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那把伞修好了吗_名人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冯骥才:那把伞修好了吗
小时候,他的梦想很普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初,他想当一名画家,于是,高中毕业,他报考了美院。
最后,他的同学都去上大学了,他也没有等到通知书。
这时,他才考虑找份工作:梦想很醉人,但吃饭才是眼下最要紧的。
后来,机缘巧合,高大、敏捷的他在朋友的引荐下进了篮球队,就这样,打了两年多的职业篮球,最后,因为受伤退役。
再后来,在画院长辈的推荐下,他进了画院临摹古画。
1967年,他为了解决画院十几口人完全被打乱的生活,又开始学着做起推销员,那10年的推销员生活,他才真正了解了百姓平凡生活中的苦恼与快乐。
他经常骑着驮了150斤重的自行车奔波在路上,累了就把车往树干上一锁,倒在路边的沙石堆上就睡了。
这些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在写一些画评的同
时开始创作一些文学作品,并逐渐崭露头角,他还受到冰心、巴金老人的鼓励,冰心先生曾寄语给他:“不管什么样的生活,全都是人生的财富。
”可是,这时他还要为生存奔波,根本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写作,而他正在做的工作一时又看不到光明,这让他很迷茫。
不知什么时候,他经常用的那把伞的一个线头开了,用了一段时间后,其他线头也开始松动了。
每次雨天推销画,风大时,伞似乎每一刻都有彻底损坏的危险,他也告诉自己,天晴了,自己一闲下来,就去修伞。
可是,晴天,他要做的事更多,他太忙了,所以,即便自己家门前不远处就有修伞的,可伞一直没修。
终于,在一次大风雨中,伞坏得不能再用了,他淋湿了全身。
回到家,他心情更加抑郁,待在房间里,许久不说话,而父亲点燃一支烟也沉默着。
好长一段时间后,父亲才说话:“每个人都有许多把伞可以遮风挡雨,既然那些小伞不能避雨,就找一把大伞吧。
不过,在用之前,一定要看看是否损坏,并不断地维护好它。
”
从那以后,他就丢弃了那些“小伞”,辞去了画院的工作,在家专心写作,维护好那把较大的适合自己的伞。
1977年前后,他出版了《神鞭》,那是一部很有民俗民风特色的武侠传奇小说。
后来《神鞭》被改编成电影,在影院内外引起不小的轰动。
随后接踵而来的小说《雕花烟斗》《三寸金莲》《炮打双灯》《感谢生活》,不仅让文坛上下眼花缭乱,也引起海外注目,对当时整个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在,他的作品近600万字。
他就是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先生。
谈到这件事,冯骥才意味深长地说:“每个人都有许多把伞,关键是找到那把较大的伞,并不时检查和维护好它,以确保它坚固完好,那样,即便风急雨骤,我们也能从容淡定,走得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