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19卖柑者言第2课时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柑者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分析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题。

2.背诵课文第三段。

进程与方式:
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一警语的深刻含义。

【重点难点】
重点:
1.分析课文内容,归纳课文主题。

2.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

难点:
2明白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深刻含义及其现实教育意义。

【教具预备】
【教学进程】
1.温习上课时的有关教学内容。

(1)一字多义
置于市:集市置于市:在
①市②于
假设所市于人:卖假设所市于人:给
吾业是有年矣:以……为业
③业
建伊皋之业耶:功业
(2)通假字
①贾:通“价”,价钱
②衒:通“炫”,夸耀
2.读析课文第一自然段。

试探: (1)作者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描述柑子的外观?
(2)“贾十倍”,什么缘故“人争鬻之”?明确:
作者用“烨然”“玉质”“金色”三个词来描述柑子。

因为柑子的外参观泽好、质感好、颜色好,故人们争相购买。

3.朗诵,翻译第四自然段。

试探:(1)听了卖柑者之言,“我”什么缘故“默默无以应”?
(2)作者什么缘故要假托卖柑者来针砭时弊?
明确:
“我”最后之因此被驳得“默然无以应”,确实是因为没有看到那时社会之“大欺”,只看到卖柑者之“小欺”,不察不思,就贸然责难人家“甚矣哉,为欺也!”卖柑者及时抓住这一要害,舍小击大,不平而鸣,表现了愤世嫉邪的大无畏精神。

第二,那些文武大员欺骗的手法比卖柑者不知要高多少倍,论其祸国殃民的危害程度,比起卖柑者,更不可同日而语。

至于结尾作者巧妙地借卖柑者之口来揭露政事腐败,却煞有介事地说:那个卖柑者或许是东方朔一类人,由于“愤世疾邪”而“托于柑以讽”,这是由于那时言论不自由,作者欲避免因写此文蒙受迫害算了。

4.归纳课文主题。

这篇教学设计>文章以“予’’与卖柑者对话的形式,采纳托物喻理的手法,通过卖柑者之口,痛快淋漓地揭露元朝末年统治机构的腐败。

5.讨论写作特色。

(1)夹叙夹议,托物喻理。

本文是寓言故事,假托于柑以讽世。

课文从表达杭州一个卖果者擅长收藏柑子,“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的故事人手,借卖柑者之口,喻人论政。

一样寓言故事多以故事为主,道理隐喻在故事当中,读者通过自己的一番试探去领会,即便有所指点,也只是三言两语,画龙点睛罢了。

但这那么寓言却不然,它不仅在第三自然段由卖柑者发表了一通长篇大论,而且在篇末还点了教学设计>文章“愤世疾邪”,“托柑以讽”的寓意。

无情鞭挞、揭露那时腐败的统治机构——作者自己似乎隐藏了起来,这显然为避免因此文而蒙受迫害。

但“予”又是故事中的人物,发觉买的是劣柑后,训斥卖柑者“甚矣哉,为期也”,当听完卖柑者激昂慷慨一通议论后,说“予默无以应”,确实是说,承认卖柑者说的都是事实,说得很有道理——作者又显露了出来,似又不甘隐藏。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构思巧妙。

6.齐读课文。

【作业设计】
A、(1)完成文后练习六,进行扩展阅读。

(2)反复朗诵课文,并背诵第三自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