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青铜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迄今所知,的分布北起内蒙古、辽宁,南到湖南、江西、四川,东起山东半岛,西到甘肃、宁夏,其中以王畿所在的陕西、河南出土最多。

王臣铸作的铜器占的很大比例。

诸侯国的铜器也有发现,但多属姬、姜两姓的诸侯国,如燕、鲁、卫等,
反映了西周社会宗法分封制的特点。

边远地区如巴蜀、吴越等古国的西周时期铜器,多带有一定的地方特点,其礼器和乐器的形制与制度受中原周器的影响较大,但兵器、工具和杂器等多保留本地土著的传统。

发现及研究:
汉代曾有零星发现,西汉张敞还对宣帝时在美阳发现的尸臣鼎铭文作过考释。

宋代金石学家由于大量的发现,作了正式著录,并就铜器的定名和用途以及铭文的释读等作了不少研究。

北宋时代的《考古图》是迄今所知传世最早的金石学和铜器著录文献。

清代以来,研究者益众,以研究西周的钟鼎彝器和金文为主的金石学取得进一步发展,晚清及民国初年出现了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等著名学者。

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后,开始了对西周铜器的科学发掘和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西周时代的遗址、墓葬和窖藏相继出土了大量的铜器,逐渐了解了的发展序列,建立了编年研究的体系。

重要的铜器群有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青铜器、扶风伯青铜器群、扶风微氏青铜器群、岐山裘卫青铜器群、曲阜西周鲁国青铜器、喀左、长安窖藏铜器、宝鸡茹家庄西周墓葬铜器等。

此外,传世的西周贵族克组铜器,据传出自宝鸡斗鸡台的柉禁组器等,都堪称西周社会各级贵族的青铜器物的代表,显示了王畿气象,也显示了诸侯国的地方特色。

系统研究的专著有郭沫若的《西周
金文辞大系》、容庚的《商周彝器通考》、陈梦家的《西周铜器断代》、唐兰的《铭文史征》、郭宝钧的《商周铜器群综合研究》、马承源等的《中国青铜器》等,此外,日本学者白川静的《金文通释》、林已奈夫的《殷周时代青铜器之研究》也是重要著作。

其他如铜器的合金成分、铜矿的采冶、铜器铸造等方面的研究也有了深入的发展。

铭文:
铭文是西周器的重要特征。

西周铸铭多具系年记事性质,成为编年分期研究西
周铜器的重要依据。

其内容又多可与古文献相互印证,字体则直接构成古文字研究的依据,故西周铭文对于考古学、文字学和历史学等都具有珍贵的价值。

方法:
从器形之间看,由于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方法同夏、商时期一样,没有太大的变化,都是陶范制作,且一器一范,手工制作,这样就不能铸造出相同的陶范,所以,在西周时期也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青铜器造型,如果有,肯定有一件是伪器,或二者皆伪。

从纹饰之间看,由于同夏、商时代一样为陶范铸成,一范一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纹饰或刻痕的青铜器,除了个别用单范铸造成器的有相同的纹饰,不过这样的纹饰在西周时期很少见。

从铸范种类上看,西周时期除了陶范法冶铸外,也还延续了夏商时期用石范铸造青铜器小件和不复杂器物的传统。

由于石范法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武器类青铜器,所以到西周时期石范铸造青铜器的方法,基本上没有得到发展,在西周时期绝大多数青铜器的铸造还是采用陶范法铸造,只有极少数的青铜器是用石范铸法铸造,我们在这一类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时,就要和陶范法铸造青铜器的鉴定要点区分开来,如石范法铸造的青铜器,存在着器形和纹饰之间相同的现象。

从其它看,西周时期青铜器在以下几个方面和夏代青铜器的特征相似,如,在听声音上和青铜器的锈蚀上、以及青铜器的重量上,其辨伪的方法基本相同。

西周时期许多青铜器上的纹饰,在布局方法上还出现了几种纹饰并存的局面。

有的上面饰窃曲纹、中间为三角纹和窃曲纹、腹部为凤鸟纹或龙纹、圈足是窃曲纹,十分复杂,在手法上,主要采用虚实、纵横、疏密等排比方法,使图案变化丰富多彩,但是对称性很强。

另外,西周时期纹饰的特点还有一点,这就是主次纹饰的应用,即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一般都有几种,但只有一种纹饰是主体,其特点很明显,一般都占据着显著的位置,且面积很大。

市场上有很多仿制的,但大多都不得其精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