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D-中国海运集装箱集团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操作指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核算操作指南
任务项目:成本核算
执行部门:财务管理部
操作者:成本会计
目的要求:规范成本核算方法,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成本核算过程是对构成产品成本的要素按合理的方法进行归集和分配的过程,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环节。

产品成本由材料成本、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集装箱产品成本一般采用定单法进行核算,材料成本按工作令进行归集、人工费用及制造费用按生产工时进行分配。

材料成本部分从物料模块取数;人工费用、制造费用从总帐系统取数。

流程图:
操作步骤:
一.成本定义
1.在CST109中进行物品分类及成本要素定义。

根据总部统一规定的物品分类及成本项目进行物品分类及成本项目定义。

“物品分类”栏填
列总部统一规定的物品分类代码,如01、02、A1、B1等;“描述”栏
填列分类代码所对应的名称,如卷钢、平板、20’普通箱、40’普通箱
等;“成本要素”栏填列总部统一规定的成本要素代码,如A01、B01、
C01等;“描述”栏填列成本要素所对应的名称,如原材料-主要材料
-钢材、人工费用-社会保险、制造费用-物料消耗等。

这里需要注意:
凡是物品分类属于产成品的项目,其成本要素前均需打勾,而物品分
类属于材料及部件的项目,其成本要素前均不得打勾。

2.CST706中进行产品成本项目定义。

“成本项目”、“名称”、“简称”较简单,无须说明,“M/L/O”栏原材料类填列“M”,人工费用类填列
“L”,制造费用类填列“O”。

在此需要注意,“成本栏”定义是为盈
利能力分析取数作准备的,由于盈利能力分析系统中材料只分12类,
而成本项目中分13类,故在“成本栏”只能定义12类,可将“A13”
“原材料-辅助材料-其他”的“成本栏”定为12;由于盈利能力分析
系统中将制造费用中的折旧并入折旧摊销中一起分析,故在“C07”
“制造费用-折旧行”的“成本栏”空置不定义。

3.在CST704中进行产品类的科目与工序定义。

产品品种代码、成本项目代码、工序代码通过别的模块定义,在这里供显示进行科目定义,只需录入三类成本类科目即可。

“在产品科目”、“产成品科目”与“销售成本科目”根据不同的箱型填列该箱型所对应的科目代码,如20’普通箱A01钢材所对应的科目代码分别为4101010101、1243010101、5401010101。

3.CST705中进行库存材料科目定义。

“来源”栏根据材料来源填列,国内采购的填列“1”,国外采购的填列“2”;“材料分类”根据物料系统中材料分类情况填列;“材料编号”全部填列“%”;“成本项目”及“科目”
填列材料所对应的成本项目及科目代码;“公司”填列公司代码,利润中心填列01。

4.在CST708中进行费用项目定义。

定义范围是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及管理费用中的人工费用部分。

“费用项目”根据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及管理费用中的人工费用的分类情况定义,每一科目需定义一个代码。

在此需要注意:所有费用项目都必须输入“相关帐号”(公司代码、利润中心、科目代码);“人工费用中直接人工”及全部“制造费用”项目在“成本项目”中输入对应的“成本项”即可,“转入费用项目”无须定义;人工费用中辅助人员及管理人员人工在“转入费用项目”中定义相应的费用项目,分配系数为1,“成本项目”无须定义;“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中各项目在“成本项目”及“转入费用项目”中都无须定义,各费用项目定义内容详见下表:
5.在CST707中进行工号定义。

“工号”栏系统自动产生,“工号描述”结合工作令维护中的物品编号加上批量进行工号描述,部门输入“01”,去向外销为“2”,内销为“1”。

工号定义完毕后在需要下达的工号前打勾,再选择“下达”。

二.期初余额初始化
刚开始实施制造成本模块时,必须将总帐系统中产成品、在产品余额根据不同命令号输入相应的制造成本模块CST700-CST703中。

其中材料成本可从物料模块中装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由会计人员根据各工作令各项目发生额制作成相应的EXCEL表格后,通过SQL工具把数据倒入制造成本模块。

以上数据必须与总帐系统中余额保持一致。

三.输入数据
1.在CST715中进行月度在产品数据维护。

根据完工数量及工时统计资料输入相关数据。

月末未完工工作令所耗用的工时也必须输入。

2.在CST718中进行月度销售数据维护。

根据每月开票情况输入工作令及数量。

四.装入数据
装入数据是指从物料系统中装入发料数据,从总帐系统中装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数据。

但必须注意:只有在物料系统月结以后装入的发料数据才能据此计算材料成本;只有在总帐系统中所有人工费用、制造费用都入帐后才能装入人工费用、制造费用数据。

装入数据后物料系统及总帐系统中相关数据不应再有变化,如前道环节万一有变化,相关数据必须重新装入。

1.在CST711中进行发料数据维护,选择装入即可。

2.在月末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结帐后,在CST712中进行人工费用数据维护,在CST713中进行制造费用数据维护。

选择装入即可。

操作界
面与CST711相似。

四.成本计算
1.在CST719中进行费用分配预处理。

点击“分配”,然后“执行”即可。

2.在CST720-CST723中进行相应的处理计算。

点击“计算”,然后“执行”即可。

五.总帐凭证生成
1.在T751中生成总帐凭证,在“材料”、“人工费用”、“制造费用”处点击一下打“ˇ”,然后“执行”即可。

六.成本月结
1.在前面步骤完成后,在T751中进行成本月结。

为了确保成本计算正确无误,先预览一下,检查生成的凭证金额与CST721-723中计算结果
是否一致,如不一致说明定义有错误,需要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在
“币种”栏输入“USD”,“预览”处点击一下将“ˇ”取消即可进行月
结。

成本一旦月结,所有成本数据将不得改动。

2.成本月结后即在子系统中生成10张成本凭证,在GLD810即可查询到者10张凭证。

然后在GLD201中将该10张凭证过入总帐,货币输入
“USD”,凭证上限和凭证下限输入GLD810中10张凭证号的起始号
码和终止号码。

3.工作令关闭
在某工作令已完工并销售完毕后,即可在CST709将该工作令关闭。


将要关闭的工作令前面打“ˇ”,点击“关闭“即可。

七.成本报表
目前系统中的八张成本报表各自独立,不能反映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如
果能在系统中生成附件格式所列示的成本计算表,将能改善这一状况。

八.成本年结
在一个会计年度的成本核算事项全部结束后,可进行成本年结,年结后即
可将所有在产品、库存产成品转入下一年度。

八.特殊业务的处理
1.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发生完工后再补料的现象,对此种业务可按以下方法处理,即该工作令完工数量及销售数量皆输入0.00001,其他
按正常业务流程处理。

2.有时可能会利用质量不是很好的材料生产一些集装箱,在有合适的客户时销售出去,而且可能是一只工作令生产,分几次销售,遇到这种情况
时,该命令号只能对应一只合同号,销售时合同号必须与工作令维护中
的合同号保持一致,否则盈利能力分析时会产生不能正确取数的错误。

九.成本计算原理
一)成本计算方法的确定:
成本计算前期准备
一,根据集装箱生产流程的特点,将生产过程分为七道工序,冲压,自动焊,部装,总装,喷沙,油漆,完工。


工产品是已经经过这七道工序并完工下线的产品,在产品是仍然停留在这七道工序中的某一阶段尚待进一步加
工的产品。

产品工时要根据实际消耗时间来统计。

成本核算要按会计期间进行,下述的工时产量等数据均按会
计期间统计。

二,关于工时统计的说明,工时用来计算完工程度和约当产量,是成本核算的基础数据。

工时由生产部门根据实际
消耗来统计,基本方法是:工时=直接人工数*每天工作时数*工作天数
1,需要说明的是:工号总工时=工号完工产品工时+工号在产品工时
①完工数量≠0,在产品数≠0,总工时=完工工时+在产工时(如下图的0002012206工
作令既要输入左部的完工
数量和总工时,右部的在产品数量和工序工时也要输入)
②完工数量≠0,在产品数=0,总工时=完工工时(只需输入完工数量和总工时,在产
品数据无)
③完工数量=0,在产品数≠0,总工时=在产工时(如下图的0002012106工作令要输入总工时和在产品数据)
④完工数量=0,在产品数=0,总工时=0
2,工时统计要分两条线来进行,按工作令统计得出工号总工时,用来分配人工费,制造费;按箱型分工序
统计得出每道工序消耗的工时,用来计算完工程度。

根据生产工艺的特点,将20英尺箱(A1-A9)消耗工时
分工序汇总,40英尺箱(B1-B9)消耗工时分工序汇总,45英尺箱(C1-C9)分工序汇总,不一一列举。

20英尺箱工序工时=∑(20英尺各箱型本工序消耗工时)
20英尺箱工序总工时=∑(20英尺箱工序工时)
40英尺箱,45英尺箱同样。

3,在实际工作中,箱厂跨月生产的工作令一般只有一到两个,所以要进行完工和在产品成本分配的也只有一两
个工作令,用来计算完工程度的工序工时就按本工作令统计,就是说工号总工时=工号七道工序的工序工时之和。

在同一工序里的
在产品完工程度已经相当接近,细微的差别忽略计算。

成本计算步骤
一,先将料,工,费在不同工作令之间分配
1,材料费用,按工作令发料,每月进行,以工作令为对象归集
2,人工费,工号人工费=月度总人工费*工号总工时/∑(工号总工时)
3,制造费,工号制造费=月度总制造费*工号总工时/∑(工号总工时)
4,工号总工时每月按工作令维护
二,同一工作令,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摊
1,计算约当产量
工序完工程度=本工序工时/工序总工时
累计完工程度=首道工序至本工序的工序完工程度的合计数
工序约当产量=本工序累计完工程度*本工序在产品数量
工号在产品约当产量=∑(工序约当产量)
工号约当总产量=完工数量+在产品约当产量
2,计算材料费用
工序材料费用分配率=(本工序月初材料+本工序本月投入材料)/(完工数量+本工序至完工工序在产品数量之和)
工序完工产品材料费=完工数量*分配率
工序在产品材料费=本工序至完工工序在产品数量之和*分配率
工号完工产品材料费=∑(工序完工产品材料费)
工号在产品材料费=月度工号发料数据-工号完工产品材料费
3,计算人工费用
人工费用分配率=工号人工费/工号约当总产量
完工产品人工费用=完工数量*分配率
在产品人工费=工号人工费-完工产品人工费用
4, 计算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分配率=工号制造费费/工号约当总产量
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完工数量*分配率
在产品制造费用=工号制造费-完工产品制造费用
二) 发出材料计价方法的确定:
库存收料采用实际成本计价,要求价税分离,发出材料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平时收料一次计算一次,到月末做成本核算前再集中计算一次。

在MAS 中是通过同一程序INV620来实现的。

月末加权平均算完是做成本的前提。

加权平均法在平时表现为移动加权平均,要求收料发料要按先后顺序处理并及时入帐,收料一次计算一次,得出收料后的平均单位成本,这样能及时从帐上反应发出及结存存货成本。

平时的移动加权平均仅供查询之用,不作进帐数据。

第一批收货后的平均单位成本=(收货前结存成本+本次收货成本)/(收货前结存数量+本次收货数量)
第一批发货成本=发货数量*平均单位成本
结存成本=结存数量*平均单位成本
在月末集中计算一次就表现为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存货单位成本=[月初结存成本+∑(本月各批收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收货数量)]/(月初结存数量+本
月各批收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这样就要求,成本会计做发料进成本费用凭证必须在月末加权平均后来做,才能统一计价基础。

三) 月末车间假退料的处理
对于月末算成本时已经发料到车间而实际还没有消耗的原材料应填写退料单(红字发料单)并入帐,到下月初再填写同样数量的发料单并入帐,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核算当月车
间实际的材料消耗成本。

假退料的情况主要是指月末工作令已全部完工而剩余的材料和
工作令还没有完工也没有消耗完的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