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用黄芪进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黄芪又名北芪,生用或蜜制用。
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现代中药学认为它具有
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的作用。
李时珍在所著的《本草纲目》认为“耆,长也。
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今俗通作黄芪……主治:痈疽
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黄芪在民间有较高知名度,常有人用它来煲汤进补。
从中医临床看,黄芪是一个好药,作用强大且独特,一般临床使用数10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
但必须
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黄芪性温而药力向上升(补气升阳),相同剂量时补气的力量又比党参大,临床上药力和药势不易监控,配伍上难以充分协调,使得它在内科使用上
有较大的局限性。
而春季之际,气候温暖,湿热之气盛,使用黄芪容易导致以热助热,尤其不利黄芪药力的充分展开;更重要的是,使用黄芪在中医临床上容易补火(性温补气)助邪(疾病或一些致病因素),一旦缺乏准确全面的辨证水平和
控制其副作用的技术,那补药
入口就可能会变成毒药,危害
很大。
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迅速出现“上火”症状,如面红、心烦、睡眠差或失眠、咽痛、血
压升高或头晕等,最不好的副作用是迅速加重病情或逆转病势。
正因为黄芪有上述的缺点,所以,被尊为中医医圣的张仲景在其经典著作《伤寒杂病论》中,非常广泛地使用人参(主要指党参)进行补气,而使用黄芪则只有数条方,可见医圣是深刻体会到黄芪药好难用、不宜
滥用;在中医历代名医名家中,少有擅长大量使用黄芪的医家,擅长者均是知之深而用之准而慎的。
临床上,一般人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的
危险行为。
使用黄芪进补,一般要由少量逐渐增加,边服边观察有无上火的表现或身上原有疾病有无加重或有无身体出现闷、痛的感觉,一旦有则应停用或配药才能用。
如果使用后乏力、多汗或气喘等症状减轻,精神和体力改善而又无上述副作用,可增加用量。
更安全的方
法则是先用党参,有效而无副作用后再加用或改用黄芪,使用黄芪时采用逐步加量的方法,
以身体能耐受而无副作用为度。
最安全的方法是配方使用。
综上所述,用黄芪煲汤进补必须谨慎,尤其是大量或经常性的进补,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这样做。
应谨慎使用药力强大的药物(包括植物和动物)经常性进补,尤其是病人。
否则,可能导致进补如进毒,养生变
伤身。
(编辑 林 妙)慎用
黄芪进补
■何 蒲
食补食疗
人生四“得”
■张 正
身边有一位熟悉的人得了不治之症,才四十多岁啊!大家知道后都替他惋惜。
一连几天,闲下来聚在一起,谈论最多的就是他,都说健康对于一个人太重要了,其他名、利、地位,一旦失去健康这个支撑,都成了虚无的东西。
大家感慨说,人活一辈子,什么叫幸福快乐,不外乎吃得下、跑得动、睡得着、睁得开!
◎吃得下 要有吃、会吃。
有吃是以经济条件为前提,会吃是要懂得科学饮食的方法,不能暴食暴饮,不能刻意这个不吃那个不喝,那种为了身材苗条不顾健康的饮食习惯,就是不会吃。
◎跑得动 就是要会
工作、会休息、会娱乐。
人活一辈子,不好好工作,不行,那是事业;光会工作不会休息,也不行,身体吃不消;光会工作、休息,不会
娱乐也不行,懂得娱乐才是会生活的表现。
工作使人享受成功的喜悦,休息使人恢复体力,娱乐能使人释放性情,身心俱爽。
◎睡得着 该睡的时候就睡,
44祝您健康2015.2
饮食营养 │百姓聊斋健康广角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