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段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茂名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共3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精耕细作 D.自给自足
2.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C.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
3.右图所示模型为农业灌溉工具,其最早出现于
A.秦汉时期 B.曹魏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4.“大街小巷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
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
开晓市。
”材料所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5.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古代著名的瓷都是
A.景德镇 B.佛山镇 C.唐山 D.苏州
6.18世纪中期,清政府指定外国商船只能在粤海关一口贸易,并对丝绸、茶叶等传统商品的出口量严加限制。
这一现象直接反映了清政府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C.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D.重视国内市场的开拓
7.中国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最直接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冲击 B.民族资本主义的冲击
C.外国商品的冲击 D.政府的打击
8.洋务运动最成功最有远见的是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创办近代军事海军 D.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9.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启者。
本行印照上等小像,上午十点钟起至晚三点钟为
止,金钱甚为公道,行在头礼查后隔壁便是,如有贵商欲印
A.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C.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D.标志中国照相业的诞生
10.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行业矿冶业机器业食品工业
数量(家)72 3 193 100 A.造纸业 B.火柴业C.榨油业 D.纺织业
11.下表为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的产值比较表
项目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年增长率(%)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资本 2.51 16.32 12.41 合计 4.35 18.54
该表能够说明1920~1936年间
A.外商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B.民族企业获得迅速发展
C.中国近代工业遭受挫折D.官僚资本阻碍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12.清远自行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北江市区段南岸绿道工程即全省一条全程一线江景的特色慢行绿道现已开通。
自行车从西方传入中国,先后成为宫廷贵族的玩具、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代步工具和人们健身、休闲的好方式。
自行车命运的变迁不能说明
A.中国自行车工业世界领先B.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
C.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13.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
右图反映了1953年—1956
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
它是
A.“大跃进”运动
B.发展乡镇企业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4.右图《大豆过江》:“叶作风帆荚作船,长江飞渡若云烟;
出自豆类成大器,家在东吴试验田。
”类似题材的漫画
在当时中国大量出现,这可以印证那时的人们普遍
A.陶醉于虚幻的现实 B.享受着丰收的喜悦
C.满足于富裕的生活 D.感受到劳动的艰辛
15.1983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作为村行政机构的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
其根本目的是
A.彻底清除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 B.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C.贯彻改革开放的战略 D.扩大农村基层民主
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这座城市是
A.汕头 B.厦门 C.珠海 D.深圳
17.2011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明确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政府朝着更加规范有序、公正公开的方向发展。
……不断完善市场体系,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公平、稳定、透明的投资环境。
”
该讲话彰显中国接下来将进一步
A.引领贸易保护主义 B.抵制世界经济全球化
C.发展完善市场经济体系 D.加剧全球竞争利益失衡
18.右图是北美洲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
1493— 1570年人口变化图,导致这一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①殖民者残酷的奴役剥削②大批土著
被贩卖到欧洲③传染疾病的肆虐④工业生产
污染严重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19.船队进入今肯尼亚的马林迪,在这里雇了一个阿拉伯水手引航,横渡印度洋,(返回之时)买进胡椒、肉桂等东方物品,这批货的卖价,为这次航海费用的60倍。
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完成从西欧绕非洲来到东方的航行,从而开创了东西方之间最短的海上航路。
率领这支船队的航海家应是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20.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牛顿经典力学的提出 B.蒸汽机的推广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21.某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
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A.哈格里夫斯史蒂芬孙爱迪生
B.人工动力蒸汽动力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后半期
D.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22.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B.荷兰成为世界性商业殖民帝国
C.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 D.荷兰在英荷战争中获胜
23.1900年后,美国许多大公司纷纷成立工业研究实验室,其中通用公司、杜邦公司的实验室成为现代工业研究实验室的典范。
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A.当时美国科研开发力量最为雄厚 B.国力强弱取决于现代科技的发展
C.公司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D.科学、技术与生产之间紧密联系
24.列宁生前曾经回忆某个时期说:“那时常喊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
”列宁所说的“那时”
是指
A.筹划武装起义时期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形成时期
25.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促进就业,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B.减少耕地面积
C.调整工业生产 D.整顿财政金融
26.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
A.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政治体系 B.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C.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 D.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27.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苏联为突破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其中把改革重点放在农业领域的是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安德罗波夫
28.日本贸易振兴会统计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性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其中,欧洲39个、南北美洲总共40个、亚洲6个、非洲8个大洋洲1个、跨地区的7个。
其中1990年以后成立的有69个。
材料表明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不包含
A.1990年以前经济区域集团化几乎没有发展 B.欧美经济区域集团化程度较高C.亚洲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还较少 D.经济区域集团化呈现不平衡发展状态29.20世纪70年代,虽然爆发了两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失业率居高不下,但发达国家仍保持社会稳定,其原因主要是
A.政府推行以工代赈 B.政府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C.第三产业日渐发达 D.实行“人民资本主义”
30.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式挂牌成立。
这是中国政府借以撬动新一轮改革开
放的重大战略举措。
此举最能反映的历史特征是
A.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加强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给分)31.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说明当时在这一地区
A.政府放弃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日益加深
C.商品经济较为发达 D.存在新的雇佣关系
32.有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经济的基本格局:“第一世界已是马达隆隆、汽笛长鸣,是工业文明曙光初现,而第三世界则依然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传统的畜牧业经济,第二世界则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的传统农业经济。
”下列对此理解准确的有
A.“第一世界”已占绝对优势 B.经济发展存在明显区域差别
C.近代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D.合理的工业布局已经形成
33.《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一五”计划期间特别强调“工业增速”的原因有
A.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基础 B.实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当时国际环境的需要和受苏联建设经验影响 D.创建新中国市场经济体制34.“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的兴起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启蒙思想的传播35.从下表看,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A.对经济的破坏特别大 B.迫使西方国家联手应对
C.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破坏程度相同 D.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三、非选择题(共25分,其中第36题13分,第37题12分)
36.近代以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加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材料一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城市化率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
(1)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城市化大致呈现什么样的发展趋势?(3分)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五口通商以后,城市化进程转入一个崭新阶段,沿海各大商埠相继开辟,现代化工业逐渐兴起,再加上政治不安定,迫使人口向沿海商埠集中。
——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2)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原因。
(4分)
材料三……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
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
……(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
(2分)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和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4分)
37.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材料一总体上,中古时代的欧洲,人们的消费意识很淡。
近代早期(1500一1750),欧洲进入一个消费意识日渐增强、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时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早期”欧洲“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的经济原因。
(4分)
材料二 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组织机构,有权决定煤钢生产的价格、原料的分配,对违反规章的企业进行处罚。
后来荷兰等国提议将联合扩大到电力、原子能、交通等领域,几经磋商,到1957年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50年代西欧经济合作的特点。
(4分)
材料三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1999年欧元开始启动,2002年欧元现金正式替代了欧元区内原有的国别货币,跨主权货币从此由思想变成了实践,“口袋里的欧洲” 使欧洲人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
——据黄益平《欧元危机》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意义方面评述“欧元的建立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4分)广东省茂名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题全选对得3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给分)
三、非选择题:(共25分,其中第36题13分,第37题12分)
36.(13分)
(1)趋势:从战国时代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到南宋时期达到了城市化最高水平;(2分)南宋以后,城市化率迅速下降。
(1分)
(2)原因:开放通商口岸;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4分)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4)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4分,答对其中任意2点给4分)
37.(12分)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新航路开辟;(4分,或答早期殖民活动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也可)
(2)特点:并非单纯的政府间合作,而是建立超国家的机构管理各国生产;合作的范围从一个领域扩大到多个领域。
(4分)
(3)意义:欧元的诞生进一步促成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极大冲击了原有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
(4分,或答有利于整个欧洲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地位等等,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