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抑素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瘦素水平的影响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长抑素不同治疗方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因子及瘦素水平
的影响分析
徐刚
【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选择生长抑素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对其炎症因子以及瘦素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微量泵注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首次生长抑素静脉推注联合微量泵注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以及瘦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瘦素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瘦素水平(13.81±1.53)ng/ml高于对照组的
(10.25±0.6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选择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以及提高血浆瘦素水平方面获得确切效果,从而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康复,首次生长抑素静脉推注联合微量泵注的用药方法效果更显著.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8(012)019
【总页数】3页(P90-92)
【关键词】生长抑素;急性胰腺炎;炎症因子;瘦素水平;临床效果
【作者】徐刚
【作者单位】201700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急诊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急性胰腺炎疾病于临床表现出的发病率尤为显著, 诱因为患者在表现出胰管堵塞的情况后, 使得胰腺内部表现出胰酶激活的情况后最终患病。

在此形势下, 选择生长抑素对患者进行治疗, 在对胰腺细胞进行保护以及对胰腺分泌进行抑制方面可以获得确切效果, 从而获得相应治疗效果[1]。

本次研究将进一步探讨采用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 以此探究患者炎症因子以及瘦素水平获得显著改善的治疗方式。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9月~2018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60例。

对照组男45例, 女15例;年龄25~53岁, 平均年龄(37.59±6.49)岁;疾病类型:酒精性胰腺炎12例、胆源性胰腺炎39例、脂肪源性胰腺炎9例。

观察组男49例, 女11例;年龄27~55岁, 平均年龄(37.62±6.53)岁;疾病类型:酒精性胰腺炎13例、胆源性胰腺炎40例、脂肪源性胰腺炎7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此次研究均获得伦理委员会同意批准;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生长抑素药物过敏、脏器功能异常以及较差配合度患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 对照组采用生长抑素微量泵注方法进行治疗, 采用生长抑素3 mg+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微量泵泵注, 泵注速度为4 ml/h, 治疗时间为48 h[2]。

观察组患者采用首次生长抑素静脉推注联合微量泵注方法进行治疗, 采用生长抑素3 mg+0.9%氯化钠注射液48 ml, 静脉推注4 ml完成后, 将剩余药
液选择微量泵泵注形式进行治疗, 泵注速度为 4 ml/h, 治疗时间为 48 h[3]。

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
因子-α)以及瘦素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瘦素水平比较治疗前, 两组患者瘦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患者瘦素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瘦素水平(1
3.81±1.53)ng/ml高于对照组的(10.25±0.61)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x±s, pg/ml)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cP<0.05组别例数白细胞介素-1 肿瘤坏
死因子-α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60 32.96±5.63 26.59±1.72a 30.53±4.31 22.49±3.61a观察组60 32.71±5.25b 19.42±2.66ac 31.02±3.53b 19.11±1.86ac t 0.2516 17.5331 0.6813 6.4470 P 0.8018 0.0000 0.4970
0.00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瘦素水平比较 ( , ng/ml)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cP<0.05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 60
8.81±0.92 10.25±0.61a观察组60 8.79±0.53b 13.81±1.53ac t 0.1459
16.7418 P 0.8842 0.0000
3 讨论
急性胰腺炎作为发生率较为显著的一种急腹症, 疾病诱因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临床在研究此种疾病治疗方法期间,主要为了将患者胰酶分泌总量显著减少, 将胰酶破坏程度显著减少。

但是因为选择基础疗法对患者治疗后, 无法获得显著效果, 从而在临床应用期间受到限制[4]。

在此种形势下,选择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将患者分泌功能从根本上减少, 从而使得患者胰酶消化功能获得确切缓解, 最终获得确切效果[5]。

但是此种药物治疗方式的不同,最终在获得疗效方面会有所不同, 为此确定最佳生长抑素用药方式展开疾病治疗意义显著。

本次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生长抑素微量泵注方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首次生长抑素静脉推注联合微量泵注方法进行治疗, 最终发现:治疗后, 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两组患者瘦素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且观察组瘦素水平(13.81±1.53)ng/ml高于对照组的(10.25±0.61)ng/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而证明选择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静脉注射后, 对其实施泵注治疗, 最终同单纯泵注比较,可以将治疗效果显著提高。

分析此种结果原因为, 初次选择生长抑素对患者静脉推注后, 对于最高血药浓度的形成可以做出充分保证, 从而使得生长抑素水平获得明显提升, 针对胰酶激活进行显著控制。

之后将剩余生长抑素对患者泵注治疗, 能够使得患者血浆水平获得明显提高, 炎症反应获得充分缓解。

为了使得急性胰腺炎疾病治疗效果获得更为显著提高,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配合对患者展开饮食指导干预, 例如将刺激类食物以及油腻食物摄入量合理减少, 或者禁止进食;将丰富营养食物以及清淡食物摄入量显著增加, 从而使得机体营养获得显著提高, 使得胰腺刺激获得充分减少, 最终对于病症恢复加以显著促进。

综上所述, 临床医师选择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 在降低炎症因子水
平以及提高血浆瘦素水平方面获得确切效果, 从而促进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情康复, 首次生长抑素静脉推注联合微量泵注的用药方法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张杰伟, 曾仕平, 庄桂凤, 等.复方丹参联合清胰汤、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重庆医学, 2012, 41(17):1751-1753.
[2]王巧瑜.芒硝外敷联合生长抑素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广东医学, 2014, 12(10):1567-1568.
[3]贾会文, 赵永刚, 张磊, 等.生长抑素对老年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患者C反应蛋白、内皮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 35(13):3686-3687.
[4]唐潮浪, 周华玲, 齐江彤, 等.丹参注射液联合生长抑素治疗老年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对血淀粉酶的影响.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 35(20):5847-5848.
[5]虞雅云, 蔡俊亮.小剂量胰岛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急救医学,2016, 19(1):63-6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