁。

(2)先理解词语的意思,根据意思找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3)仔细阅读文章,本题可以从“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这句话找到答案。

(4)本题可以从“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5)解答本题首先要仔细阅读语段,抓住语段中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故答案为:(1)zhuàn、概、zhǎo、ái
(2)复杂、马马虎虎
(3)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4)“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5)谈《水浒传》、关爱孩子
【点评】(1)此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

要求学生首先要根据拼音的组合规则读准字
音,然后根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反义词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再从文中选出和它意思相反的词语。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5)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4.课外阅读
夕阳西下,天空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

大海也被霞光染成了红色,它比天空的景色更壮观。

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闪烁着,滚动着,使人赞叹。

夜幕降临,天空的霞光渐渐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浅红,当一切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高而远的天空中便出现了夜明星。

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各处的灯火,也陆续亮了起来,尤其是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望着这夏夜的景色,心里有说不出的愉快和兴奋。

(1)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壮观”造句。

壮观:
(3)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答案】(1)时间
;夕阳西下
;夜幕降临
;夜色加浓
(2)峨眉山云海真是个壮观的场面。

(3)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解析】【分析】(1)这篇短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表示顺序的词是: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夜色加浓。

(2)词语解释:壮观:极其宏伟的事物或风景(3)山坡上那一片片灯光,它们从半空中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像一串流动的珍珠。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运用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

熟练掌握比喻句。

5.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里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

他的意见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

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后来他也成为一个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信的大意是________我读了您写的________堆叠素数论________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________可是经过反复核算________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________这好比在明星上蒙上了一粒微尘________希望您能更正________
(2)文中“明星”指的是________,“微尘”指的是________。

(3)陈景润给华罗庚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____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____。

(4)陈景润在信中写了三层意思,分别为: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5)本文赞扬了华罗庚的哪些品质?
【答案】(1):;《;》,;。

;,;,;,;。

(2)华罗庚;计算错误
(3)著名的数学家;普通中学青年教师
(4)《堆垒素数论》这本书写得很好;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希望能更正
(5)谦虚、真诚、实事求是。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评价人物精神或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

,,,。

(2)华罗庚、计算错误(3)著名的数学家、普通中学青年教师(4)《堆垒素数论》这本书写得很好;发现有一个问题计算错了;希望能更正
(5)谦虚、真诚、实事求是。

【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
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精神或品质。

6.阅读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蓝鸦
北美洲生活着一种墨西哥蓝鸦,这是一种体格弱小的鸦,可是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

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有无数天敌。

从自然条件讲,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

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面对恶劣的生存条件,十几只蓝鸦自然结合成一个群体。

它们把隐秘的巢深藏在老橡树的树冠中,借助橡树茂密的叶片,把巢遮盖得严严实实。

接下来的问题是,除了隐藏巢穴,蓝鸦几乎也不能发出叫声。

老蓝鸦可以不发出任何声音,然而,那些饥饿中的雏儿,当它们急需进食时,自然而然会发出叫声。

可是,每一声鸣叫都是潜(qiǎn qián)在的危险,都在召(zhāo zhào)唤猛禽的靠近和死神的光顾,大自然对于蓝鸦的考验,正在于此。

于是,整个墨西哥草原,虽然生存着难以计数的蓝鸦,却听不见蓝鸦雏鸟的叫声。

在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蓝鸦保存了物种的繁衍。

让雏鸟不发出叫声何其困难。

在困难的时刻博爱成了拯救蓝鸦群体的力量。

蓝鸦用食物一刻不停地堵住雏儿的嘴,当雏鸟的父母离巢外出,其他老蓝鸦承担起爱的义务,给予所有雏儿如同己出的照顾,巢中的雏儿个个嘴里几乎时时都含着食物,不再发出危险的声音。

所有的蓝鸦都是同一个雏儿的父母,所有的雏儿都是同一对蓝鸦的孩子。

在蓝鸦这个大家庭里,一份爱,全体成员都可以分享。

正是爱的分工和协作,正是爱的平均分配,让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1)为文中划线字选正确读音
(2)按要求写出下面各词的近义词。

①从短文中找出近义词:
荒凉________隐蔽________光临________多么________
②尽量多写几个:
顷刻________ 如同________
(3)在蛮荒的墨西哥草原,蓝鸦的生存条件是怎样的?
(4)为什么蓝鸦在这样的条件下却有着惊人的繁殖速度?
【答案】(1)潜qián;召zhào
(2)荒凉(蛮荒)
;隐蔽(隐秘、隐藏)
;光临(光顾)
;多么(何其)
;刹那、即刻、瞬间、顿时等
;好像、仿像、犹如、恍若、如若等
(3)蓝鸦的生存极为困难。

蓝鸦有无数天敌,只要猛禽们发现蓝鸦的巢,顷刻之间,就可能将蓝鸦群扑杀得一个不留。

(4)①蓝鸦群居生活;②它们把隐秘的巢藏得很深;③它们靠爱的分工和苏作,不让雏儿发出一点声音,使蓝鸦在险恶的环境中战胜天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

潜qián;“召”是多音字,召zhào。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解答时带着问题细读课文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
【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

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7.阅读理解贝多芬的吻
1985年9月,我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嘉许地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出色。

我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给予表扬,那么令人大为惊奇的事情往往接踵而至:他可能马上又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曾使我感到何等的幸福和骄傲!当时我才7岁,我的父亲要我在花园里帮忙干些活。

我干得很卖力,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很“丰厚”。

父亲当时亲了我一下说:“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很好!”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

后来,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

他专心地听了我弹奏的巴赫的C大调乐曲,然后又要求我弹奏更多的曲子。

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以及舒曼的钢琴曲时,我把整个身心都倾注进去了。

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

“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

在我的第一堂课后,李斯特在我的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个吻——它来自贝多芬。

原来,贝多芬在听了幼年李斯特的弹奏后,也曾给过他这样一个吻。

贝多芬的吻已经成了一种神圣的遗产,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


在我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

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

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承受这份遗产的人了。

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它是一种魔术,我对它的神奇作用总是感到诧异不已。

(1)题目“贝多芬的吻”的含义是________
(2)“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文章中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4)朗读文章,找出表现作者受到表扬时幸福、骄傲的心情以及他对表扬的感激之情的句子。

用“________”划出。

【答案】(1)“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3)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4)略
【解析】【分析】(1)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题目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

然后结合本文分析。

“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尾: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4)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的对题目的理解能力。

(2)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能力(3)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此题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

(2)给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________
映入眼帘纹痕
(3)用“________”画出具体些地球美丽壮观的句子。

(4)根据理解完成填空。

①“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中“蓝色”的是________,“白色”的是________,“水蓝色的纱衣”指的是________。

②这段话中将地球比作________和________,说明它的________,表达出对地球的________之情。

【答案】(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2)yìnɡ;hén
(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海洋;云层;大气层;摇篮;母亲;可爱;赞美
【解析】【分析】(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
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2)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故答案为:(1)宇航员在太空看到的地球的样子
(2)yìnɡ、hén
(3)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海洋、云层、大气层、摇篮、母亲、可爱、赞美
【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二、习作作文
9.题目:意外的________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成功”“惊喜”“发现”“收获”等词语。

②语句通顺,叙事清楚。

③字数450字左右。

【答案】略
10.题目:和________聊聊天
提示与要求:①聊天对象可以是爸爸、妈妈、市长、教育局长、环保局长、校长、老师、传达室大伯等,也可以是太阳、月亮、春风、小草等,还可以是孙悟空、诸葛亮、外星人……②文章要求表达清楚,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③把题目补充完整,体裁不限。

【答案】略
11.选择一题完成习作,字数400以上。

(一)提示:“每个人都是天才”,你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的“那份天才”了吗?通过具体的事写出自己或他人的“才华”“优点”“闪光点”“特点”,题目自拟。

(二)题目:《成长中的________》
提示:题目中省略的内容指某种情感,如:快乐、幸福、烦恼、悲伤……将题目补充完整之后,在习作中描述自己成长中真实经历的事情,抒发自己在成长中的真实情感。

【答案】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