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作者:郁巍伟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10期
时间过得真快,我进入掘港一中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到现在已有七个年头了。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课程,是一门随时间变化,内容迅速更新的课程。
在这七年的教学里,我也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加上各地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所以信息技术教学“教无定法”,这是指在教学上没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模式,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方法。
我就七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了以下的几种教学模式,并取得可观效果。
一、以任务驱动教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一般采用“任务教学法”,即把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都具体化成为一个一个的任务,要完成第二个任务,必须先把第一个任务解决,这样使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例如,能在计算机上输入汉字了,接着就要提出新的问题:怎样改变字体、字号,怎样把输入的文章存盘,怎样打印,怎样在文本中插入表格或图形等等。
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
二、精讲多练
我认为讲课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作出适当调整,学生不讲也会的就不讲,学生讲了也不会的也不讲,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学会的也不讲,把时间最大限度的放给学生去操作实习。
实践证明,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讲理论时提出的问题要多得多,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的思考。
三、形象比拟教学
在生活中,人们如果遇到难以说清楚的事情,通常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表达方法,来说明一个事理。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就经常碰见类似的问题,那在我讲解的时候我常将这些比较说不清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之类的,举些生活中大家熟知的一些例子进行说明,做
到化难为易。
比如:讲到内存外存功能的时候,把内存比作“舞台(前台)”,外存比作“后台”,“程序和数据”比作“演员和道具”,则将枯燥难懂的“内存功能:存放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形象比喻为“舞台(前台):存放的是正在进行表演的演员和道具”,将枯燥难懂的“外存功能:存放暂时没运行,但将来某个时刻将要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类比为“后台:存放的是暂时没上舞台表演,但后面某个时刻即将上舞台进行表演的演员和道具”,类似的比拟还很多。
通过这些比拟,学生就很容易接受,还不容易忘记。
四、演示教学过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功能,把学生用机的屏幕锁定,使学生机的屏幕信息与教师机一致,这样再将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步骤一步一步演示给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认识和了解课本中的理论知识是如何与实践相结合的,事实证明,以这种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学生学习的效率非常高。
五、模拟训练
信息技术课的应用性远远大于理论性,这就要求学生要积极地参与进来,要和老师、同学一起积极探究、合作,更要反复练习。
因此,学生的动手训练就必不可少了,而且还得加强训练。
我在教学“信息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时,在教学过程中除了用“演示法”“展示法”外,還利用模拟训练法对学生进网络操作的实际演练,例如,我在教学“如何浏览网页”和“www”时,利用网络中已安装的网络教学软件,让学生模拟上网浏览网页,学习网上聊天、发送电子邮件等。
这样既让学生学习了网络知识又为学校节约了资金,为学生今后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形式多样的学习任务,为他们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奠定了基础。
总之,努力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这需要我们不断地长期地共同努力,不断创造出艺术与智慧结合的高超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