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学第五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于冠状动 脉中至重度粥样硬化、斑块内出血,致冠状动脉狭窄或微 循环血栓致栓塞,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冠状动脉血流的突 然中断,引起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或称缺血性心肌病,是指长期缺血性 心肌受损而进行性发展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病理变化 肉眼观:心脏扩大,心腔扩张,见多灶性心肌纤维化,常 伴有透壁性的瘢痕灶; 光镜下:心肌纤维化,残存的心肌细胞呈肥大或萎缩改变 。心肌细胞胞质液化(细胞肌浆溶解)。
镜下观察:病灶处内皮细胞下有大量胞浆内含脂质的泡沫 细胞聚集。泡沫细胞来源于: ①血中的单核细胞; ②中膜迁入内膜的平滑肌细胞;二者吞噬脂质就形成了泡 沫细胞。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基一本、病炎理症变的化概念
2.纤维斑块期 肉眼观察:内膜散在不规则表面隆起的斑块,初为淡黄或 灰黄色,后因斑块表层胶原纤维的增多及玻璃样变而呈瓷白 色、蜡滴状。 镜下观察: 斑块表层由大量胶原纤维、平滑肌细胞、弹力纤维及蛋白 聚糖形成纤维帽,胶原纤维可发生玻璃样变。 纤维帽下方可见多少不等的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细胞 外基质和炎症细胞。
(三)颈动脉及脑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见于颈内动脉起 始部、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和Willis环。 并发症 脑实质萎缩、脑梗死、脑出血。 (四)肾动脉粥样硬化 最常累及肾动脉开口处及主动 脉近侧端,亦可累及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 并发症 肾组织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
(五)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以下肢动脉为重。 并发症 间歇性跛行、干性坏疽。
第第五三章章 心炎血管症系统疾病
2、熟悉: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病因、发病机制;风湿性 心肌炎、心包炎及关节炎的病理变化及结局;感染性 心内膜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动脉瘤的主要 病理类型及其临床意义。 3、了解:高血压病、风湿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 心瓣膜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心肌病及心肌炎的概念 及常见类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基本病理类型。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基一本、病炎理症变的化概念
4. 继发病变 (complicated plaque ) (1) 斑块内出血 (2)斑块破裂 (3)血栓形成 (4)钙化 (——主一要、动炎脉症的的病概理念变化
(一)主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好发于主动脉的后壁及其分支 开口处,以腹主动脉病变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胸主动脉、 主动脉弓和升主动脉。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发一病、机炎制症的概念
5. 单核巨噬细胞作用学说: (1)单核细胞对动脉内皮的黏附力增加; (2)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下间隙迁移增多; (3) 单核细胞转化成巨噬细胞; (4)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并形成脂纹; (5)巨噬细胞分泌ox-LDL和超氧化离子; (6)巨噬细胞分泌生长调节因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又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狭 窄所致心肌缺血而引起,也称为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 (1)冠心病时心肌缺血缺氧的原因: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心肌耗氧量剧增: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
4、心绞痛的类型: ①稳定性心绞痛;②不稳定性心绞痛 ; ③变异性心绞痛。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1、概念: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中断,致供血区持续缺血 而导致的较大范围的心肌坏死。
2、MI的类型:
(1)心内膜下心肌梗死:主要累及心室壁内层1/3的心肌 ,并波及肉柱和乳头肌,常表现为多发性、小灶性坏死, 直径约0.5~1.5cm 。
(3)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左臂 (4)每次发作3~5分钟 (5)用硝酸酯制剂或稍休息后症状缓解发作前可有明显 (6)诱因,如体力劳动、激动、受寒、暴饮暴食等。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3、机制:心肌缺血、缺氧→代谢产物堆积→刺激心脏局 部神经末梢→ (1~5段)胸交感神经节和相应脊髓段→大 脑→在上述脊神经分布的皮肤区产生不适(憋闷、紧缩) 感。
3. 动脉SMC的作用 (1)增生、游走,表型转变; (2)吞噬脂质,转变成泡沫细胞; (3)合成细胞外基质。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发一病、机炎制症的概念
4. 慢性炎症学说:高敏C反应蛋白 (1)刺激内皮细胞表达粘连分子; (2)抑制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 (3)刺激巨噬细胞吞噬LDL胆固醇; (4)增加内皮细胞产生血浆酶原激活剂抑制剂; (5)激活血管紧张素-1受体; (6)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
核心知识点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特点 1.好发部位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最多,其次是右 冠状动脉主干,其余依次为左旋支、左冠状动脉主 干和后降支。 2.病变常呈多发性、节段性分布。 3.早期斑块分散,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 可互相融合。
核心知识点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特点 4.粥样斑呈新月形:冠状动脉内膜可呈不规则增 厚,有粥样斑块形成,在横切面上多呈新月形,管 腔呈偏心性不同程度的狭窄。按管腔狭窄程度可分 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25%;Ⅱ级,狭窄在 26%~50%;Ⅲ级,狭窄在51%~75%;Ⅳ级, 狭窄>76%。 5.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基一本、病炎理症变的化概念
根据病变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脂纹期 脂纹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病变。肉眼观察:动脉内膜面 有黄色长短不一、宽约1~2mm的条纹或针头帽大小的斑点 ,平坦或稍微隆起。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基一本、病炎理症变的化概念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2、病理变化
肉眼观:心脏体积增大,重量增加,所有心腔扩张, 以左心室明显,心室壁厚度一般可正常;
光镜下:心肌细胞肥大或(和)萎缩,核固缩,心内 膜下心肌细胞弥漫性空泡变,多灶性的陈旧性心肌梗死灶 或瘢痕。
心肌纤维化
心肌纤维化
心肌心梗死肌梗死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心肌梗死(收缩带)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收缩带)
3、心肌梗死并发症 (1)心力衰竭 (2)心脏破裂 (3)室壁瘤 (4)附壁血栓形成 (5)心源性休克 (6)急性心包炎 (7)心律失常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1、概念:是由于中至重度的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心肌 纤维持续性和(或)反复加重的缺血、缺氧所产生的结果 ,是逐渐发展为心力衰竭的慢性缺血性心脏病(chronic ischemic heart disease)。
高 血 压 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发病机制 1. 遗传机制 2. 高血压产生机制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2)交感神经系统 (3)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4)胰岛素抵抗 3. 血管重构机制
高 血 压 病——类型和病理变化
(一)良性高血压(benign hypertension) 又称缓进型高血压 (chronic hypertension ):约占高血压病的95%,病程长,进程缓慢,可 达十余年或数十年。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理学第五讲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部:徐久元
内容提要:
笔者以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40余 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培训病 理学讲座课件,共十三讲。。本讲为第五讲,心血管系 统疾病。本讲内容全面、新颖,图文并茂,有考试大纲 、7个核心知识点、56个例题。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 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复习考试使用。也适用于本科及 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学生学 习病理学使用。
第第五三章章 心炎血管症系统疾病
【考试大纲】 1.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基本病变特点及后果;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类型、心肌梗死的病变及结 局;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各脏器的病变特点及 后果;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风湿性心内 膜炎的病理变化和结局;慢性心瓣膜病的病理基础及 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核核心心知知识识点点11——动—脉粥一样、硬炎化症的概念
1. 概念 血管内膜形成粥瘤或纤维斑块 2. 病变特征 血管内膜形成粥瘤(atheroma)或纤维斑块 (fibrous plaque),主要累及大动脉和中等动脉,致管壁变硬、 管腔狭窄和弹性减弱,引起相应器官缺血性改变。 3. 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指一类以动脉壁增厚、变硬和 弹性减退为特征的动脉疾病。 包括:(1)AS;(2)细动脉硬化 (3)动脉中层钙化 。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发一病、机炎制症的概念
1. 脂质渗入学说 (1)小、致密LDL微粒沉积于内膜; (2)结缔组织增生,动脉壁增厚变硬。 2. 损伤应答反应学说 (1)内皮细胞损伤(2)通透性增加(3)黏附性增加(4) SMC增生分泌基质。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发一病、机炎制症的概念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
(2)透壁性心肌梗死:典型MI的类型,也称为区域性MI (regional myocardial infarction)。MI的部位与闭 塞的冠状动脉分支供血区一致,病灶较大,最大直径在 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全层或未累及全层而深达室壁 2/3,此型MI多发生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其中 以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及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多见 。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基一本、病炎理症变的化概念
3.粥样斑块期 粥样斑块亦称粥瘤(atheroma)。 肉眼观察:动脉内膜见明显隆起的灰黄色斑块,切面可见 纤维帽下方有黄色粥糜样物质。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基一本、病炎理症变的化概念
镜下观察: 在玻璃样变的纤维帽深部见大量粥样坏死物质,其中 含有大量胆固醇结晶(HE切片上为针状裂隙),并可继发营养 不良性钙化。 坏死底部和边缘可见肉芽组织、少量泡沫细胞和淋巴细胞 。粥瘤下方动脉中膜受压、萎缩变薄。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病一因、和炎发症病的机概制念
(一)危险因素 1、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 2、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易变化的部位 3、吸烟:是心肌梗死主要的独立危险因子
动核脉心粥知样识硬点化1————病一因、和炎发症病的机概制念
4、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疾病 5、遗传因素 6、性别与年龄 7、代谢综合征
(六)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剧烈腹痛腹胀、发热。 并发症 肠梗死、麻痹性肠梗阻、休克。
核心知识点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病变特点 4.粥样斑呈新月形:冠状动脉内膜可呈不规则增 厚,有粥样斑块形成,在横切面上多呈新月形,管 腔呈偏心性不同程度的狭窄。按管腔狭窄程度可分 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25%;Ⅱ级,狭窄在 26%~50%;Ⅲ级,狭窄在51%~75%;Ⅳ级, 狭窄>76%。 5.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
(2)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 冠状动脉性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
心绞痛 (angina pectoris)
1、概念: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造成的 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2、主要表现 (1)心前区、胸骨后疼痛 (2)压榨性疼痛或压迫感
核心知识点3——高 血 压 病
是指一种原因未明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 表现的独立性全身性疾病。 目前,我国采用国际上统一的标准,即收缩压 ≥140mmHg(18.4kPa)和(或)舒张压 ≥90mmHg(12.0kPa),即诊断为高血压。
高 血 压 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 遗传和基因因素 2. 超重肥胖、高盐膳食及饮酒 3. 社会心理因素 4. 体力活动 5. 神经内分泌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