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11册《百分数》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百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

4、在理解、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使学生能正确地解答有关百分数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单元教学难点:
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

单元课时安排:(18课时)
1.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
2. 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
3. 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
4. 整理和复习2课时
5. 单元综合练习及评讲3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搜集学习材料并进行一系列的讨论和研究,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投影出示)
1.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

(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0081
米。

(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10081。

(引导学生说出:10081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10081
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


2、出示课本第77页情境图,让学生圈出其中的数字,初步感知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新知探究
(一)教师讲解……像98%、60%、65%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二)自学探究
1、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
(3)会读、写百分数。

2、学生自学课本第77、78页。

教师巡回视察,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

以有目的的讲评。

小组内解决疑难问题。

3、全部逐步汇报。

(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2)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

(3)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

I教师写出一个百分数让个别学生读出。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个读作让学生写出如: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
4、同桌互说、互写百分数。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写出下面的百分数(30分)。

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二十
2、读一读下面百分数(30分)。

35% 74.8% 56.03% 102.3% 98% 66.8%
3、选择合适的百分数填空(40分)。

2% 15% 120% 98% 100% 0.0001%
(1)今天上课,积极举手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

(2)小汽车的速度是卡车速度的()。

(3)只要同学们认真听讲,这个单元的及格率一定会达到()。

(4)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

(5)我校学生的近视率高于()。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概念,知道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会正确读、写百分数,会解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百分数。

2、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小组内讲评、订正。

二、指导练习
1、学生合作完成
2、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3、教师讲评、订正。

三、学生作业: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253 10063 871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 百分之五百
5.把下面各数扩大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如果把它们缩小100倍是多少?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5 5 0.48 1.25 10.3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1。

(1)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0.24=10024
=24%
1.4=1041=1014=100140
=140% 0.123=1000123=1003
12.=12.3%
(3)请大家观察一个,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数的这个过程,小数可以怎样直接化成百分数的?(引导学生归纳出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4)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

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5)完成第80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1)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数。

(2)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

(3)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27%=10027
=27÷100=0.27
135%=100135
=135÷100=1.35
(4)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百分数怎样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5)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6)完成第80页“做一做”的第(2)题。

3.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三、当堂练习
练习十九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

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新知探究:
1.教学例3
(1)出示例3:
春蕾小学的一项调查表明,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20%,没有蛀牙的学生人数占80%。

(2)引导学生:百分数是分数的一部分,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请大家运用过去所学过的知识,试着把上面几个百分数改写成分数。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0%=10020=51 80%=10080=54
(4)想一想:2.5%怎样化成分数?(如果百分数的分子是小数的,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分子变成整数后,再约分。


(5)完成P81“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4
(1)学生通过小组自学讨论,找出将分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2)小组汇报,并举例说明。

(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时,保留三位小数,也就是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题。

三、学生巩固
1、练习十九第3题(P83页)
2、练习十九第4题(P83页)
3、练习十九第6题(P84页)
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5、7、8题(P84页)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求百分率
教学目标:
1、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理解求百分率应用题的一般结构和求百分率思考过程的主要步骤,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口答:
1、24是50的几分之几?
2、13厘米是43厘米的几分之几?
3、10千克是45千克的几分之几?
提问:要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应怎样求?
每个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审题,理解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

(2)掌握什么是达标率.
(3)怎样求达标率。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疑难。

3、学生逐步汇报。

达标率是指达标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达标率=达标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100%
120/160×100%
=0.75×100%
=75%
(二)教学例1(2)
学生自学85页教学内容,了解发芽率的计算方法。

并进行计算填写在表格中。

教师提问:
什么叫发芽率?(发芽率是求发芽种子数占实验种子数的百分之几。


这三种种子哪种种子的发芽率高?(大蒜发芽率高。


让学生感知发芽对农民伯伯的重要性,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珍惜粮食。

(三)其它百分率学生完成做一做第1题,了解:出勤率=出勤人数/应出勤人数×100%
成活率=成活棵树/种植棵树×100%
命中率=命中球数/投球总数×100%
岀粉率=面粉重量/小麦重量×100%
出油率=油的重量/花生的重量×100%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

三、当堂作业
练习二十的1至4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呢?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通过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生活中百分率问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学生合作完成
2、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3、教师讲评、订正。

三、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说说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是怎么求出来的?(哪两个数相比,把谁看作单位“1”)(1)某种学生的出油率是36%。

(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用电量的80%。

(3)李家今年荔枝产量是去年的120%。

二、新知探究
1、出示例2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条件提出用百分数解决的问题。

(1)计划造林是实际造林的百分之几?
(2)实际造林是计划造林的百分之几?
(3)实际造林比计划造林增加百分之几?
(4)计划早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
2、让学生先解决前两个问提。

解决这类问题要先弄清楚哪两个数相比,哪个数是单位“1”,哪一个数与单位“1”相比。

3、学生自主解决“实际早林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的问题。

(1)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自己尝试着用线段图表示出来。

(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理解“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的?(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百分之几,就是求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的公顷数与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相比的百分率,原计划造林的公顷数是单位“1”。


(3)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根据分析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列式计算出结果。

方法一:(14-12)÷12=2÷12≈0.167=16.7%
方法二:14÷12≈1.167=116.7% 116.7%-100%=16.7%
(4)小结解题方法:像这样的百分数问题有什么特点?解决它时要注意什么?(这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百分之几的问题,它的解题思路和直接求一个数是另个数的百分之几的问题的分析思路基本相同,都要分清哪两个量在比较,谁是单位“1”,但是这里比较的两个量中有一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必须先求出。

(5)改变问题:问题如果是“计划造林比实际造林少百分之几?”,该怎么解决呢?
学生列出算式:(14-12)÷14
三、当堂测评
1、做一做:P90页
2、练习二十一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的?
自己表现得又怎样?
第四课时
练习内容:练习二十一
练习目标:
1、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迁移类推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练习难点:
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

练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二、指导练习:
1、学生合作完成
2、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3、教师讲评、订正。

三、课堂作业:
第五课
教学内容: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出示复习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253。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学生找出这道题目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并根据数量关系列式:1400×(1+253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3
1、出示例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

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
2、出示自学提纲:
(1)读题,找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

(2)思考:从“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这句话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3)学生讨论后分小组交流,并独立列式计算:
3、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① 今年图书增加的部分是原有的12%。

② 今年图书的册数是原有的120%。

第一种:1400×12%=168(册)
1400+168=1568(册)
第二种:1400×(1+12%)
=1400×112%
=168(册)
通过这道题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都要用乘法计算)
(二)、巩固练习:完成P93“做一做”第1题。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每题25分)
1、出示练习:
①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2100千克油菜子可榨油多少千克?
②油菜子的出油率是42%。

一个榨油厂榨出油菜子2100千克,用油菜子多少千克?
2、分析理解:
A、出油率是什么意思?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B、第(1)题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应用什么方法计算?第(2)题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求这个数,可以怎样解?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查看,小组内订正)
4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1、2、3、4题。

五、课堂回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
练习内容:练习二十二
练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稍复杂的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并能正确地解答这类应用题。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
掌握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练习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答这类百分数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练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小组内订正。

3、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二第11题
1、学生合作完成
2、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3、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练习二十二第12题
1、学生合作完成
2、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3、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练习二十二第13题
1、学生合作完成
2、教师巡看,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

3、共性问题集体订正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第8、9、10题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折扣
练习目标:
1.明确折扣的含义。

2.能熟练地把折扣写成分数、百分数。

3.正确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4.学会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锻炼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重点:会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练习难点: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

练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视频播放)。

节日期间各商家打折促销的活动场面:买二送一、八折、七五折、五折……
学生分析各商家搞了哪些促销活动?谁来说说他们是怎样进行促销?(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教师讲解:打折出售,大家调查到的打折是商家常用的手段,是一个商业用语,
二、新知探究。

(一).练习折扣的含义,会把折扣改写。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叫折扣?
(2)几折如何用分数表示?百分数呢?
2、学生自学课本第97页的第一自然段。

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几折”是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3、练习检查自学情况。

八折:()/10 ()/% 七五折:()/10 ()/%
六折:()/10 ()/% 四五折:()/10 ()/%
()折:9/10 ()/% ()折:()/10 25/%
个别学生回答,并说出是什么意思。

集体订正。

4、小组长说出几折、十分之几或百分之几,组员轮流说出相应的数。

教师各小组间查看。

5、讨论,找规律。

原价乘以()%恰好是现价;现价除以原价是()%;现价除以()%是原价。

(二).运用折扣含义解决实际问题。

例4:爸爸给小雨买了一辆自行车,原价180元,现在商店打八五折出售。

买这辆车用了多少钱?
1、教师提出自学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题意:打八五折怎么理解?是以谁为单位“1”?
2 、学生试做,教师在学生中了解学习情况。

3、小组内讲评。

4、教师问:谁还有什么不懂得请提出来。

并讲评。

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97页“做一做”。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判断(20分)。

①商品打折扣都是以原商品价格为单位“1”,即标准量。

()
②一件上衣现在打八折出售,就是说比原价降低10%。

()
2、练习(40分)。

①四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②六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③七五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④九二折是十分之(),改写成百分数是()。

3、解决问题(40分)
爸爸买了一个随身听,原价160元,现在只花了九折的钱,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讲评、得分。

教师让学生说出“比原价便宜了多少钱?”理解情况。

四、课堂总结;
在节日里你能否购买打折的商品?
设计意图:
1、重视情景练习。

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求知欲。

2、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

3、当堂测评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纳税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难点:税率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课件展示课本中的4件主题图。

提问:
(1)这些设施的费用是从哪儿来的?(政府投资的,国家出钱建设的。


(2)国家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国家的起源主要来自于税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

二、新知探究
(一)纳税的意义和项目。

1、学生自学98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讨论(课件出示):
(1)什么是纳税?
(2)为什么要纳税?
(3)你认为国家的哪些事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你对纳税人有什么看法?
(5)税收有几类?
(6)什么叫应纳税额?
(7)什么叫税率?
2、汇报:
(1)纳税是根据国际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例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际家。

(2)税收是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3)公路的建设、医院、学校、国防科技等都是国家用税款做的。

(4)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5)税收主要分为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几类。

(6)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7)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3、试说以下税率表示什么。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5%表示什么?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这里的20%表示什么?
(二)税款计算
1、出示例5(课本99页)
一家大型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
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理解:这里的5%表示什么?(应缴纳营业税款占营业额的百分比。


3、要求“应缴纳营业税款多少”就是求什么?
4、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小组内讲评。

30×5% = 1.5(万元)
答: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约为1.5万元。

三、当堂巩固:
练习二十三第5题。

(要点:5%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额,7%对应的单位“1”是营业税。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4、8题
五、课堂总结
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培养纳税意识、从我做起”我没应该做些什么?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利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行简单计算。

2、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设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

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设,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安全和有计划,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

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二、新知探究
(一)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

学生自读课本第99页,了解;
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

(二) 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

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

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
教师课件出示:例如:小丽2001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02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的确1.8元,共101.8元。


个别学生回答:
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

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

4、教师讲解:
国债的利息不纳税。

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

5、学生阅读P99页表格,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

6、教师引导学会填写存款凭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