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说课稿 -完整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说课稿
第一方面:讲教材
《爱莲说》是新版语文版七下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的一篇文言文,是托物言志文中的长者,作为中段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修改后的新课标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累积感悟和应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情特点,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
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语汇,学习衬托、学习托物言志手法。

2、过程与方法:师生以读入境,小组合作探究。

3、情感态价值观:品悟作者精神境界,助力学生个人成长。

教学重难点:
“莲,花之君子者也。

”学生对此不易理解,因此我将探究“莲,花之君子者也。

”确定为教学重点:本文写法巧妙,因此我将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和衬托手法确定为教学难点。

第二方面:教法和学法
科学而丰富的教法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我将采用教师讲授法、
展示法和学生探究法。

讲授法便于教师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及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探究法可以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三方面: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重点,突破难点,我的课堂总体思路分为:读文,读出课文音韵美:赏花,赏出莲花诗意美:品人,品出作者境界美。

三个环节层层推进,引导学生借周敦颐其文,体会其人,自然理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慎独的思想境界。

导入新课
激趣的导入能迅速吸引学生,我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图片。

让学生回顾含有荷花的美文,美诗美词。

学生此处可畅所欲言,如荷塘月色,小荷才露尖尖角,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教师适时点拨:田田的叶,婷婷的茎,风姿绰约的花,这就是莲。

在北宋有着这样一位文人,他独爱着莲,一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走着自己的一条孤独之路。

今天我们就跟随着这位独爱莲之文人,跟随着《爱莲说》,踏上他的孤独之路。

(板书文题作者,独爱,
孤独)
环节一:整体感知:读文,读出课文音韵美。

1、自由练读,重在读准。

个别朗读,读出韵律。

集体朗读,读出节奏。

教师范读,读出韵味。

同时,课文讲解中随时加入诵读,以达到反复涵咏,熟读成诵的效果。

2、同桌互助,讨论质疑,疏通文意。

教师适时指导,归纳总结。

这样,即为学生扫清了字词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特点
环节二:研读欣赏:赏花,赏出莲花哲学美。

为了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以三个问题引导讲解。

1、结合文中语句,探索“莲,花之君子者也。

君子表现在何处。

”在此,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咬文爵字。

(板书: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
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高洁独立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2、作者如此爱莲,文章一开头却在说菊花,牡丹,结尾也不断提起,这是否在喧宾夺主呢?(板书:菊,正衬,隐逸者,牡丹,反衬,富贵者)
没有,作者用不同的花象征着一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菊花秋天开花,独抗寒霜,比作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隐士,作者欣赏菊,却不爱菊,欣赏菊的孤傲清高,却不赞赏隐逸者“洁身自好”的消极避世行为。

是正面衬托。

牡丹雍容华贵,比作富贵之人,作者对爱牡丹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义的世人世态,是反面衬托。

运用衬托突出了莲的高洁,作者追问,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说明在当时,他是孤独的。

3、这是一篇“说”,说,是古代一种散文体裁。

可以描述事情,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本文难道就是在议论最爱的莲花吗?(板书:托物言志)
本文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赞美高洁的品质,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这种借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质,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手法,我们称之为托物言志。

环节三:拓展延伸:品人,品出作者境界美。

新课标格外关注学生“对中华名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使学生“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因此设置本环节。

1、周敦颐生于北宋中叶,幼时丧父,,母亲带着他投奔身为龙图学大学士的舅舅,长大之后为官,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为官公正不阿,秉公执法,俸禄甚微,清廉一生。

侄子跑来想周敦颐求官,他特地写了一首《任所寄乡关故旧》:“老子生来骨性寒,宦情不改旧儒酸。

停杯厌饮香醪味,举箸常餐谈菜盘。

事冗不知精力倦,官清赢得梦魂安。

故人欲问吾何况,为道舂陵只一般。

”好个官清赢得梦魂安,正好契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这时的他,一如既往地孤独。

“独”,是独自一个人,孤掌难鸣,无人唱和。

在世人簇拥着牡丹之时,莲独入周眼。

因为积劳成疾,他晚年辞官,在莲花峰下养病。

当作者伫立池塘,面对满池莲花,看着花姿,嗅着清香,赏着内蕴,恋其心志,于是,花人合一,产生了“独”爱之意。

周敦颐是宋朝著名哲学家,理学家,他的思想中有明确的“慎独”思想,讲究君子在面临大环境的压力及污浊的影响时,要能够保持本心和自己独立的性格,要能在独处时修身养性。

而这种思想,在《爱莲说》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2、多媒体呈现《礼记•中庸》中儒家关于慎独精神的语句,有
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周敦颐的精神境界之可贵。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不所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布置作业:
尝试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志趣或追求。

朵朵莲花,轩然昂首:片片荷叶,孤傲超然。

是一种巧合,还是一种注定?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

这位独爱莲的文人,走着自己的一生孤独之路,这份坚守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让我们带着一份虔敬之心,背诵全文!
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独爱菊(隐逸者)
慎独莲(君子)托物言志
孤独牡丹(富贵者)
第四方面:说板书设计
板书既要简洁明了,又应该能概括本课学习重点。

我的板书能起
到使学生通过板书对文章一目了然,且加深理解的效果。

以上就是我对《爱莲说》的说课稿,希望得到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