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文虚词梳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虚词】
18个常见虚词分类:
代词:之、其、何、若
介词:以、于、为、因、与
连词:则、以、而、若、且
副词:其、乃、且
助词:所、也、者、之、乎
一、之
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
例:愿陛下亲之信之。
(《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
例:肉食在者谋之。
(《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
例:太医以王命聚之。
(《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
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6、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
7、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
例:何陋之有。
(《陋室铭》)
8、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
例: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
9、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
例:吾欲之南海。
(《为学》)(注:此处作实词)
二、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多。
①译为:把,拿。
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
②译为:用,拿。
例:以刀劈狼首。
(《狼》)
③译为:凭,靠。
例:何以战。
(《曹刿论战》)
④译为:根据,按。
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⑤译为:因为。
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岳阳楼记》)
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
①可译为:来,而。
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②也可译为:以致。
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出师表》)
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陈涉世家》)
4、动词,用作谓语,译为:以为,认为。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出师表》)(注:此处作实词)
三、而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
①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而且。
例: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②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③表示转折关系,译为:但,却,可是。
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④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如果,假如。
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
2、副词,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一般不译。
例:既而儿醒,大啼。
(《口技》)
四、于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
1、表示处所,译为:从,在。
例:舜发于畎亩之中。
(《孟子》)
2、表示时间,译为:到。
例:积于今,六十岁矣。
(《捕蛇者说》)
3、表示对象,译为:对,向。
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为学》)
4、表示被动,译为:被。
例:则人之食于虎也。
(《说虎》)
5、表示比较,译为:比。
例: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五、其
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
译为:他,他们。
例:百姓多闻其贤。
(《陈涉世家》)
2、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
译为:他的,他们的。
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捕蛇者说》)
3、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
译为:它,它们。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
(《马说》)
4、作人称代词,代物,作定语。
译为:它的,它们的。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5、作指示代词,近指。
译为:这(种)。
例:专其利三世也。
(《捕蛇者说》)
6、作指示代词,近指。
译为:其中。
例:其一犬坐于前。
(《狼》)
7、作指示代词,远指。
译为:那。
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8、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
译为:恐怕,大概,难道。
例:其真无马邪。
(《马说》)
【随堂练习】
1、选出“于”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所欲有甚于生者
A.侍卫之臣不懈于内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皆以美于徐公
2、选出下列“其”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其如土石何B.其真无马也
C.百姓多闻其贤D.今存其本不忍废。
3、请选出与“辍耕之垄上”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小大之狱B.马之千里者C.公与之乘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4、选出下列“而”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乃记之而去B.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C.攻大泽乡,收而攻蕲D.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5、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以伤先帝之明 B.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