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内蒙古包头市高考地理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1.巴拿马运河(位置如图)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境内,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
洋和大西洋,是国际航运要道,属于水闸式运河。

据此完成1~3题。

如图所示J海域在夏、秋季节,最易发育生成的灾害性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暖锋
C. 热带气旋
D. 反气旋
2.巴拿马运河(位置如图)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境内,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
洋和大西洋,是国际航运要道,属于水闸式运河。

据此完成1~3题。

加科亚德航道选线时重点考虑的是()
A. 水域面积
B. 航线距离
C. 水流速度
D. 通航吨位
3.巴拿马运河(位置如图)位于中美洲国家巴拿马境内,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
洋和大西洋,是国际航运要道,属于水闸式运河。

据此完成1~3题。

将巴拿马运河设计成船闸式,主要是为了()
A. 利用水流发电
B. 便于收取通行费
C. 帮助船只升降
D. 加快船只的航速
4.2018年11月19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结束阴雨连绵天气,同时许多地区出现了
持续多天的大雾、重雾天气。

据此完成4~5题。

导致出现大雾、重雾的天气原因主要是()
A. 晴天无风
B. 多云大风
C. 阴天无风
D. 小雨微风
5.2018年11月19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结束阴雨连绵天气,同时许多地区出现了
持续多天的大雾、重雾天气。

据此完成4~5题。

受持续多天大雾天气影响最大的当地农业生产活动可能是()
A. 棉花种植
B. 水稻种植
C. 大棚蔬菜生产
D. 大闸蟹养殖
6.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kW•h/m2)分布图(图1)和图2示P
河段两岸崖壁的三叠纪厚层砂岩天然“浮雕”景观图。

据此完成6~8题。

形成图示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空气质量
7.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kW•h/m2)分布图(图1)和图2示P
河段两岸崖壁的三叠纪厚层砂岩天然“浮雕”景观图。

据此完成6~8题。

Q处河流大拐弯形成的原因是()
A. 流速缓慢,河流摆荡
B. 受山脉阻挡,河流绕行
C. 地势平坦,河曲发育
D. 河流泛滥后,取道低地
8.如图是我国某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单位:kW•h/m2)分布图(图1)和图2示P
河段两岸崖壁的三叠纪厚层砂岩天然“浮雕”景观图。

据此完成6~8题。

对P河段两岸崖壁天然“浮雕”形成过程的推测最合理的是()
A. 沉积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
B. 风力侵蚀-风力沉积一流水侵蚀
C. 流水侵蚀-风力沉积-风力侵蚀
D. 沉积作用-风侵蚀-流水侵蚀
9.2019年11月,欧洲海上风能展在“风能王国”丹麦举行,丹麦(位置如图1)是
世界上风力发电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

丹麦2020年风电约占整体供电的50%,保持着风电比例最高的世界纪录。

丹麦目前筹划在北海建造世界上第一个人工风电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漂浮的人工岛,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风电。

据此完成9~11题。

丹麦安装海上风电机组(如图2)时,风机的受风面大多应朝向()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10.2019年11月,欧洲海上风能展在“风能王国”丹麦举行,丹麦(位置如图1)是
世界上风力发电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

丹麦2020年风电约占整体供电的50%,保持着风电比例最高的世界纪录。

丹麦目前筹划在北海建造世界上第一个人工风电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漂浮的人工岛,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风电。

据此完成9~11题。

丹麦建立海上风电中心,给当地带来的较大负面影响是()
A. 干扰海洋生物生存
B. 影响民航飞行安全
C. 使局部海平面升高
D. 使年降水总量减少
11.2019年11月,欧洲海上风能展在“风能王国”丹麦举行,丹麦(位置如图1)是
世界上风力发电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国之一。

丹麦2020年风电约占整体供电的50%,保持着风电比例最高的世界纪录。

丹麦目前筹划在北海建造世界上第一个人工风电中心,该中心是一个漂浮的人工岛,主要用于生产和储存风电。

据此完成9~11题。

目前,我国风力发电已向海洋进军,但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应用,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 成本
B. 技术
C. 市场
D. 政策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76.0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色列是中东实现科学灌溉的国家。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
乏。

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

以色列的智能灌溉农业让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材料二:以色列用电脑微灌技术给农业灌溉赋予了新概念。

该国的微灌设备由控制枢纽、管材部件和灌水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农业专家根据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参数编好程序,由太阳能驱动的计算机控制,利用塑料管灌水系统密封输水,适时、适量缓慢均匀地把含有肥、药的水送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茎叶上。

材料三:以色列及周边区域图(如图)。

(1)评价以色列发展种植业的气候条件。

(2)分析以色列农业病虫害较少的自然原因。

(3)结合以色列农业发展经验,说明对我国西北地区灌溉农业发展的启示。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为青藏高原地区简图。

图中P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森林资源丰富而又多样。

图中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的修建,对发展交通、旅游、促进西藏地区与东中部的经济、文化交流是非常有利的。

对于促进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图2是在西藏地区推广使用的新型房屋照片。

该房屋沿用西藏建筑传统样式,又增加了太阳能设备。

(1)描述图1所示地区东南部的地形、地势特征。

(2)分析图1所示P地森林资源丰富而又多样的原因。

(3)归纳修建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的意义。

(4)分析图2所示新型房屋在当地推广使用的合理性。

14.近年来“高校游”热度有增无减,尤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施行暑期参观
校国管理办法以来,每天游客爆满,校门外常常排起百米长队。

在广东、四川等地已有一些高校将校园独立打造成景区。

但部分专家并不看好“高校游”的发展前景。

(1)指出“高校游”吸引游客的优势条件。

(2)分析“高校游”的发展前景不被部分专家看好的原因。

15.2020年1月9日至15日,西安市(位置如图)受不利气象因素影响,大气扩散条
件持续转差,出现了一次中度至重度污染过程,市政府发布了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

(1)分析西安市持续雾霾天气多发的地形因素。

(2)简述雾霾天气对城市居民的危害。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J海域位于太平洋海域,洋面在夏秋李易生成强热带气旋,进而形成热带风暴,在太平洋北半球地区被称为台风,C正确。

故选:C。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并推动暖气团移动;冷锋过境会产生降温、阴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暖锋是暖气团主动移向冷气团,并推动冷气团移动;暖锋过境时容易产生连绵阴雨,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从气流来说是反气旋;反气旋的气流为北顺南逆辐散,气流下沉,气温升高,天气晴朗。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巴拿马运河横穿巴拿马地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是重要的航运要道,加科亚德航道选线应该考虑能够通航的吨位直接影响巴拿马运河的运输量,因此通航吨位是加科亚德航道选线重点考虑的因素,D正确;
水域面积、水域面积、水流速度对加科亚德航道选线影响不大,ABC错误。

故选:D。

影响交通线建设的因素有: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技术因素。

本题以巴拿马运河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加科亚德航道选线时重点考虑的因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3.【答案】C
【解析】解:当船舶由河流下游向上游行驶时,室内水位降至与下游水位齐平,然后打开下游闸首的闸门,船进闸室,关闸门,灌水,待水位升高到与上游水位齐平后,开上游闸首闸门,船即可出闸通过上游引航道驶向上游,因此巴拿马运河设计成船闸式是为了帮助船只的升降,C正确。

故选:C。

运河是利用巴拿马地峡上的加通湖,加通湖湖水平面的海拔约为26米。

所以,运河要
通过船闸先升高到加通湖湖水平面的高度,通过加通湖及相连水道后,再利用船闸降低到海平面高度。

本题以巴拿马运河图文材料为背景,考查了将巴拿马运河设计成船闸式的目的,读图文分析解决问题。

4.【答案】C
【解析】解:雾需要在水汽充足的阴天微风或无风的天气,所以AB错C对;
“十雾九晴”,雾一般没有雨,所以D错。

故选:C。

大雾的形成条件是当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便形成雾。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考查雾形成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5.【答案】C
【解析】解:11月19日为秋末冬初,棉花、水稻都已经收完,大雾不会造成影响,AB 错误;
大棚主要改善蔬菜种植的热量条件,但不会改善光照条件,蔬菜需要进行光合作用,持续多天的大雾会影响大棚蔬菜的生产,C正确;
大闸蟹在水里,不受大雾的影响,D错误。

故选:C。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利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种茶树。

水源:尤其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尤其是对花卉等园艺生和乳畜业的生产非常重要。

政策:起鼓励或限制作用,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等。

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6.【答案】A
【解析】解: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图可知,图示位于长江和黄河之间,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大致从南向北递增,即纬度越高太阳年辐射总量越大,纬度越低太阳年辐射总量越小,所以形成图示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纬度因素。

故选:A。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有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属于基础题,关键图示内容的变化结合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分析解答即可。

7.【答案】B
【解析】解:读图,结合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河流为黄河,Q处位于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交界处,有一定的落差,Q处河流大拐弯形成的原因是受山脉阻挡,河流绕行,B正确。

故选:B。

流域的开发建设一般以河流的利用与治理为核心,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同时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治理。

具体内容包括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土地利用、提高水质等。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流域综合开发与整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

8.【答案】A
【解析】解:读P河段两岸崖壁的三叠纪厚层砂岩天然“浮雕”景观图,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三叠纪厚层砂岩为沉积岩,P河段两岸崖壁天然“浮雕”形成过程是沉积作用-流水侵蚀-风力侵蚀,A正确。

故选:A。

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其能量主要包括来自地球自转产生的旋转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

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
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9.【答案】D
【解析】解:丹麦位于欧洲西部,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位于盛行西风带,全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在北半球,盛行西风的风向为西南风,因此,风力发电站风机的受风面多朝向西南方向,D正确。

故选:D。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

在风力强劲的地区,可以利用风力发电。

根据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可知,欧洲西部位于盛行西风带内,全年盛行西南风,风力强劲,风能资源丰富。

本题以丹麦的风力发电相关图文资料,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风带的分布规律以及风向等知识,结合图示和区域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判断。

10.【答案】A
【解析】解:建立海上风电中心会破坏海洋环境,也会伤害海上飞鸟,A正确;
民航飞行高度大,不会受风力发电影响,B错误;
风力发电不会使局部海面上升,不会使降水量减少,CD错误。

故选:A。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

风能是一种清洁无公害的的可再生能源能源。

在风力强劲的地区,可以利用风力发电。

本题主要考查了风力发电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和综合题出现。

11.【答案】A
【解析】解: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尤其是东部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用电量大,电力消费市场广阔,C错误。

我国在远距离超高压输电等领域领先世界,电力工业发达技术先进,因此不存在技术障碍,B错误。

既然我国已经开始向海洋风电进军,证明政策已经允许,D错误。

海洋风电建设难度大,且我国海岸线漫长,电力需求大,如果想要大规模建设海洋风电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我国目前的财力还存在困难,A正确。

故选:A。

海洋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

风电作为较为成熟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已成我国第三大能源。

该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此题,关键在于读图,要求学生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的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

12.【答案】解:(1)分析地区气候条件,应首先判断当地气候类型,由地图可知,以色列主要位于北纬30°以北,地中海沿岸,因此属于地中海气候。

分析发展种植业的气候条件,要从光热、降水等角度展开,由于纬度较低,以色列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炎热干燥,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夏季降水少,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在生产过程中,电脑程序包括“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农作物需水量等参数”,还可“适时适量缓慢均匀地把含有肥、药的水逐到植物根系或喷洒在茎叶上”,意味着在计算机控制下,可以进行精准灌溉施肥,节省水、化肥、农药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电脑控制可以节省劳动力成本。

综合以上特点,在生产结果上,达到增加农业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减少杂草和病虫害的效果。

(3)以色列灌溉技术发达的原因需要从自身地理环境的限制、科学技术发展、经济发展水平三方面进行分析。

以色列缺水,因此必须发展节水农业;科技与经济发展水平为其发展先进的灌溉技术提供了保证。

故答案为:
(1)优势条件: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生长期长,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地处沙漠带边缘,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的积累;劣势条件:夏季降水少,制约农业的发展。

(2)气温高且干燥,不利于虫类生长及微生物滋生;昼夜温差大,不利于虫类存活;光照强,紫外线杀死微生物;几乎无其他植被,少有害虫虫源。

(3)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河流水、地下水等灌溉用水短缺,制约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发展节水农业;加大科技投入,运用先进的滴灌、喷灌等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提高输水、施肥、施药的精准度,节约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

【解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气候:包括光照、热量、水分等要素,它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基础因素。

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耕作不便,且不利于水土保持.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等。

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农作物,如酸性红壤种茶树。

水源:尤其对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市场: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对商品农业,尤其是对花卉等园艺生和乳畜业的生产非常重要。

政策:起鼓励或限制作用,如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建立。

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等。

本题考查的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13.【答案】解:(1)从图中信息可知,该地区东南部为横断山区,其东南部多山地、河流,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山高谷深,有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总体来看地势北高南低。

(2)P地虽然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但P地由于纬度较低,该地热量较为充足,可以为森林提供较为充足的热量;青藏高原东南部有雅鲁藏布大峡谷,由于峡谷深度的原因,每年从印度洋来的湿润气流通过峡谷到达青藏高原,使得当地降水充沛;当地山高谷深,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

(3)经济意义:铁路的修建便利了青藏高原与东部地区的联系,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开发旅游资源,有利于使青藏高原的特色民族文化传播到其他地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政治意义:修建铁路促进当地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加快西藏地区脱贫速度;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社会稳定;战略意义:西藏地区与其他东南亚、南亚国家距离较近,修建铁路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快西藏地区对外开放,繁荣经济。

(4)图10的新型房屋的特色是房屋较矮,屋顶较平;主要是因为当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多晴天,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削弱少,太阳能丰富,当地常规能源缺乏,该房屋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西藏的传统房屋代表了一定的西藏特色的民族文化,房屋保留西藏建筑传统样式,尊重当地的民居文化,当地的居民容易接受。

故答案为:
(1)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地势北高南低。

(2)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

(3)经济意义:有利于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开发旅游资源,
带动第三产业发展。

政治意义:有利于加快西藏地区脱贫速度;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社会稳定。

战略意义: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加快西藏地区对外开放,繁荣经济。

(4)房屋保留西藏建筑传统样式,尊重当地的民居文化,当地的居民容易接受;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海拔高,空气稀薄,且多晴天,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削弱少,太阳能丰富;当地常规能源缺乏,该房屋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

【解析】(1)地形包括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

(2)P地森林资源丰富又多样的原因从当地热量、降水、地势等方面分析。

(3)本题要求回答修建青藏铁路、川藏铁路的意义,可以从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三方面进行回答。

(4)新型房屋在当地推广使用的合理性从太阳辐射、太阳能丰富、民族特色等角度分析解答问题。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交通线路的意义,从图文中获取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学会知识的迁移应用是关键。

14.【答案】解:(1)优势条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文化氛围浓厚,对学生和家长有较大的吸引力;大学校园环境优美,美学价值高。

(2)原因,“高校游”主要针对中小学的学生和家长,客源市场有限;“高校游”一般只有一天的时间,时间短,而且一般集中在假期,经济效益有限;高校主要是大学生学习的地方,接待游客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差。

故答案为:
(1)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往往历史底蕴深厚;美丽的校园环境等。

(2)旅游活动单一,主要以游赏为主,缺少其他旅游要素;旅游服务管理不够专业,接待能力差;旅游对象比较狭窄,主要是学生和家长;旅游热点时间较短,集中在假期等。

【解析】(1)“高校游”主要是游客游览名校,主要是有文化底蕴、文化氛围。

(2)“高校游”的发展前景不被部分专家看好的原因主要从游客、基础设施、旅游特征等方面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能力题,考查旅游资源评价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信息,需要考生结合区域实际分析即可。

15.【答案】解:(1)从地形看,西安位于关中盆地,地形较封闭,城市风速小、风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