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钧《宏观经济学》学习辅导书-总需求与总供给【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总需求与总供给
7.1复习笔记
考点一: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
(1)总需求(AD)
①含义:总需求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并能够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即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
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②构成:总需求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见表7-1。
表7-1总需求的构成
③计算:AD=C+I+G+NX。
④与总支出的关系:
在国民收入账户中,总支出恒等于总收入。
而在宏观经济的模型中,总支出不一定等于总收入。
(2)总需求曲线(AD曲线)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表示总体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如图7-1,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水平提高,人们愿意购买的商品总量不断下降。
图7-1总需求曲线
(3)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见表7-2)
表7-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2.总需求曲线的变动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以下三个因素可能造成总需求曲线移动,见表7-3。
表7-3影响总需求曲线的因素
考点二: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
(1)总供给与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AS)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供给曲线(AS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分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总供给曲线。
(2)长期总供给曲线
在古典经济中,由于价格、工资可以灵活变动,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够充分利用,资本不存在闲置,劳动力充分失业,这时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产出水平(也称自然产出水平),用_Y 来表示,也就是长期总供给。
长期总供给曲线LAS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长期总供给水平上的失业率为自然失业率。
(3)长期均衡
长期均衡位于需求曲线和长期供给曲线的交点处。
如图7-2所示,如果总需求曲线为AD0,长期总供给曲线为LAS,长期均衡点为AD0与LAS的交点A。
此时,均衡价格水平为P0,总产量为_Y。
假定政府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由AD0右移至AD1,相应的均衡点变为B,价格水平从P0上升到P1,总产出_Y保持不变。
由此可见,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是提高了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总产出等实际变量并未发生变化,这正是古典模型中二分法的结论。
图7-2长期均衡
2.短期总供给曲线
(1)在图7-3(a)中,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线向右上方倾斜,表示短期内随着价格水平上升,企业所愿意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总量不断增加。
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原因在于决定总供给的主要价格因素——货币工资在短期内不具备充分的灵活性。
(2)在图7-3(b)中,超短期总供给曲线SAS线是一条与横轴平行的水平线,这表明由于劳工合同等的存在,很短时间内名义货币工资固定不变,价格上升时企业就可以在成本完全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任一水平产量。
或者说,企业可以在现行工资水平下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任意数量的劳动力,它反映的是一种超短期现象。
图7-3短期总供给曲线
(3)宏观市场机制的三种情况(见表7-4)
表7-4宏观市场机制的三种情况
3.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1)长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长期总供给主要受人口(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
人口和资本存量增加、技术进步都会增加总供给,使长期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相反。
(2)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一个经济的短期总供给曲线主要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相反。
考点三:宏观总量的短期均衡★★★★
1.三种短期均衡(见表7-5)
表7-5三种短期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