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州市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覃麟
【摘要】20世纪70~80年代,广西柳州市蔬菜副食品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对蔬菜生产主要是追求量的扩大,质量安全意识非常淡薄;80年代后,蔬菜基地不
断投资建设,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

但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市场对蔬菜副食品的需求量仍不断加大,一个时期内曾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生产者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努力追求蔬菜产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高毒农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特别是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尤为突出,大量剧毒农药、化肥、激素等有害物质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

人们如果长期食用有毒物质超标蔬菜,会导致慢性中毒,出现疑难杂症,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皑坏。

当前,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制约我国蔬菜产品出口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我国蔬菜产品的出口创汇。

【期刊名称】《长江蔬菜》
【年(卷),期】2008(000)010
【总页数】3页(P53-55)
【关键词】蔬菜产业;柳州市;无公害;市场经济体制;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意识;农业生
态环境;农药残留超标
【作者】覃麟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农业局,54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
20世纪70~80年代,广西柳州市蔬菜副食品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对蔬菜生产
主要是追求量的扩大,质量安全意识非常淡薄;80年代后,蔬菜基地不断投资建设,生产得到了较大发展。

但由于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市场对蔬菜副食品的需求量仍不断加大,一个时期内曾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生产者为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努力追求蔬菜产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高毒农药,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

特别是8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生产方式尤为突出,大量剧毒农药、化肥、激素等有害物质广泛应用于蔬菜生产。

人们如果长期食用有毒物质超标蔬菜,会导致慢性中毒,出现疑难杂症,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极大损害,也给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当前,蔬菜农药残留超标已成为制约我国蔬菜产品出口的瓶颈,严重影响着我国蔬菜产品的出口创汇。

近几年来,柳州市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努力实现蔬菜生产流通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1.1 实施“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
以“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为主线,始终坚持对蔬菜产销各环节的全程监管,着重抓好基地蔬菜生产标准化,深入推进农药残留例行监测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效能,这是近年来柳州市蔬菜质量安全工作的思路。

2002年起,柳州市计划用5年的时间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

柳州市作为广西首批试点城市,以抓蔬菜质量安全、确保人民食用放心菜为突破口,实施“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

4年来,积极组织全市各蔬菜生产基地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和无公害蔬菜食品认证工作,着重从生产源头来抓好放心蔬菜工作。

目前全市有2.9万hm2蔬菜基地通过了无公害基地认定,也就是说,全市有90%面积的蔬菜生产基地是通过无公害基地认定的;全市有豇豆、辣椒、韭黄、莲藕等41个蔬菜产品先后通过了国家农业部的无公害产品认证,这些产品都打上了绿色的“无公害农产品”标签,产量合计达到
53.7万t,相当于全市蔬菜年总产量的32.7%。

目前,柳州市蔬菜的无公害基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均走在广西前列。

1.2 建设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在抓好“农田”生产管理工作的同时,主管行政部门还着重抓好了上市蔬菜质量安全的监控工作,并且积极地探索最适合柳州市蔬菜质量安全监控运作的模式。

2000年,柳州市建成了市蔬菜检测中心,主要负责蔬菜生产基地和市场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工作,2001年11月更名为“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目前,柳州市已经形成了“市、县、乡、市场四级”多层次监控比较完善的蔬菜质量安全监控体系,该体系由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县级检测站、乡镇基地检测室,市场检测室组成,从而形成了层层检测、层层监控的检测监控模式。

目前,全市已经建成了153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点,其中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1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6个,农产品交易市场、学校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室43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监测站65个,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38个。

与此同时,柳州市还探索引进“市场准入”制度,即在农贸市场开辟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合格销售专营区,就是说只有经过市场检测室检测合格的蔬菜才能进入专营区,不合格的蔬菜不能进入,合格的发给摊位“无农药残留合格证牌”。

但是由于经费限制,目前只有柳邕等几个市场在摸索进行着“市场准入”制度。

柳州市的蔬菜质量安全监控体系在全区处于领先的地位,鉴于我国的蔬菜质量监控工作起步较晚,基本上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柳州市采用的是边工作,边摸索,边完善的工作方式,“摸着石头过河”。

这几年来,柳州市的蔬菜安全系数有大幅度的提高。

从检测的结果来看,2007年1~5月,全市各农贸市场、超市和配送中心的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是
98.49%,比2002年上升了5.2个百分点,比国家农业部2006年抽检37个城市的平均合格率高出4.8个百分点。

2006年,柳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仪器
分析显示,1年来违禁使用剧毒农药的现象也呈急剧下降的趋势。

1.3 发展绿色蔬菜
2006年,柳江县桂乐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双季莲藕和生姜产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实现了柳州市绿色蔬菜产品认证的零
突破。

2007年6月19日,广西自治区农业厅在柳江县百朋镇举行“柳江万亩万
吨绿色食品双季莲藕出口外销启运仪式”。

2.1 消费观念尚未改变
部分市民简单的认为“无公害蔬菜”就是蔬菜表面没有残留农药。

可见,柳州市在宣传“无公害蔬菜”和引导消费“无公害蔬菜”这些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只会“种菜”不会“卖菜”,成为了柳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短腿”。

消费引导生产,学会正确对待和消费“无公害”蔬菜对该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2 资金投入不足
近几年来,柳州市发展蔬菜产业的经费,基本上是依靠“秋冬菜开发”和“无公害”经费来支撑,对用于蔬菜基地的基础设施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等投入相当的少。

当前蔬菜产业资金紧缺,整个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很多工作都难以有效开展。

此外,资金过渡偏向于末端检测而疏忽源头的治理投资,以后容易发展成治标不治本的现象。

2.3 生产者安全意识薄弱
目前,柳州市的蔬菜安全问题的根源是意识问题,蔬菜生产过程中农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不当,认为施用越多效果越好,直接造成了蔬菜农药残留和化肥污染超标。

有些偏远的地方,高毒高残留农药还没有完全绝迹,农民有时仍会购买。

基层农技人员有限,大部分农民不知道通过何种技术措施来达到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2.4 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
目前柳州市的蔬菜生产者基本上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菜农,农民既是生产者又
是经营者,自由种植、分散经营,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无公害产业化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带动能力强和辐射面积大的龙头企业,知名品牌少。

2.5 检测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柳州市已投入相当的人力、财力到蔬菜质量检测体系中,但是,现行的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够健全,执法主体难以明确,监督覆盖范围还是远远的不够。

检测设备还不够先进,手段落后,缺乏快速而有效的检测设备,检测的成本也比较高,市场准入制度还需不断摸索完善。

3.1 提高市民无公害意识
努力提高广大市民的质量安全和保护健康的意识,通过舆论发挥作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消费需求拉动无公害蔬菜生产,从而提高我市蔬菜质量的品牌效益。

同时起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作用。

3.2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近年来,蔬菜专项经费很少,政府应下大力气增加蔬菜经费投入,设立无公害蔬菜专项资金,把这项工作作为与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来对待。

同时,不断充实科研力量,对无公害蔬菜的理论研究、技术培训、标准示范和成果推广等方面从人力、财力上给予重点支持。

对在无公害生产过程中,农民难免遇到资金困难的情况,政府应采取优惠政策提供信贷,鼓励广大农民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3.3 抓好源头的监管工作
推进无公害化生产,生产绿色食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抓源头才是“蔬菜安全”的长久和根本之计,搞好农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在高毒农药品种退出市场之前,积极寻找替代品种。

没有好的替代品种,就不能从根本上割断农民对那些高毒农药的留恋与依赖。

同时,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管理,加大农资执法力度,督促高毒农药尽早退出市场,宣传普及农药知识及农药使用的有关常识。

同时,加强蔬
菜质量安全和综合配套技术的研究,加快高抗病虫害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加强对蔬菜生产管理者、生产者安全生产的培训,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

3.4 扶持龙头企业
积极培育蔬菜生产、加工和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管理模式,发展蔬菜集约化生产,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和规模化。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专业技术协会和流通协会,为基地农户提供产销一条龙服务。

使企业和农户之间形成经济共同体,引导无公害蔬菜生产向优质、高效和高产方向发展。

3.5 完善检测体系
在依靠现有的检测机构的基础上,加快柳州市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延伸柳州市的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的覆盖范围,加快基层一线的检测设备的更新,尽快摸索出一套可靠、便携、精确的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

特别要重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建立可追溯制度、预警机制和农产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

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强化协调配合,形成职责明确、齐抓共管的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