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教学对中职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部门统计,2008年广西中职学校在校学生数量达89万人,首次超过普通高中学生人数。
如何把这支庞大的队伍培养成素质过硬、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中职学校面临的大课题。
尽管各中职学校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但在学生思想、道德、心理以及审美等方面素质的培养上,多数学校只是简单化处理,导致众多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出现意志品质欠缺、心理素质脆弱、悲观心态浓重等人文素养较差的情况。
片面追求职业技能教育,忽略了德育、美育等方面的教育,势必会影响中职生的成才成长和全面发展。
目前,广西的中职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普遍存在着不开课或少开课的情况。
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大多数中职学生不会唱或唱不全一首本地民歌,对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也是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缺失。
重视音乐教育,既是体现我国教育改革的精神,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塑造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加强音乐教育是中职学校应有的共识。
一、音乐教育在中职生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中职学校的学生处在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形成健康的自我形象、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今后的职业生涯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音
乐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智能、情感、身心健康等人格素质方面的培养中,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2009年,教育部、中宣部等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中指出: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
目前,我国在校中职学生已达到2000多万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毕业后将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
中职生的年龄一般在14~18岁,生理、心理都处在一个迅速发展、不断变化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自我意识、个性、人格等形成的关键时期。
处于这个时期的中职生,其心理还不成熟,若不加以教育和引导,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会严重地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列宁认为“音乐是对人们进行教育的有力的工具。
”音乐通过声音塑造艺术形象,通过艺术形象去影响人的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灵,陶冶情操。
不仅有悦耳的感官享受,还能获得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等审美享受。
音乐是心灵的艺术,音乐的价值在于使心灵达到和谐状态。
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优美的音乐,还是动听的歌曲,都可以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让心灵得到净化,使学生在思想、道德、情操、
性格、修养等方面受到深刻的影响,向着高尚的道德情操方向发展。
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起到鼓励、熏陶、净化、升华的作用,引导他们正确对待人生与理想,从容对待挫折和困难,从而达到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的精神风貌和精神追求。
在社会生活日益全球化、网络化的今天,我国的中职生和其他青少年一样,也呈现出了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尽相同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们思想空前活跃,价值观多元化。
他们既有渴望表现个性、独立的一面,容易做出与家长、老师的要求相悖的事情;又有依赖、从众的一面,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及各种诱惑缺乏自我判断。
因此,必须养成和提高分辨美与丑、对与错的能力,自觉抵制那些丑恶的现象、事物和风气,推崇美好的事物和高尚的情操。
这对于成长中的中职生尤为重要,中职生没有高考的压力,课余的自由时间多,若没有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就容易参加一些低级趣味、有害身心健康的活动,以打发时间。
音乐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正是由于它的审美功能。
美的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趣,使学生产生审美的热情和追求美的动力。
柏拉图认为:“受过真正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锐地看出一切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的加以厌恶。
”[1]71-73良好的审美能力可以使人
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更积极的人生目标,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基础。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
每个人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都各不相同,具有鲜明的个体独特性。
爱因斯坦说过:“智力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
”可见性格对一个人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科学实验证明,音乐可以使人的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对个性的发展、性格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音乐是情感释放和宣泄的渠道。
中职生正处于敏感多思的阶段,情绪波动大,常常受到来自社会、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和各种压力,产生不良的情绪,非常需要情绪宣泄的渠道。
2011年3月,留日学生汪晶对毫无防备的母亲连刺9刀,制造了“浦东机场刺母案”,震惊全国。
如果汪晶具有坚强乐观的良好人性和健全的人格,积极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适应、不如意,化解紧张、焦躁、压抑、消沉等不良情绪,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研究表明,合理的宣泄是控制不良情感和情绪的方法之一。
在音乐中感悟人生,感悟生活,并从中获得排解和抚慰,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音乐艺术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消极情绪。
其次,优美动听的音乐总能激起我们心中的美好情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
通过情感体验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从而养成乐观的精神和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个性有利于人际交往,有利于赢
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是对自我的肯定。
大部分中职生是因为成绩不理想等原因放弃读高中而选择读中职,心里多少有些无奈和自卑。
在培养自信心方面,学校在做好心理引导的同时,音乐教育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在演唱、演奏等音乐活动体验中,表演者要克服紧张、怯场的情绪,专注于艺术形象的塑造,在观众面前展示自己。
此时,观众给予的掌声、老师同学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能使表演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对自信心的建立是很有帮助的。
经过多次的表演和训练,使学生从容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人,更加自信,更好地表达自我。
此外,从节目的策划、人员的组织到动作的设计、现场的表现,需要不断地与人沟通,团结协作,不断地面对和解决困难,这种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会使人的自信心不断增强。
同时,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大胆尝试,也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发展。
现代人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竞争、挫折和障碍,中职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信才能适应社会,才能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成功[2]97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