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近代传统住宅的保存与利用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边近代传统住宅的保存与利用现状
住宅是建筑中最基本的类型,根据气候、地理条件和不同的生活习俗,有着不同的住宅形式。

近代延边的传统住宅形式是朝鲜咸镜北道的形式。

这些传统住宅在社会的发展中渐渐消失所剩无几,被人们遗忘。

去年通过对延边州内传统住宅的调研和测量,分析了保存和利用状态,得出了二种类型;即原地保存和迁徙保存。

标签:近代;传统住宅;保存;利用;现状
【Abstract】As a fundamental type of architecture,residences present various form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limates,geographical features,and living customs. Due to the most of the immigrants at modern times were constituted by people which came from north Hamgyeong-do of North Korea,the modern traditional residences at Yanbian were similar with architecture forms of Hamgyerong-do. However,these traditional residences faded awa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We investigated and surveyed the traditional residences and analyzed its pre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last year. Then,the preservation of the residences was divided into in-situ and migration forms,and they were used as personal livings,government utilities,and tourist attractions.
【Keywords】modern times,traditional residences,preservation,utilization,present
1、绪论
住宅建筑是建筑中最基本单位,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民族有所不同。

特别是表现庶民生活方式的民宅建筑是反映那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感情的结晶体,住宅建筑中,传统性是在异国他乡、或不同文化圈中也有努力地维持和表现自我的现象,19世纪中叶受连年不断灾害渡过图们江移居到延边的朝鲜族也不过如此。

移居到延边的朝鲜族第一代大部分是朝鲜咸镜北道的灾民,因此移居初期他们的大部分住宅形式也是朝鲜咸镜北道的形式,但通过100多年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正在发生变化,变化之中又有一些保留。

2、延边近代住宅类型
2.1平面类型
根据这几十年现存住宅的调查,延边传统住宅可以分为“片通型”和“两通型”两大类。

“两通型”又分为‘六间房’、‘八间房’、‘十间房’。

“片通型”是单间房串联而成,“两通型”是焚口、锅台、火炕组成的鼎止间为中心,两侧为‘日’字或‘田’字布置的形式。

‘八间房’以上是生活较富裕的庶民居住,“片通型”是生活较困难的庶民居住。

住宅的南侧是男人居住的房间(如:成人儿子或年迈父
亲),北侧是女人居住的房间(如:成年女儿或年迈母亲等),鼎止间是女人和孩子的空间;做饭、休憩、闲聊等。

(图1)
2.2立面类型
传统住宅是由柱础、柱、梁组成的构架上用高粱杆或稻草填充后抹黏土制作墙体。

移居初期的住宅没有窗、全部是门,1920年以后,玻璃的流入在鼎止间开始设窗。

南立面有带缘侧和没有缘侧之分。

缘侧是男人与外界沟通的部分只设在男人房间的前面。

屋顶形式有庑殿形和歇山顶。

3、传统住宅的现状
目前对传统住宅的保护可以分为两类,即原地保存和迁徙保存(或异地保护)。

3.1原地保存利用
原地保存是在原地原封不动的保存。

这些住宅分为有人居住和无人居住、政府管理和旅游参观等。

有人居住的住宅一般列为州或省级文保单位来保护,不允许随意改动,无人居住的住宅任意放置,面临倒塌。

政府管理住宅是政府收购以后,进行维修和整理后保存,旅游参观住宅是把一百多年的住宅当作旅游景点来进行保存、同时得到经济效益。

(图2)
3.2 迁徙保存(或异地保护)
2012年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60周年,为了纪念60周年,州政府引进了北京宇辰集团公司在延吉市帽儿山脚下建造了民俗村。

建设民俗村的目的是为市民提供文化生活空间,让人们体验传统生活、传统文化,也作为教育基地等多方面的意义。

当然民俗村的建设离不开移居初期的传统建筑,那么是新建呢还是把废弃的住宅迁移过来呢?政府和民间人事还是选择了后者、迁移。

迁移的方法是,首先把屋顶的瓦揭下来,然后把墙体的泥土扒下来让木骨架裸露出来,木柱、木梁和屋架等构件拆下来,运至现场重新组装。

所有的构件和瓦按顺序编号,重新组装时,破损的瓦和梁、柱、屋架构件,用其他傳统住宅的瓦或新的构件进行补充。

骨架安装好后,按原住宅的形式做墙体,这样整个住宅异地组装完成。

这种迁徙住宅有4套,典型的实例为龙井市白金乡东明村的十间住宅和龙井市三合镇菲田村的八间住宅。

这些住宅中有的是有人居住管理,有的是空着只供人们参观。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移居初期的传统住宅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材
料,新结构的住宅。

在这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传统住宅以它固有的形式和人们沟通,人们也意识到传统住宅的健康性,平面里的儒教思想,屋顶曲线美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和欣赏的要素。

因此,极力想去保存和利用。

参考文献:
[1](朝)李宗木.关于我国农村住宅,科学院出版社,1961年.
[2](韩)徐宏一、东岩主编.间岛史新论上、下,我们的编辑社,1993年.
[3]沈惠淑.中国朝鲜族聚落地名与人口分布,延边大学出版社,1993年.
[4]金春善.延边地区朝鲜族社会的形成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
[5]林金花博士论文.图们江北岸朝鲜族农村村落的空间结构及居住形态的变迁,韩国清州大学校,2007年12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