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71例新生儿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971例新生儿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李朝霞;周文胜;陈燕红;杨细荣;肖璇;张剑;江红群
【摘要】目的分析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的影响因素及听力障碍的检出情况.
方法采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在生后2~5天对2006年10月~2009年3月出
生正常新生儿8 319例(正常组)和因各种疾病转入新生儿科治疗者1 652例(高危组)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生后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行听性脑干反应(ABR)诊断性检查.结果可筛总数10 523例,实际筛查9 971例,初筛率
94.75%;初筛未通过790例,阳性率7.92%(790/9 971),初筛通过率女婴高于男婴,
右耳高于左耳,正常组高于高危组;实际复筛290例,复筛率36.71%(290/790);复筛未通过57例,阳性率19.66%(57/290);实际接受诊断性ABR检查46例,确诊听力
障碍人数35例,其中双耳听力损失22人,单耳听力损失13人;重度听力损失者6例.高危儿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6.05‰(10/1 652)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
(3.01‰,25/8 319).结论应用TEOAE进行新生儿听力初筛的通过率与性别、耳别、高危因素等有关,本组新生儿先天性听力损失的检出率约为3.51‰(35/9 971).
【期刊名称】《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年(卷),期】2009(017)006
【总页数】2页(P587-588)
【关键词】新生儿;听力筛查;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
【作者】李朝霞;周文胜;陈燕红;杨细荣;肖璇;张剑;江红群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
一头颈外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南
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南昌,330006;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一
头颈外科,南昌,3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4.04
1983年美国学者Johnson等率先将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技术应用于新生儿听力检测。
近年来,由于耳
声发射具有方便、快速、客观、无创等优点,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首选方法。
自2006年10月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TEOAE对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0月~2009年3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出生的8871例中的8319例新生儿(正常组)以及因各种疾病转入该院新生儿科的新生
儿1652例(高危组),其中男5608例,女4363例。
1.2 方法选用丹麦Madsen公司生产的Accu-Screen耳声发射筛查仪在新生儿出生后2~5天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天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左右行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查。
TEOAE测试在安静环境中进行,
环境噪声小于45 dB(A),于新生儿安静或睡眠时进行。
检查时动作轻柔,首先检查是否有耳部畸形,再用电耳镜检查外耳道是否有分泌物堵塞,常规清洁外耳道后将已清洁过带耳塞的探头轻轻放入外耳道内。
若筛查仪显示“PASS”为通过,
若不通过则反复测试多次才确定。
ABR测试在屏蔽室内进行,小儿保持睡眠状态,
采用美国ZHS公司生产的脑干诱发电反应测听仪,使用圆盘型电极,置前额正中、同侧及对侧乳突。
单耳短声刺激,频率为19.3次/秒,带通滤波100~3000 Hz,分析时间10 ms,叠加1024次,最大输出强度100 dB n HL,以刺激声强
度递减方式进行反应阈测试[1]。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
2.1 初筛、复筛情况 2006年10月~2009年3月可筛总数10523例,实际筛
查9971例,初筛率94.75%(9971/10523);初筛未通过790例,阳性率7.92%(790/9971);应复筛人数790例,实际复筛290例,复筛率36.71%(290/790);复筛未通过57例,阳性率19.66%(57/290)。
2.2 不同性别、耳别及正常组与高危组初筛结果
女婴通过率高于男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右耳通过率
高于左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正常新生儿通过率明显
高于高危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2.3 诊断及听力损失检出率三个月应接受ABR检查57例,实际检查46例,确
诊听力障碍35例,其中双耳22人,单耳13人;重度听力障碍6人。
高危组听
力损失检出率6.01‰(10/1652),其中新生儿窒息2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1例,耳畸形及唇腭裂5例;正常组听力损失检出率3.01‰(25/8319),高危儿听力损伤的检出率远高于正常新生儿。
新生儿先天性听力
损失总的检出率约为3.51‰(35/9971)。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最常见的小儿先天性疾病之一,国内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0.2%~0.4%,国外报道正常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0.1%~0.3%[2]。
本组新生儿听力损失的检出率为3.51‰,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Benito等[3]应用TEOAE与ABR对新生儿听力筛查进行对比性研究,结果表
明ABR初筛及复筛通过率均高于TEOAE,但是ABR主要反映2~4 k Hz听力,
而且耗时、费用高,故一般仅用于对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进行诊断性检测。
本次筛查采用的是TEOAE,结果说明TEOAE是较好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
从本次筛查结果来看,新生儿性别、耳别不同对TEOAE初筛通过率有一定影响,女婴通过率高于男婴,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
不同性别通过率的差异,Cassidy [4]认为是由于听神经和脑干反应的性别差异所导致,Mc Fadden[5]认为是
由于性别差异导致橄榄核束传出神经对耳蜗传递神经兴奋的抑制强度不同引起,在哺乳动物试验中同样出现了这一特点[6]。
耳别对通过率的影响,可能是胎儿长时间处于左前体位,造成左侧外耳道胎性残余物多,因此影响耳声发射的通过率[4]。
McFadden[5]认为耳别差异可使橄榄核束传出神经对耳蜗传递神经兴
奋的抑制强度不同,即左耳的抑制强度高于右耳,使左耳的耳声发射值低于右耳,导致左耳的通过率低于右耳。
余红等[7]对新生儿DPOAE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同样发现女婴通过率高于男婴,右耳通过率高于左耳,与本文结果一致。
由此可见,无论应用哪种耳声发射方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性别和耳别对通过率均有一定影响。
高危儿听力损伤的发生率约为2%~4%[8],远远高于正常新生儿。
本研究中高危儿听力损伤发生率为6.01‰,低于上述水平,其原因可能为复筛率低,实际
完成诊断性听力学评估的患儿较少,但仍比正常组(3.01‰)高。
国外报道[9]NICU新生儿中只有窒息和机械通气史与听力损失相关。
刘清明等[10]通过对性别、筛查年龄、阿氏评分、分娩方式等进行分析发现,高胆红素血症、肺部疾病、窒息等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
窒息可以引起听觉通路神经细胞缺氧而致听觉通路受损;新生儿呼吸疾病更易导致不同程度的缺氧,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听觉功能异常;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胆红素在耳蜗沉积,影响耳蜗的正常代谢并使耳蜗外毛细胞功能受损和数量减少,从而影响其听功能。
另外,外耳及颜面部
畸形也可能成为影响新生儿听力的高危因素。
刘清明等[10]通过对NICU中患
儿多种疾病因素之间的比较发现,同时有2种或2种以上听力损失高危因素者初
筛通过率显著降低。
因此对具有高危因素,尤其是有2种和2种以上高危因素的
新生儿应该高度重视。
TEOAE作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因其检查费用低,易操作、可以早期发现新生
儿先天性听力障碍。
但必须高度注意一部分听功能异常而耳蜗功能正常的蜗后病变的患儿,OAE筛查正常可出现假阴性。
由于新生儿听力筛查通过率具有明显的性别、耳别差异,若分别制定男婴与女婴、左耳与右耳的听力筛查标准可能更为可行。
同时应加大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家长们充分认识到听力损失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义,进一步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初筛率和复筛率。
【相关文献】
1 史保轩,刘泽平.用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选[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0,6:327.
2 韩德明,戚以胜.新生儿及婴幼儿听力筛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77~78.
3 Benito-Orejas JI,Raml′rez B.Comparison of two-step 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TEOAE)and 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for universal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progra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2008,72:1193.
4 Cassidy JW,Ditty KM.Gender differences among newborns on a transient otoacoustic emissions test for hearing[J].Music T-her,2001,38:28.
5 McFadden D.A speculation about the parallel ear asymme tries and sex differences in hearing sensitivity and otoacoustic emissions[J].Hear Res,1993,68:143.
6 McFadden D,Pasanen EG,Michelle D,et al.Effect of prenatal and rogens on click-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in male and female sheep(ovis aries)[J].Hormones Beahavior,2009,55:98.
7 余红,沈沛,赵军.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影响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
语疾病杂志,2003,11:264.
8 Erenbrge A,Lemons J,Sia C,et al.Newborn and infant hearing loss detection and interbention[J].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a,1999,103:527.
9 Wilcox SA,Saunders K,Osborn AH,et al.High frequency hearing loss correlated with mutations in the GJB2 gene[J].Hum Genet,2000,106:399.
10 刘清明,周炎荣,朱蓉,等.NICU中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及多因素影响的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6,1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