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卢纶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卢纶唐诗注释翻译
赏析
组诗的第一首写将军威严地屹立发号施令,千军万马一呼百应。
前两句用严整的对仗,精心刻画出将军威猛而又矫健的形象。
“鹫翎金仆姑”,是写将军的佩箭。
“燕尾绣蝥弧”,是写将军手执的旗臶。
后两句写发布新令,将军岿然独立,只将指挥令旗轻轻一扬,那肃立在他面前的千营军士,就齐声发出呼喊,声震云天,显示出了豪壮的军威。
组诗的第二首写将军夜猎,见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
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
首句写将军夜猎场所是幽暗的深林,当时天色已晚,一阵阵疾风刮来,草木为之纷披。
次句即续写射,不言“射”而言“引弓”,这不仅是因为诗要押韵的缘故,而且因为“引”是“发”的准备动作,这样写能启示读者从中想象、体味将军临险是何等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后二句写“没石饮羽”的奇迹,把时间推迟到翌日清晨,将军搜寻猎物,发现中箭者并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读之,始而惊异,既而嗟叹,原来箭杆尾部装臵着白色羽毛的箭,竟“没在石棱中”,入石三分。
组诗的第三首诗由写景开始:“月黑雁飞高”。
这样的景是难于刻画的:“月黑”,则茫无所见;“雁飞高”,则无迹可寻。
雁飞而且高。
是由声音觉察到的。
这样的景,并非眼中之景,而是意中之景。
雪夜月黑,本不是雁飞的正常时刻。
而宿雁惊飞,正透露出敌人正在行动。
寥寥五字,既交待了时间,又烘托了战斗前的紧张气氛,直接逼出下句“单于
夜遁逃”来。
单于本是古匈奴的君主,这里借指敌军统帅。
敌军在夜间行动,应当有各种可能。
然而诗人但谓“单于夜遁逃”。
读诗至此,顿觉一股豪迈之情扑面而来。
敌人夜间行动,并非率兵来袭,而是借夜色的掩护仓惶逃遁。
诗句语气肯定,判断明确,充满了对敌人的蔑视和我军必胜的信念,足令读者为之振奋,于上句造成的神秘气氛中,发一惊采。
敌酋遁去,我军纵兵追擒,这是自然的发展。
“欲将轻骑逐”,是追兵将发而未发。
不用大军而仅派“轻骑”,绝不仅仅因为快捷,同时也还显示厂一种高度的自信。
仿佛敌人已是瓮中之鳖,只须少量“轻骑”追剿。
便可手到擒来。
当勇士们列队准备出发时。
虽然站立不过片刻,而大雪竟落满弓刀。
“大雪满弓刀”一句,又发惊采,将全诗意境推向高潮。
在茫茫的夜色中,在洁白的雪地上,一支轻骑兵正在集结,雪花顷刻便落满了他们全身,遮掩了他们武器的寒光。
他们就象一支支即将离弦的箭。
虽然尚未出发,却早就满怀着必胜的信心。
组诗的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同时也描绘了将士“醉和金甲舞”的欢乐神态。
全诗语言精炼含蓄,情态活跃鲜明,写得慷慨而豪迈,爽朗而明快。
组诗的第五首,描述的是将士们利用战事顺利边关稍靖的时机乘兴逐猎的情景。
字面上是说边关将士在敌人遁逃后,利用暂时的战事稍歇进行狩猎,其实饱含了诗人对将士们豪情满怀的钦佩、颂扬和祝福。
组诗的第六首,则是颂扬了将士们只为保疆安民,不求功名利禄的高尚情怀。
由于诗中多有双关,古今后人对此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或说七叶莲喻淡泊功名,或说七叶莲象征特立独行,莫衷一是。
卢纶的《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辞情捷丽,语言凝练,构思巧妙,细吟全诗,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