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17-20班用)
班级:姓名:座号: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世纪末,歌曲《走进新时代》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领袖人物分别是
A.毛泽东、邓小平B.毛泽东、周恩来
C.邓小平、江泽民D.江泽民、胡锦涛
2.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认为红色政权存在与发展必须坚持
A.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土地革命B.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C.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D.武装斗争、土地革命、统一战线
3.不同的思想理论有不同的思想特征。

完整说来,我们在今天可以将毛泽东思想的特征,也是它的活的灵魂概括为如下几个关键词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与时俱进”D.“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5.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射。

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

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6.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7.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
A.开展识字教育B.恢复高考制度
C.通过《义务教育法》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8.
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女角色。

”这个流派是指
A.古典主义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
9.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凡高的《向日葵》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发表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承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

这里指的“一种新兴的艺术”是指
A.电视B.电影C.无线电D.航天飞机
11.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觉得,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点燃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A.帝国主义列强争夺巴尔干半岛B.萨拉热窝事件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D.三国同盟的形
12.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美国德国英国
我要你忠于美国军队! 德国征召潜水艇员海报加入你祖国的军队,上帝保佑国王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13.下列哪一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B.俄国退出帝国主义的战争
C.中国投入战争D.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14.在巴黎和会上,英、美支持日本取得原来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而华盛顿会议上,他们又表示支持中国在收回山东的主权。

美、英转变态度的原因是
A.力图遏止日本势力扩张B.中国人民反日斗争的高涨
C.企图把中国变成其殖民地D.英日同盟已经宣告失败
15.《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不包括
A.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日本的势力
B.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局部特权或相对优势
C.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
D.建立在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
16.对德国而言,《洛迦诺公约》的最大意义在于
A.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复兴B.巩固了德国的边界安全
C.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D.消除了法德两国的矛盾
17.《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维护和平的尝试,但《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这主要是因为
A.《非战公约》对列强根本毫无约束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或冲突的原则
18.为了找到持久和平之路,美国总统威尔逊等政治家们曾在巴黎和会上作出过极大努力,并在不少问题上取得了一致意见。

这些被列入国联盟约的,现在看来还是很有价值的共识包括
①“维护和平”的原则②实行“集体安全”的原则③对战败国殖民地的“委任统治”④严厉制裁德国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
19.有美国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

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就美国而言是指
A.独裁暴政与自由民主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20.“英国不想为捷克牺牲一兵一卒,英国同意任何合理的解决办法,只要不用武力。

”下列哪一事件体现了这一主张
A.《慕尼黑协定》的签署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C.《四国条约》的签订D.《大西洋宪章》的发布
21.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与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失败的共同原因,不包括
A.法西斯势力相对强大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美国实行“中立政策”D.孤立作战,缺乏国际援助
2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战役、阿拉曼战役的共同点是
A.都是地区战场上规模最大的战役B.都是美英同盟对德意法西斯的胜利
C.都是地区战场上的重要转折点D.都是陆海空三军配合的战役
23.日本狂热分子把台海战事纳入“周边事态”加以对待,实际上早在国际公约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最早的条约是
A.《开罗宣言》B.《德黑兰协定》C.《雅尔塔协定》D.《波茨坦公告》
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使德军陷入苏军和英美盟军夹击中的军事行动是
A.西西里岛登陆B.诺曼底登陆C.突尼斯歼灭战D.阿拉曼战役
25.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

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B.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26.右图为丘吉尔的画像,下列某一事件与他有关并直接引发“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这一事
件是
A.参加反法西斯战争B.铁幕演说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马歇尔计划
2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认为“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

为此,美国在西欧来取的重要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提出杜鲁门主义D.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
28.柏林墙是民主德国为了阻止公民出走于1961年修建的。

民主德国一直把它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而联邦德国则把它称为“监狱之墙”。

这一称谓的不同反映了两国
A.社会制度的差异B.对民主的理解有分歧
C.对法西斯的认识不同D.在“冷战”格局下意识形态的对抗
29.决定从2002年开始,将每年9月21日定为纪念国际和平日的是
A.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B.“罗素和平基金会”会议
C.联合国大会D.国际红十字大会
30.这些图片说明
A.人类制约战争的力量有了大幅提升B.核威胁遭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全力反对
C.“国际和平年”活动取得了大量成果D.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已被摒弃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共40分。

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范。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1947年,杜鲁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几乎所有国家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制度”。

6月,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的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

……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

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扰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援助。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图中“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6分)
(2)据材料2中的“自由制度”和“极权制度”指的是什么?(2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3)结合材料2,美国对他国实施援助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材料2: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是这样吗?”
材料3:
——以上材料均选自《世界近代现代史资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1,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材料2中罗斯福设想了怎样的结局?(2分)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分)
(3)结合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地位。

(8分)
3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是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却此起彼伏,一直未曾停息,而人民争取和平反对战争的步伐也一直在继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于未来世界大战核武器肯定会被应用,而这类武器肯定对人类的生存产生威胁,我们号召世界各国政府体会并公开宣布,它们的目的不能发展成世界大战。

因此我们号召它们,应该用和平手段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争执。

材料二……还要抬头张望多少次,人们才能看到蓝天?当权者还要再长几只耳朵,才能听到人民的哭声?还要有多少人死去,我们才会真正醒悟过来?这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已随风而逝……
——歌曲《随风而逝》(20世纪60年代“反战四部曲”之一) 材料三
(1)请判断材料一出自哪一文献?(1分)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当权者为什么不顾“人民的哭声”还要继续下去?(2分)
(3)材料一、二、三反映的共同要求是什么?(2分)由此概括世界人民反战运动在内容上、范围上和组织上有哪些特点?(6分)
海南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
高二文科历史参考答案
1-5 ABAAD 6-10 DDCAB 11-15 BADAD 16-20 CBDAA
21-25 DCABB 26-30 BADCA
31、(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奉行“大陆均势”维护世界霸主;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妄图称霸世界。

(6分)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2分)
实质:美苏争霸。

(1分)
(3)直接目的:恢复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2分)根本目的: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2分)
32、(1)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主力始终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使其在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不足。

(2
分)
(2)中国如果放弃抗战,日军就会腾出兵力与德国法西斯东西夹击配合,会使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恶化。

(2分)
原因: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全民族抗战,尤其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击了大部分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2分)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战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的战略配合作用;但中国人民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8分)
33、(1)《罗素—爱因斯坦宣言》。

(1分)
内容:强调了核武器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号召各国政府作出承诺,不再把科学成果用于战争。

(2分)
(2)出于争霸世界的需要。

(2分)
(3)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分)特点:内容上,以反核运动为中心;范围上,遍及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具有全球性;组织上,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国内运动走向跨国行动,越来越趋向国际化。

(6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