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你仔细判断后,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入下表对应的框内)
1、隋朝时,一位余杭的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大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通济渠
D.邗沟
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3、诗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充分肯定了大运河的客观作用。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A.武则天建立了唐朝
B.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武则天通过玄武门之变做了皇帝
D.武则天是唐太宗的皇后
5、史书对右图的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地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物。”这种提水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隋朝
C.唐朝
D.北宋
6、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在中外交往中把中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传到非洲、欧洲的国家是
A.天竺
B.大食
C.波斯
D.东罗马
7、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印度
B.阿拉伯
C.朝鲜
D.日本
8、唐代诗坛群星灿烂,其中被后人尊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杜牧
C.杜甫
D.白居易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其目的是
A.重用功臣宿将
B.实行兵农合一
C.让士兵得到锻炼
D.防止武将专权
A.宋朝
B.唐朝
C.明朝
D.隋朝
12、岳飞词云“靖康耻,犹未雪。”“靖康耻”是指
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B.金军掳徽、钦二帝,北宋灭亡
C.宋高宗解除岳飞兵权
D.南宋与金达成协议
13、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与宋代哪一国策有密切关联
A.创设科举
B.改进活字印刷
C.重文轻武
D.鼓励海外贸易
14、《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其作者是
A.苏轼
B.郭守敬
C.赵孟頫
D.张择端
15、词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体裁。“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描写了一个天真
活泼的小姑娘见到陌生人的情景。这种清新自然且栩栩如生的描写出自
A.黄道婆
B.班昭
C.李清照
D.武则天
二、非选择题(16~1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回答:
(2)基于材料一的认识,唐太宗即位之初在经济和法律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举措?(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
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
——《文献通考》
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
下来的什么问题?(2分)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
方略?(2分)
(2)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1分)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4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哪两个地方?(4分)当地最主要的粮食
作物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现象最终出现于何时?(2分)
(3)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
一、选择题(1~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ACABCBDCBDABCDC
二、非选择题(16~18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