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梅《贺卡里的宛转流年》阅读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立梅《贺卡里的宛转流年》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贺卡里的宛转流年
丁立梅
①第一张贺卡,是送给我的语文老师的。
②那时,我在乡下中学读初中,语文老师是新分配来的大学生,说口流利的普通话,弹一手好钢琴,朗诵的声音像电台播音员,他很快赢得了我们所有学生的喜欢。
新年了,我很想送他一件特别的礼物,然乡下孩子,穷,有什么可送的呢?刚好我的一个同学在城里的舅舅,给我的同学寄来一张贺卡。
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贺卡,浅白的底子上,飘着盏盏红灯笼,真别致啊。
③当时,贺卡只在城里有,乡下没得卖。
我挖空心思说服父亲陪我进城,手里紧紧攥着平时积攒下来的碎币。
城里的五光十色是来不及看的,一头奔了贺卡去,细细挑,慢慢选。
最后选中一张,画面上,一个小女孩半蹲着,在吹蒲公英,她身后的草地,碧绿青翠,一望无际。
我只觉得美,只觉得它很配我的老师。
回家,我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敬爱的老师,喜欢您!祝您新年快乐!”想了想,最终没署名。
想我的老师到现在,也不知道是谁送他那张贺卡的吧。
年少时喜欢一个人很圣洁,把他当做心中的神。
④高中时,有同学在一张贺卡上写了一阕词:“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只看一眼,心肺便被贯穿,我后来才知那是纳兰性德的词。
同学把这张贺卡当做新年礼物送我,他说“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老了。
”我听了,心里划过一道深深的波,一滴滴,都是疼痛的惆怅,一瞬间,仿佛老了去。
现在回头看,有的,只是微笑与感动。
青春无敌,哪怕是忧伤,哪怕是疼痛。
⑤读大学时,我曾寄过贺卡给我爸。
在贺卡上,我很是郑重地写下“父亲大人”这几个字。
贺卡飞到我在的那个小村庄,引起不小的轰动。
乡人们哪见过这个呀,且称自己的爸为父亲大人。
我爸从村部取回贺卡,一路之上,不断有人索要了看,他们一脸羡慕地对我爸说:“你家梅丫头真是出息了。
”这让我爸非常得意。
那张贺卡,我爸一直收藏着。
我每次回家,他都要说起,脸上的表情很沉醉很生动。
这让我很怀念那时的自己,那么单纯懵懂地对待这个世界,一往无前。
⑥时光是只橹摇的船,咿咿呀呀,咿咿呀呀,这边还没在意,它已摇过一片水域去了。
很快,我大学毕业了。
很快,我工作了。
头几年,真是热闹,同学之间书信往来不断,过年
时,贺卡更是少不了的,我会收到一堆,也会寄出一堆。
去买贺卡,真是慎重得不得了,一定得挑了晴天丽日去,一家店一家店去淘,一张一张地精挑细选,在脑子里回想同学的模样,和他们的糗事,一个人,偷偷笑。
⑦贺卡买回来,先自个儿欣赏了。
然后净手,开写。
在夜晚,在灯下,是最好的。
那时,一个天地都是静的,思绪可以放牧得很远。
白天就在脑中构思好的一些话,掏出来,左斟酌,右思量,这才在贺卡上写下贺卡寄出了,一颗心,也随之放飞了,那种喜悦与真诚的祝福,无与伦比。
后来,成家了,渐渐被红尘俗事淹没,再没了那颗欢愉和跳跃的心。
同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稀疏,直至无。
⑧也会在新年里,收到贺卡,是我的学生或读者寄来的。
贺卡一律的喜气洋洋,花团锦簇,大好的年华,开在上面。
我对着它们看,心中轻轻淌过条岁月的河谁还在贺卡里的巧笑倩兮?一地落叶黄,宛转流年,流年宛转。
(《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1.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2.围绕着“贺卡”,文中按照什么顺序写作,分别叙写了怎样的故事,请简单概括。
3.第④段划线句很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赏析。
4.贺卡随着时间流转而所承载的东西有变化,请根据这些变化并且结合你的经验和当下背景,谈谈你对这些变化的感想。
【答案】
1.标题点明写作对象贺卡,贺卡也是文章的一条明显的写作线索,贯穿起了整个文章;题目很有诗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贺卡与宛转流年会有怎样的故事很令人期待。
2.围绕着“贺卡”,文中按照时间顺序写作,分别叙写了:④那时乡下中学读初中时,进城为喜欢的语文老师买了一张贺卡。
④高中时,有同学在一张贺卡上写了一阕纳兰性德的词,听完后只是微笑与感动。
④读大学时,我曾寄过贺卡给我爸,引起家乡不小的轰动。
④我大学毕业了工作头几年同学之间书信贺卡往来不断,那种喜悦与真诚的祝福,无与伦比。
④现在,会在新年里收到学生或读者寄来的贺卡,引发我的回味。
3.把听到贺卡上纳兰性德的词,在心中引起的波动比喻成一道道的波,一滴滴的惆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中时,看到贺卡的经典古诗词的那种悸动,兴奋美妙的心情。
表现了那时候因着贺卡而有的青春无敌,哪怕是忧伤,哪怕是疼痛。
4.贺卡里的流年因为时代而不同,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可能是初中时代的纯洁,喜欢一个人,把他当作神一样敬佩,而贺卡恰好是最好的礼物;再过来一点时间就是高中时候,
因为年少,也因为感情稚嫩,会因为与某首古典诗词有共鸣而忧伤或者感动;再到读大学时候,信息还不算发达,小小的贺卡还是一个高雅情趣的代名词,给闭塞的乡村带来轰动,让父亲脸上有光;而如今,成家立业,心渐渐被红尘俗事淹没,再没了那颗欢愉和跳跃的心同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稀疏,直至无。
这是一个年龄变化的必然结果,因为人不可能永远像年少那样单纯和热血,容易感动或者伤怀,那么质朴或者纯真。
这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技术带来的变迁,从前的感情也更恬淡却耐人寻味。
【解析】
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题目中的“贺卡”在文中反复出现,从第④段的“第一张贺卡,是送给我的语文老师的”到文章最后④段的“也会在新年里,收到贺卡,是我的学生或读者寄来的”,贯串始终,表明“贺卡”是文章的写作对象,也是文章的写作线索;“贺卡里的宛转流年”,题目富有文艺气息,更让人想了解贺卡怎样体现出宛转流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写作顺序与事件概括。
从第④段的“第一张贺卡,是送给我的语文老师的”到第④段“那时,我在乡下中学读初中”及第④段的“当时,贺卡只在城里有,乡下没得卖。
我挖空心思说服父亲陪我进城……回家,我在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下一行字‘敬爱的老师,喜欢您!祝您新年快乐!’想了想,最终没署名”可概括出:初中时,我送给敬爱的语文老师贺卡;
从第④段的“高中时,有同学在一张贺卡上写了一阕词……我后来才知那是纳兰性德的词。
同学把这张贺卡当做新年礼物送我”可概括出:高中时,同学送给我写了纳兰性德的词的贺卡;
从第④段的“读大学时,我曾寄过贺卡给我爸。
……贺卡飞到我在的那个小村庄,引起不小的轰动”可概括出:大学时,我寄贺卡给我爸,引起小村庄不小的轰动;
从第④段的“我工作了。
头几年,真是热闹,同学之间书信往来不断,过年时,贺卡更是少不了的,我会收到一堆,也会寄出一堆” 可概括出:工作头几年,我和同学们之间书信贺卡往来不断;
从第④段的“也会在新年里,收到贺卡,是我的学生或读者寄来的……我对着它们看,心中轻轻淌过条岁月的河谁还在贺卡里的巧笑倩兮?”可概括出:现在,会在新年里收到学生或读者寄来的贺卡,让我回味。
从分析可以看出,文章分别写“初中时”“高中时”“大学时”“工作头几年”“现在”与贺卡有关的故事,是按照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心里划过一道深深的波”,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听到同学说“不久的将来,我们都老了”的“疼痛的惆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从而印证了看到纳兰性德的词后“心肺便被贯穿”的悸动,表现出忧伤和疼痛也不能战胜青春的勇气。
4.本题考查感情变化分析与感想。
结合第④段的“年少时喜欢一个人很圣洁,把他当做心中的神”可以看出,初中时代思想单纯,喜欢一个人,把他当作神一样敬佩,就送贺卡作为给老师的最好的礼物;
结合第④段的“现在回头看,有的,只是微笑与感动。
青春无敌,哪怕是忧伤,哪怕是疼痛”可以看出,高中时,青春无敌,也因为感情稚嫩,会因为与某首古典诗词有共鸣而忧伤或者感动;
结合第④段的“这让我很怀念那时的自己,那么单纯懵懂地对待这个世界,一往无前”可以看出,大学时,我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给父亲寄的贺卡引起全村的轰动;
结合第④段的“那种喜悦与真诚的祝福,无与伦比。
后来,成家了,渐渐被红尘俗事淹没,再没了那颗欢愉和跳跃的心。
同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稀疏,直至无”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生活的磨练,我和同学之间逐渐少了喜悦与真诚的祝福,没了那颗欢愉和跳跃的心;
结合第④段的“也会在新年里,收到贺卡,是我的学生或读者寄来的。
我对着它们看,心中轻轻淌过条岁月的河谁还在贺卡里的巧笑倩兮?一地落叶黄,宛转流年,流年宛转”可以看出,时光流逝,我们曾经的年少质朴、感动伤怀逐渐成了耐人寻味的记忆。
贺卡承载着我的生命历程,也承载着许多人的生活经历。
随个体的成长,时代的变迁,,我们会丢失许多,也会在这些经历中回味许多。
这是年龄变化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