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营养障碍性疾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
种类 钾 钠、氯 钙 磷 镁 铁 锌 铜 碘
主要矿物质来源及需求量表
每日需要量
来源
1-2g
果汁(香蕉、橘子)、紫菜、肉类、乳类
0.5-3g
食盐、新鲜食物、蛋类
约1g
乳类、豆类、绿叶蔬菜
约1.5g
乳类、肉类、豆类、谷类
200-300mg
谷类、豆类、坚果、肉类、乳类
5-15mg
肝、蛋黄、动物血、豆类、肉类、绿叶蔬菜
供能。具有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修复组织、供给能量、维持体
.-
5
液平衡等多种生理功能。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蛋白质的需要量相对 较多。人乳喂养儿每日约需2g/kg,牛乳喂养儿因牛乳中蛋白质分子 大,不能完全吸收利用,故需要量略多,约为3.5g/kg。1岁以后因生 长速度减慢,需要量逐渐减少,至青春期又增加。蛋白质主要来源于 乳类、鱼、瘦肉、蛋类及豆类食物。婴儿生长发育旺盛优质蛋白质 应占50%以上。 2.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是机体的第二供能营养素。具有提供能 量、防止散热和维持体温、保护脏器等作用,磷脂对小儿大脑的发 育尤为重要。婴幼儿每日约需脂防4~6g/kg,儿童约3g/kg。脂肪主 要来源于乳类、肉类、鱼、蛋黄及各种植物油等。 3.碳水化合物:包括单糖和多糖,是供能的主要物质。婴儿每日约需
.-
16
出生后的追赶性生长,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增加,如不及时补充鱼肝 油及缺少户外活动,易患佝倭病。 5.疾病或药物的影响:肝、胆及胃肠道疾病不仅影响维生素D的吸 收,严重的肝肾疾病还可以影响维生素D的羟化过程;又如长期服用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或 对钙的转运。 【临床表现】
.-
6
碳水化合物10-12g/kg,儿童为8~10g/kg。蛋白质、脂防及碳水化合 物三大产能营养素供给的恰当比例为 1:3:6,若供给比例不当,易产 生代谢紊乱。 三、微量营养素 1.矿物质:人体内的矿物质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及滲透压方面起重 要作用。按其含量及每日需要量可分为两大类,即常量元素和微量 元素。常量元素每日需要量在100mg以上, 如钾、钠、钙、镁、磷、 氯等;微量元素每日需要量甚少,需通过食物摄入,如铁、铜、锌、 碘等。矿物质的来源及需要量见下表。
.-
9
种类 维生素A 维生素D 维生素K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叶酸 维生素B12
维生素C
维生素的来源及需求量表
每日需求量
来源
2000-4500IU 肝、牛乳、鱼肝油、番茄、胡萝卜、黄色水果及蔬菜
400-800IU
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鱼肝油、动物肝、蛋黄
1-2mg
肝、蛋、豆类、种子、绿叶菜、肠内细菌合成
5-15mg
鱼、蛋、肉、全谷、豆类、酵母、禽、麦胚
1-3mg
肝、肉、鱼、全谷、豆类
40-100ug
海带、紫菜、海鱼
.-
8
2.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 质,在小儿机体代谢生长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按其溶解性不 同分为脂溶性(维生素A、D、E、K)与水溶性(维生素B族和C族)两大 类。它们多数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必须由食物供给,对儿童 来说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容易缺乏。维生素的来源和需要 量见下表。
大产能营养素),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产能量分别是:1g蛋白质产能
16.8kJ(4kcal);1g脂肪产能37.8kJ(9kcal):1g碳水化合物产能
16.8k(4kcal)。一般情况下,婴儿每日所需总能量中,50%~60%来自
碳水化合物,35%~50%来自脂肪,8%~15%来自蛋白质。
1.蛋自质:主要功能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次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的不足导 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骼不能正常钙化, 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该 病多见于3 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 治的“四病”之一。本病以北方高发,近年来随着儿童保 健工作的大力发展,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程度也逐渐减轻。
.-
3
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占总能量的25%~30%。
之后由于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此项需求量减少,至青春期又增加。
3.活动消耗:不同的小儿活动所需的能量差异很大。小儿活动所需
能量与其活动的类型、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喜爱活动的小儿比同
龄安静小儿多3~4倍。此项占总能量的15%~25%。当能量摄入不足时,
本病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最早出现的是神经精神症状,随后出 现骨的改变,还可表现为肌肉松弛、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 全身症状。临床上将佝偻病分以下4期。 1.初期(活动早期):多在生后2~3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症
.-
17
状,如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啼、多汗、枕秃等,骨骼 改变轻。 2.激期(活动期):主要是骨改变。初期患儿若未经适当治疗可发展 为激期(活动期)。患儿除有初期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骨骼改变、运 动功能及智力发展迟缓。 (1)骨骼改变 1)头部:①颅骨软化:主要见于3-6个月患儿,检查者用指尖稍用力压 迫枕骨或顶骨中央,可有压乒兵球样的感觉,故称“乒兵”头;②方 颅:多见于8-9个月以上婴儿,额骨和顶骨双侧骨样组织增生呈对称 性隆起,形成“方盒”样头型(从上向下看),严重者呈鞍状或“十” 字头型;③前囟闭合延迟:严重者可迟至2~3岁,头围较正常同龄儿
.-
14
二、发病机制 维生素D缺乏的发病机制见图。
.-
15
【病因】 1.日光照射不足:是最主要的发病因素。我国北方日照时间短;城 市的高楼大厦,空气中的尘埃、烟雾等容易阻挡紫外线,易患佝偻病。 另外,晒太阳时穿厚衣服或隔着玻璃都会 挡紫外线的照射。南方阴 雨、多雾的时间长,也会影响紫外线的照射,从而患佝偻病。 2.摄入不足:摄入富含维生素D食物少,或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易患 佝偻病。母乳喂养儿因钙磷比例适宜,患佝偻病的概率比牛乳喂养 儿低。 3.储存不足:早产、双胎、多胎多见,母亲妊娠后期患严重营养不 良、肝脏或肾脏疾病、慢性腹泻均可致婴儿体内储存量不足。 4.生长发育快,需要增加:婴儿骨生长迅速,尤其是早产儿,多胎儿
.-
2
【儿童能量及营养素的需要】 一、儿童能量的需要
人体能量由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产能营 养素提供。人体能量需要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平 衡,正常小儿能量需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基础代谢:机体在静息状态下为维持器官功能所消耗的最低能 量。小儿此项所需的能量比成人多,且年龄越小所需越多。婴幼儿 时期基础代谢需要的能量占总能量的50%-60%,是消耗能量最多的 一项。12岁时需要量接近成年人(每天152.52kJ/kg)。 2.生长所需: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是小儿时期特有的能量需求,与 小儿的生长速度有关。婴儿期生长发育速度最快,需要量相对较多。
的能量,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10%,腹泻时增加。
.-
4
上述5项能量的总和即为小儿总能量的需要。一般婴儿每日所
需总能量约460kJ/kg (110kcal/kg),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
42k/kg(10kal/kg),至15岁左右接近成人,约250kJ/Kg
(60kcal/kg)。
二、宏量营养素
机体所需宏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俗称三
.-
12
一、维生素D的来源、转化及生理功能 1.来源
婴儿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有3种途径 (1)皮肤的光照合成: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人类皮肤中的7-脱氢 胆固醇在日光中紫外线的照射下生成胆骨化醇,即内源性的维生素 D3。 (2)食物中的维生素D:即外源性维生素D2,主要来源于食物,如蛋黄、 鱼肝油、肝脏、蕈类及酵母等。 (3)母体获得:胎儿可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维生素D,且早期新生儿体 内维生素D的含量与胎龄和母体的营养状况有关。
.-
20
(3)其他:重症患儿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条 件反射形成缓慢;免疫力低下,易合并感染及贫血。 3.恢复期:以上任何一期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 渐减轻或消失。 4.后遗症期:多见于3岁后,临床症状消失,血生化及骨骼X线检查正 常,仅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见表(课本)。
.-
13
2.转化 维生素D2、维生素D3都没有生物学活性,被人体吸收入血后,被运送 到肝脏,经肝脏第一步羟化转为25-(OH)D3,具有较低活性;再经肾 脏第2步羟化转为1,25 (OH)2D3,才具有很强的生物学效应。 3.生理学功能①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②促进肾小管对钙、磷 的重吸收;③促进成骨细胞功能,使钙盐沉积在骨质生长部位,形成 新的骨骼。
.-
18
大;④乳牙萌出延迟:可迟至 13个月后,有时出牙顺序颠倒,牙釉质 发育差。 2)胸部:①肋骨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 形成圆形隆起,从下至上呈串珠样,多见于第7~10肋骨。因膨大的肋 软骨向胸腔内隆起而压迫肺组织,容易患肺炎。②鸡胸和漏斗胸:胸 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如胸骨剑突部内陷则形成漏斗 胸。③肋膈沟(郝氏沟):由于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牵拉而内陷形成 的一道横沟,卧位时尤为明显。上述胸廓病变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呼 吸功能,并发呼吸道感染,甚至肺不张。胸部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婴 儿。
儿童营养概述
.-
1
营养是指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食物 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营养 素分为能量、宏量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 营养素(包括矿物质和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包括膳食纤维、水)。 营养素作为人类食物的组成部分在促进小儿生长发育和保护机体健 康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儿童健康成长的物质基础。小儿由于新陈 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迅速,能量及营养素的需要相对较多,合理均衡 的营养是促进小儿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
19
3)四肢:①手、足镯征:手腕、足踝部可形成圆形隆起,多见于6个月 以上患儿(图4-24-2);②下肢畸形:见于能站立行走的1岁左右婴儿。 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双下肢因负重可出现股骨、胫 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腿,图4-24-3)或膝外翻( X 形腿,图4-24-4)。 4)脊柱和骨盆:患儿坐与站立后,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严重患儿 可出现骨盆畸形,女孩成年后如妊娠可引起流产。 (2)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严重低血磷使肌肉糖代谢障碍,全身肌肉松 弛,肌张力降低,坐、立、行等运动功能发育落后,腹肌张力低下,腹 部膨隆呈蛙腹。
小儿首先表现为活动减少。
4.食物热力作用:食物在体内消化、吸收、代谢等过程中所消耗的
能量,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食物种类不同消耗的能量各不相同,婴
儿期食物以蛋白质为主,食物的热力作用占总能量的7%~8%,年长儿
以混合食物为主,食物的热力作用约占能量的5%。
5.排泄消耗:正常情况下,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食物排出体外损失
.-
21
【诊断要点】 血生化与骨骼X线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诊断需解决3个问
题,即是否有佝偻病,如有属于哪期,是否需要治疗。 【处理】 1.一般治疗:治疗的目的是控制活动期,防止骨骼畸形。 (1)増加户外活动:指导家长经常带患儿进行户外活动,直接接受阳 光照射;冬季要注意保证每天1~2小时户外活动时间。夏季气温太 高,应避免太阳直射,可在阴凉处活动,尽量多暴露皮肤。冬季室内 活动时应开窗,使患儿皮肤接触紫外线。 (2)饮食护理: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 磷和蛋白质的食物,如蛋黄、牛奶、动物肝脏、蕈类等。
0.5-1.5mg
米糠、麦麸、豆类、花生、酵母、肠内细菌合成
1-2mg
肝、鱼、蛋、乳类、蔬菜、酵母
1-2mg
各种食物、肠内细菌合成
0.1-0.2mg
绿叶蔬菜、肝、肾、酵母
1ug
肝、肾、肉、蛋、鱼等动物性食物
30-50mg
各种新鲜水果和蔬菜
.-
10
四、其他膳食成分 1.水: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内所有的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都 离不开水的参与。小儿代谢旺盛,需水量相对较多,且年龄越小需水 量越多。婴儿每日需水量约150ml/kg,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25ml/kg, 因牛乳中含蛋白质及矿物质较多,故人工喂养儿较母乳喂养儿的需 水量多。水的主要来源为食物和饮水。 2.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等,因其在肠 道不被吸收,并可吸附大量水分,增加肠腔内容物容积,从而起到软 化粪便,防止便秘的作用。此外,其在大肠被细菌分解,产生短链脂 肪酸,降解胆固醇,改善肝脏代谢,预防肠萎缩。小儿适宜的摄入量 为每天 20~30g,一般从谷类、新鲜蔬菜和水果中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