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胆系胰腺和脾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表现】 • CT对胆道结石较平片敏感,不管是肝内或肝外结石,绝大部分都显示为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
容易识别。 • 胆囊结石改变体位可移动。 • 胆总管下端结石可见环征、半月征。 • 胆囊炎表现:胆囊大、壁厚水肿、明显强化;慢性—缩小、壁厚、钙化、强化。
【MRI和MRCP检查】 • 无创伤性的胆道成像技术,可显示胆道系统内低信号强度的结石影。 【鉴别诊断】阴性结石需与胆道肿瘤鉴别。
胆道正常MRI表现
• 胆管、胆囊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 浓缩胆汁T1值缩短, T1WI、T2WI均为高信号 • MRCP(磁共振胆胰管造影)
胆系基本病变表现
1、胆囊大小、形态、数目和位置异常: 形状异常—炎症粘连、帽状畸形、增大(直径大于5cm)、缩小(慢性胆囊炎纤维化)。 胆囊密度异常—壁钙化(瓷器样胆囊),多角或分层高密度(结石)。 2、胆系钙化灶:多为结石,胆囊壁钙化 3、胆管扩张:先天或后天 4、胆管狭窄或阻塞:炎症、结石、肿瘤等 5、充盈缺损:病变本身
脾非何杰金淋巴瘤。CT平扫(上图)示脾内三个低密 度灶,增强扫描(下图)病灶境界清楚。
脾脓肿(abscess of spleen)
• 常为败血症脓栓的结果,也可为邻近脏器侵犯。 • 临床表现 • 影像学表现:脾大+脓肿(环征),发现气泡或液平有特征性。
脾囊肿(splenic cyst)
• 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后者分真性、假性。 • 假性囊肿常见,与外伤、胰腺炎有关。 • CT表现典型,圆形,界清的水样低密度灶,无强化。单发或多发,个别可见壁钙化。 • 脾包虫囊肿有一定特征性(囊壁囊内钙化、母囊内子囊)。
慢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
• 【MR表现】 • 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胰腺可弥漫或局限性肿大,在T1加权和T2加权像分别表现为混杂的低信号和混杂的高信号。 • 对周围组织的炎性水肿和包块敏感,在T2加权呈高信号。 • 显示假性囊肿、胰管的扩张以及肝胆道系统的病变。 【鉴别诊断】 主要和胰腺(头)癌鉴别
慢性胰腺炎。CT平扫(上图)示胰腺萎缩,胰管扩张, 胰头部假性囊肿,伴钙化。增强扫描(下图)示胰腺 不均匀强化。
脾淋巴瘤(lymphoma of spleen)
• 分原发性和淋巴瘤脾浸润,大部分为后者。 • 可以为霍奇金或非霍奇金淋巴瘤。 • 弥漫性脾肿大型、粟粒型CT难显示结节,仅表现脾大。 • 多发结节型、孤立大肿块型表现为脾大+低密度结节灶;边缘不清,增强后境界较清。 • 淋巴瘤脾浸润者可见脾门及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影像学表现无特征性,须与其他恶性肿瘤鉴别。
胆系正常影像表现
• X线检查:肝总管长3~4cm,内径0.4-0.6cm;胆总管长4-8cm,内径0.6-0.8cm. • CT检查:胆囊位置、大小和外形变异很大;直径4-5cm,胆囊窝内;胆汁密度近于水,壁薄均匀、
厚约2-3mm。平扫正常肝内胆管不显示,肝总管于肝门处,门脉主干前外侧,直径约3-5mm。 胆总管下段于胰头内及十二指肠降部内侧,直径约3-6mm。
并感染形成脓肿。
急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 CT是急性胰腺炎有效的检查方法。 • 单纯型:胰腺增大,密度降低;轮廓模糊,胰周积液;增强后强化均匀。少数轻者,CT可表现正常; • 出血坏死型:
(1)胰腺体积增大,常为弥漫性。 (2)胰腺密度变化与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多为密度不均匀减低;合并出血则密度不均匀增高。增强薄
型、单发巨块型。
脾血管瘤(splenic hemangioma)
• 通常无症状,大病灶压迫周围器官,破裂出现急腹症,脾亢产生贫血、乏力、心慌等症状。 • 常为海绵状血管瘤,影像学表现类同肝血管瘤。 • 大血管瘤中央可有纤维瘢痕形成,偶尔可见钙化。 • 须与错构瘤、淋巴管瘤、单发转移瘤鉴别。
错构瘤常含脂肪及钙化;淋巴管瘤呈囊状,含粗大间隔,无血管瘤强化特征;转移瘤延迟扫描不能充填。
• 是腹膜后器官,位于肾旁前间隙内。 • 位置与毗邻关系:脾动脉下方、脾静脉前方;胰头被十二指肠包饶;
胰体向前突出呈弓形,胰尾于脾门处,可稍屈曲、膨隆;高于头部。 • 形态及密度:呈横行带状,自头部至尾部渐细、薄呈蝌蚪状,个别胰体细呈哑铃状;腺实质密度均匀,强
化均匀。肥胖者边缘呈羽毛状。
胰腺正常MRI表现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 常见急腹症之一。 • 胆源性、感染性、酒精性、梗阻性、医源性及外伤性。 • 女性较多见,多发于20岁-30岁的青年人。 • 常见的症状有:
①急性上腹部疼痛。 ②常伴发热、恶心呕吐,呕吐出现在腹痛后。 ③坏死出血型胰腺炎会出现休克、低血压。 ④腹膜炎体征。 ⑤并发症症状 ⑥血清或尿淀粉酶短期内显著增高。
脾脏正常强化
脾脏正常MRI表现
• 大小、外形 • 信号:T1WI低于肝、T2WI高于肝
脾脏基本病变表现
• 脾数目、位置、大小和形态异常:数目增多—副脾和多脾,数目减少—无脾;位置异常—异位脾、游走脾; • 脾密度及信号异常:
副脾
多脾综合症。CT平扫(上图)示腹腔器官异位,右腹部 可见多个脾脏。增强(下图)示多个脾增强情况相同 (箭头)。
慢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
【CT表现】 • 胰腺体积变化:胰腺萎缩(节段或弥漫)和局限性肿大,也可能正常。 • 胰管扩张:胰管扩张可达5mm以上,多呈不规则串珠状;扩张本身无特异性,薄层显示更清。 • 胰腺密度变化:胰管结石和胰腺实质钙化,是诊断慢性胰腺炎较特征性表现。 • 假性囊肿:常位于胰内,胰头部多见;壁可钙化。
胆囊结石活动
胆囊结石。CT平扫示分层结石,核心密度更高或低。
急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平片示胆囊膨大,胆囊壁钙化,形成“瓷胆囊”。
胰腺正常X线表现
• 平片: •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 • ERCP:正常主胰管管径在胰头、体、尾
部分别为3、2、1mm。应警惕胰管分之 显示。
胰腺正常CT表现
胰颈部 癌并体尾部炎症、 包饶血管
胰腺癌肝转移
小胰头癌
胰腺癌包埋腹腔动脉 及分之、淋巴转移
胰腺癌诊断与鉴别诊断
• 诊断 • 可切除性判断 • 小胰腺癌的诊断 • 鉴别诊断
慢性胰腺炎 腹腔淋巴结结核
脾脏
脾脏正常及异常X线表现
• 价值不大。 • 胃肠道造影:脾肿大、异位对胃肠道的压迫。 • 脾大、钙化。
层扫描坏死区更清楚。
(3)胰周脂肪间隙消失、模糊并条网状致密影。 ⑷ 胰周坏死、渗液。最常见的位置是小网膜囊,左肾旁前间隙。沿潜在间隙流注形成远处积液。 ⑸ 并发症:胰腺的蜂窝组织炎、脓肿,出现气泡对脓肿较特征。 ⑹假性囊肿:亚急性期会有假性囊肿形成。
【MRI表现】 • 胰腺组织的炎症和水肿,胰腺明显增大,边界不清,信号出现异常, T1和 T2延长。 • [鉴别诊断] 需与胰腺癌及胰腺囊性肿瘤鉴别。
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 )
• 国外70%~80%与长期酗酒有关(酒精减少胰液分泌、粘稠;胰管阻塞、感染)。 • 国内多为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与胆石症、胆管炎有关。 • 其他:甲旁亢、营养不良、遗传性。 • 病理上腺体破坏代之以纤维化,胰管扩张,管内可有结石。 • 临床症状:上中腹部疼痛、体重减轻、胰腺功能不全。
• 信号强度与肝脏相似,周围脂肪呈高 信号
• 血管标记(脾静脉、肠系膜上动脉)
胰腺基本病变表现
• 大小及外形异常:增大、缩小;局限性、弥漫性。 • 胰腺实质内回声、密度及信号异常: • 胰管改变: • 胰腺周围间隙及血管异常:
正常胰腺及胰腺脂肪化
胰大小及密度改变
胰腺萎缩及钙化
主胰管的改变
单个或多个密度高的阴影,形态亦多样,但同心分层状较特征。 • PTC或ERCP:可显示充盈缺损(透X线的负性结石)、了解结石的位置,结石有否完全阻塞胆管,肝内外
胆管有否扩张及扩张的程度。
胆囊结石。平片示胆囊区三个阳性结石,形态稍有不同, 周围钙化,各有较致密的核心。
总胆管结石。“T”管造影显示总胆管下段有5个阴性结 石,造影剂不能流入十二指肠。
• 胆、胰管梗阻:胆总管、胰管同时显示,称“双管征”。胰管梗阻可引起潴留性囊肿、胰腺炎。 • 肿瘤侵犯周围血管:与血管间脂肪间隙消失、包饶血管、血管变形及血管内癌栓。为可切除性的依据。 • 肿瘤侵犯周围脏器:胃肠道、网膜、系膜、脾脏等。 • 肿瘤转移:血行—肝脏等;淋巴—腹膜后、肝门区及胃周。 【MRI】 • 横断面所见与CT相同。 • MRCP可显示梗阻扩张的胆胰管。
胰腺癌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胰头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显示十二指肠肠曲扩大,内侧壁僵直不规则,可呈倒“3”字征。
【CT表现】 • 胰腺局部增大、肿块形成:是主要和直接征象。 • 胰腺密度改变:多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也可等密度。 • 增强CT表现:多为少血供肿瘤表现。有助于发现较小的肿瘤。 • 胰头癌可见胰体、胰尾萎缩,肠系膜上动、静脉移位。
胆系
• 常见疾病:胆囊炎、胆石症、胆系肿瘤及其引起 的胆管梗阻。
• 影像学检查目的—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 及其引起胆管梗阻的程度。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目前检查方法有 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
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 术后“T形”管胆管造影 优点:对比剂充盈满意,影像清晰。 缺点:创伤性 二、CT检查:平扫,增强 三、MRI检查:普通,增强,MRCP
慢性胰腺炎。MRI示T1加权胰腺混杂低信号。T2 加权胰腺混杂高信号。
胰腺癌(pancreatic carcinoma)
• 胰腺最常见的肿瘤。 • 40岁以上中老年多见。 • 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可出现梗阻性黄疸。 • 胰头癌常见,且症状出现较早。 • 绝大多数源于胰管上皮,极少部分源于腺泡上皮。 • 常局部侵犯(血管、神经、邻近脏器)或远处转移(血行、淋巴)。 • 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胆囊结石、壁厚
胆道积气、扩张
胆道异常MRI表现
• 胆汁T2WI高信号(同水); • 胆结石无信号; • 胆管癌—胆管局限性狭窄,狭窄端呈喙突状或鼠
尾状。
胆石症与胆囊炎
• 胆道结石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 • 胆道感染(尤其寄生虫感染)、胆汁淤积及胆固醇代谢失调为结石的主要原因,且往往是多种原因综合形
成结石。感染、结石互为因果。 • 病理上胆道结石由成分不同的胆固醇、胆色素和钙盐所组成。
临床表现
• 多见于中年女性 • 反复发作右上腹疼痛、胆绞痛伴发热及胃肠道症状 • 偶有黄疸出现。
影像学表现
【X线表现】 • 平片价值有限: 80%胆道结石可透X线不能被发现。约20%的胆道结石不透X线,可见胆道区(胆囊区)
脾脏大小异常
脾脏密度异常
• MRI不如CT显示满意。 • 单纯脾大无信号改变。 • 肿瘤—局限性T2WI高信号(正常脾T2WI稍高信
号)
• 表现为脾大。 【脾大病因】 • 炎症性 • 淤血性 • 增殖性 • 肿瘤性 • 寄生虫性 • 胶原病性
脾弥漫性疾病
脾脏肿瘤
• 较少见,良性常见的有血管瘤、错构瘤及淋巴管瘤,恶性分为原发、转移瘤和淋巴瘤。 • 良性以血管瘤常见,多为海绵状; • 恶性以淋巴瘤多见,可为全身淋巴瘤累及脾,也可原发于脾;大体病理形态分弥漫细小结节型、多发肿块
急性胰腺炎
• 病理:分单纯水肿型、出血坏死型。是同一病变的不同阶段。 • 水肿型主要是胰腺的肿大变硬、间质水肿、充血和有炎症细胞浸润。可以有轻微的脂肪坏死,但没有出血。 • 出血坏死型改变是胰腺腺泡、血管、脂肪的坏死出血 。胰腺及其周围组织坏死;肠系膜、网膜、腹膜和腹膜后有显
著的脂肪坏死,腹腔内有血色或咖啡色渗液。 • 假性囊肿:病程的4-6周形成—渗液未及时吸收,被纤维组织包裹。可位于胰内、外。蜂窝织炎、渗液及坏死光滑,脏面不平。 • 有关韧带:起固定作用,也为炎症、肿瘤扩展的桥梁。脾肾、脾膈、脾胃韧带。 • 脾个体差异较大,前后径不超过10cm,宽径不超过6cm,上下径不超过15cm;CT肋单元法—不超过5个
肋单元,下缘不低于肝下缘。 • 脾密度低于肝,均匀动脉期不均匀,静脉期变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