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二高考真卷精品试卷【2】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年高中化学重庆高二高考真卷精品试卷【2】含答
案考点及解析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下列表达方式错误的是
A.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B.甲烷的电子式:
C.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6
D.碳-12原子构成:C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二氧化碳分子是直线型分子,不是V型,错误;B、甲烷的电子式书写正确,
C原子周围满足8电子的结构,正确;C、硫离子核外有18个电子,所以核外电子排布式:
1s22s22p63s23p6,正确;D、碳-12原子中有6个质子,6个中子,质量数是12,正确,答案
选A。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的判断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131I与127I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B.pm 2. 5含有铅、镉、铬、钒等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C.除去SO2中混有的少量HCl,使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SO3溶液的洗气瓶
D.为了证明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可在瓷坩埚中将氢氧化钠固体熔化后测其导电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131I与127I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二者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正确;B.pm 2. 5含有铅、镉、铬、钒等达到胶体颗粒的大小,是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元素,
正确;C.除去SO
2中混有的少量HCl,使气体通过盛有饱和NaHSO
3
溶液的洗气瓶既可以减
小SO2的溶解,又可以除去杂质气体,正确;D.由于瓷坩埚的成分中含有SiO
2
,NaOH可以与之发生反应,所以不可在铁坩埚中将氢氧化钠固体熔化后测其导电性,错误。
考点:考查同位素、杂质的除去、物质的结构及危害的知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苯和苯的同系物均能被它氧化
B .氯化铁溶液和苯酚溶液反应非常灵敏,可用此反应做苯酚的鉴别和定量测定
C .乙烯和苯都可以使溴水褪色,两者的褪色原理是相同的
D .银氨溶液有一定的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醛基氧化为羧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 、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另外也并不是所有的苯的同系物都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A 不正确;B 、氯化铁溶液和苯酚溶液使溶液显紫色,该反应非常灵敏,可用此反应做苯酚的鉴别,但不能用于定量测定,B 不正确;C 、苯不能使溴水褪色,但苯能和溴水发生萃取,萃取是物理变化。
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C 不正确;D 、银氨溶液有一定的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将醛基氧化为羧基,D 正确,答案选D 。
考点:考查有机物性质、反应以及鉴别
4.化学已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B .可以用Si 3N 4、Al 2O 3制作高温结构陶瓷制品
C .在入海口的钢铁闸门上装一定数量的铜块可防止闸门被腐蚀
D .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抗爆震剂,可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 、阿司匹林是生活中的常用解热镇痛药物,一般用来治疗感冒发烧,故A 对;B 、因氮化硅陶瓷、三氧化二铝陶瓷为常见的新型陶瓷材料,故B 对;C 、因铁铜相比,铁更活泼,由原电池原理可知铁更易发生氧化发应而损耗,应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来保护闸门,故C 错;D 、因铅能使人体中毒,则禁止使用四乙基铅作汽油防爆剂来减少铅污染,故D 对;
考点:化学与社会、科学、生活、环境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
(aq)+OH-(aq)=H 2O (1) △H=-57.3kJ /mol 。
向1L0.5mol /L 的NaOH 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 ②浓硫酸 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的热效应△H 1、△H 2、△H 3的关系正确的是 A .△H 1>△H 2>△H 3 B .△H 1<△H 3<△H 2 C .△H 1<△H 2<△H 3 D .△H 1>△H 3>△H 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醋酸为弱酸,其电离过程需要吸热所以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浓硫酸遇水放热,放出的能量大于57.3kJ ;比较焓变大小需要加上负号,确定D 对。
考点:中和热。
6.图中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W
C.WX3和水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相互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规律可知,X是氧元素,Y是钠元素,Z是铝元素,W是硫元素,R是氯元素。
则选项A不正确,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即原子半径:Y>
S的稳定性弱于HCl的稳定性,B不正确;三Z>X;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的,则H
2
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共价化合物硫酸,C不正确;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水,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点评:该题设计新颖,基础性强,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题以“周期表中元素的推断”为载体,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及其对表中各元素性质和相应原子结构的周期性递变规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考查了学生对物质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运用元素周期律解决具体化学问题的能力。
7.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含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R 、T 、Q 、W ,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 、Q 、W 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 为第二周期元素,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 为Al 元素,故Q 为Si 元素,W 为S 元素,R 为N 元素,非金属性N >Si ,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 3>SiH 4,故A 正确;非金属性Si <S ,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 2SiO 3<H 2SO 4,故B 正确;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T >Q >R ,故C 正确;含铝离子的盐溶液是显酸性,但NaAlO 2溶液显碱性,故D 错误,为本题的正确答案。
考点: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本题难度中等。
8.下面有机物的同系物中,完全燃烧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的是( )(a )饱和一元醇,(b )饱和一元醛,(c )饱和一元羧酸,(d )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生成的酯,(e )乙炔的同系物 A .(b)(c) B .(a)(d) C .(b)(c)(d) D .(b)(c)(d)(e)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完全燃烧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恒定,这说明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是恒定的。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C n H 2n +2O ,饱和一元醛的通式是CnH2nO ,饱和一元羧酸的通式是CnH2nO 2,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生成的酯的通式是CnH2nO 2,所以符合条件的是饱和一元醛、饱和一元羧酸、饱和一元醇和饱和一元羧酸生成的酯,答案选C 。
考点:考查有机物燃烧以及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常见有机物结构的熟悉了解程度,意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题的关键是依据题意得出有机物中碳氢原子的个数之比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9.下列溶液有时呈黄色,其中由于久置时被空气中氧气氧化而变色的是( ) A .浓硝酸 B .硫酸亚铁 C .高锰酸钾 D .工业盐酸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有的化学试剂久置在空气中会发生颜色的变化,其变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久置的浓硝酸显黄色,是因为发生分解反应:4HNO 3=4NO 2↑+O 2↑+2H 2O ,浓硝酸里溶解了红棕色的NO 2而呈黄色。
久置的KMnO 4溶液也不十分稳定,在酸性溶液中缓慢地分解,使溶液显黄色:
+4H +
=4MnO 2+3O 2↑+2H 2O 。
工业盐酸呈黄色 ,是因为含有Fe 3
+杂质。
硫酸亚铁在空气里,Fe 2
+被氧气氧化为Fe 3
+,而使溶液显黄色:4Fe 2
++4H +
+O 2=4Fe 3
++2H 2O ,因此答案选B 。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基础性强,侧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检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关键是要熟练记住常见化学试剂的性质,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10.下列操作属于萃取的是 ( ) A .向溴的煤油溶液里加入苯后振荡 B .向溴水里加入酒精后振荡
C .向硫的二硫化碳溶液里加水后振荡
D .向碘水里加入四氯化碳后振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选用的萃取剂的原则: ①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 ②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据此可知,选项D 正确,A 中溴单质易溶在有机溶剂中,B 中酒精和水互溶,C 中S 不溶于水,答案选D 。
考点:考查萃取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萃取原理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题
11.(12分)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某(NH 4)2SO 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 4NH 4++6HCHO = 4H +
+(CH 2)6N 4+6H 2O ,然后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
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①用电子天平准确称取样品1.5000 g 。
步骤②将样品溶解并冷却后,完全转移到250 mL 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③移取25.00 mL 样品溶液于250 mL 锥形瓶中,加入10 mL 20%的中性甲醛,摇匀、静置5min ,加入2滴酚酞试液,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到终点。
重复步骤③操作2次。
(1)根据步骤③填空:
①碱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加入NaOH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则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②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水未倒尽,则滴定时用去NaOH 标准溶液的体积将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 。
A .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B .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色变为色,半分钟内不退色。
⑤滴定后俯视读数,测得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滴定结果如下表所示:
若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为0.1000 mol·L-1,则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①偏高(2分);
②无影响(2分);
③ B (2分)
④无(1分);浅红(1分);
⑤偏低(2分)
(2)18.68%(2分)
【解析】】(1)①碱式滴定管如果没有用标准液润洗,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将变小。
则
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②锥形瓶只能用蒸馏水润洗,所以不影响;
③滴定时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应观察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答案选B;
④滴定达到终点的判断是当加入最后一滴,溶液有无色变成粉红(或浅红)色,且30s不变色。
⑤滴定后俯视读数,将使标准液的体积偏小,最终使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偏低
(2)三次实验中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别是20.02ml、20.00ml、20.01ml、,所以三
次的平均值为20.01ml,所以待测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202mol×10=0.02001mol,+的物质的量也是0.02001mol。
因此该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18.68%所以NH
4
三、填空题
12.(16分)在含有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往往有多个化学平衡共存。
Cl和0.002 mol NaOH溶于水配成1L溶液。
(1)常温下将0.01 mol NH
4
①溶液中浓度为0.01 mol·L-1的离子是。
②物质的量之和为0.01 mol的两种粒子是和。
(2)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相等,则混合后溶液呈 (填“碱性”、“酸性”或“中性”),醋酸体积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填“>”、“<”或“=”)。
(3)将m mol·L -1
的醋酸和n mol·L -1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7, m 与n 的大小关系是m n。
(填“>”、“<”或“=”) (4)浓度为0.100 mol·L -1
的下列各物质的溶液中,c()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NH 4Cl ②NH 4HSO 4 ③NH 3·H 2O ④CH 3COONH 4 (5)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 2A 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 H 2A=H +
+HA - HA
-H ++A 2-
已知0.1 mol·L -1
的NaHA 溶液pH=2,则0.1 mol·L -1
的H 2A 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0.11 mol·L -1
(填“>”“=”或“<”)。
【答案】(1)Cl -
NH 4+ NH 3·H 2O (2)中性 > (3)> (4)②>①>④>③ (5)<
【解析】(1)溶于水后发生反应NH 4Cl +NaOH=NaCl +NH 3·H 2O ,根据已知数据可知氢氧化钠是不足的。
但根据氯原子守恒可知氯离子的浓度是0.01mol/L 。
同样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NH 4+ 和NH 3·H 2O 的浓度之和一定是0.01mol/L 。
(2)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 (Na +)+ c (H +) =c (OH -)+ c (CH 3COO -
),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浓度相
等,则c (H +) =c (OH -),所以溶液显中性。
醋酸属于弱酸,如果醋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
则溶液一定显碱性,因此只有醋酸过量,溶液才能显中性。
(3)分析见(2)
(4)NH 4+水解显酸性,硫酸氢铵能电离出氢离子,抑制醋酸的电离。
醋酸根水解显碱性,促进NH 4+水解。
氨水是弱电解质,电离出的Na 4
+最小。
(5)根据电离方程式可知,该二元酸的第一步电离是完全电离,但第二步电离存在电离平
衡。
0.1 mol·L -1
的H 2A 溶液中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和HA -的浓度均是0.1mol/L 的,由于电离出的氢离子可以抑制HA -
的电离,所以0.1 mol·L -1
的H 2A 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0.11mol/L 。
13.(8分)在某温度时,把 0.5mol N 2O 4 气体通入体积为5L 的密闭容器中,2s 时NO 2的浓度为
0.02mol.L -1
,60s 时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6倍。
试回答下列各问题: (1)2s 时用N 2O 4浓度变化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_________________。
(2)2s 时,体系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 ________倍,此时N 2O 4的分解率为_______。
(3)达到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N 2O 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 【答案】(1)0.005mol·L -1
·s -1
(2) 1.1 10% (3)0.2 mol 【解析】略
14.据2000年4月出版的《参考消息》报道:美国硅谷已成功开发出分子计算机,其中主要器件为分子开关和分子导线。
美国Gokel 教授研制了氧化还原型电控分子开关——蒽醌套索醚电控开关。
它是通过电化学还原使冠醚“胳膊”阴离子化,从而加强对流动阳离子的束缚力,达到“关”的作用;再借助氧化反应使其恢复到原来的“开启”状态,使阳离子顺利流动:
A B
(1)在括号中填写反应类型(填氧化反应.还原反应):a ▲ 反应,b ▲ 反应。
(2)若分子计算机中分子开关处于A 状态,则计算机处于 ▲ 状态,若分子计算机中分子开关处于B 状态,则计算机处于 ▲ 状态(填“开启”或“关闭”)。
【答案】(1)还原,氧化 (2)开启,关闭 【解析】略
15.(6分)试回答下列问题(温度均为25℃时):
(1)将0. 2mol / L HB 溶液与0.1 mol / LM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4,则混合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__ __0. 2 mol / L HB 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 +
)。
(填“>”、“<”或“="”" )
(2)pH=13的Ba(OH)2溶液a L 与pH=3的HCl 溶液b L 混合。
若所得混合溶液呈中性, 则a ∶b= ;
(3)在载人航天器的生态系统中,不仅要求分离去除CO 2,还要求提供充足的O 2。
某种电化学装置可实现如下转化:2 CO 2=2 CO +O 2,CO 可用作燃料。
已知该反应的阳极反应为:4OH
-
-4e -
=O 2↑+2H 2O 则阴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100 (2)> (3)略 【解析】略
16.(8分)有A 、B 、C 、D 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甲酸乙酯中的一种,经实验可知:① B 、C 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 A 遇碘水变蓝色③ A 、C 、D 在酸性条件下均能发生水解反应,水解液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试判断
(1)A 是__________B 是_______________C 是________________D 是____________ (2)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酸乙酯水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A 淀粉溶液 B 葡萄糖溶液 C 甲酸乙酯 D 蔗糖溶液 △
②
③ [葡萄糖不写结构简式的方程式不给分]
【解析】略
四、计算题
17.(12分)在一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 和6molB ,保持温度为20℃,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A(g)+2B(g) 2C(g),达平衡后生成1.2mol C ,平衡混合气体中C 的体积分数为ω。
⑴求2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⑵20℃时,若在同一容器中加入1molA 、 mol B 和 mol C ,则平衡混合气中C 的体积分数仍为ω。
【答案】⑴ 0.0893 ⑵4molB 2mol C 【解析】
试题分析:(1)在反应达到平衡时由于产生C1.2mol ,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的A 、B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0.6mol 、1.2mol 。
因此平衡时各种物质的浓度是:c(A)=(2-0.6)mol÷2L=0.7mol/L ;c(B)=(6-1.2)mol÷2L=2.4mol/L ;c(A)=1.2mol÷2L=0.6mol/L 。
因此20℃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⑵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同的
可逆反应,若一边倒转化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则平衡时等效。
平衡混合气中C 的体积分数仍为ω。
假设要加入B 、C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 、y .可以认为ymol 的C 不是加入的而是反应消耗A 、B 产生的,则根据方程式中的关系可知反应消耗A :y/2mol ;B :ymol 。
则开始时加入的A 为(1+ y/2)mol ;加入的B 为(x+ y )mol 。
所以1+ y/2=2;x+ y=6.解得x=4;y=2..即开始时加入1mol 的A ;4molB ;2mol 的C 。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恒温恒容条件下的等效平衡状态的判断及计算的知识。
18.某有机物的元素百分组成是:含碳质量分数77.8%、含氢质量分数7.4%、含氧质量分数14.8%,且相同状态下,该有机物蒸汽的密度是乙烷的3.6倍。
该有机物的水溶液加FeCl 3溶液呈紫色,求:
(1)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2)该有机物所有可能有的结构简式。
【答案】(1)C 7H 8O (2分) (2)(各1分)
、 、
【解析】略
19.将Na 2CO 3和NaHCO 3混合物19g ,充分加热后,收集到CO 2有1.12L (标准状况),冷却后将剩余固体溶于300ml 水中,求: (1)原混合物中Na 2CO 3的质量。
(2) 配制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1)10.6g 。
(2)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结合方程式计算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其质量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2 1 1
n(NaHCO 3) n(Na 2CO 3) 0.05 mol
n(NaHCO 3)=0.1mol
m(NaHCO 3)="0.1mol" ×84 g/mol =8.4g m(Na 2CO 3)="19g-8.4g" =10.6g 原混合物中Na 2CO 3质量为10.6g 。
(2)根据C=n/V 分析碳酸钠形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
反应中生成的Na 2CO 3 为 n(Na 2CO 3)=0.05mol ,原混合物中原混合物中
n(Na 2CO 3)="0.1" mol ,
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20.Na 2S 2O 3·5H 2O 在化学定量分析中常用作基准物质,实验室制备原理为:2Na 2S+Na 2CO 3+4SO 2
3Na 2S 2O 3+CO 2。
设计如下装置(夹持仪器省略)进行实验。
(1)A 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C 中所盛试剂可能是 ;若要停止A 中的化学反应,除取下酒精灯停止加热外,还可以采取的操作是 。
(3)学生乙在加热A 后,发现液面下的铜丝变黑。
对黑色生成物该学生提出如下假设: ①可能是CuO ②可能是Cu 2O ③可能是CuS
学生丙提出假设②一定不成立,依据是 ;该生用如下实验进一步验证黑色物质的组成:
基于上述假设分析,黑色物质的组成为 (填化学式)。
(4)实验室用Na 2S 2O 3标液测量废水Ba 2
+的浓度,过程如下: (已知:2 S 2O 32一+I 2=S 4O 62—+2 I -
)
①写出BaCrO 4沉淀与过量HI 、HCl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②以淀粉为指示剂,则到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③若标液Na 2S 2O 3的浓度0.0030mol·L -1
,消耗该Na 2S 2O 3溶液体积如图,则废水Ba 2
+的浓度为 。
【答案】(1)Cu+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
(2)氢氧化钠溶液 可将铜丝抽离液面已停止反应 (3)Cu 2O 为砖红色
(4)2BaCrO 4+6I -+16H +=3I 2+2Cr 3++2Ba 2+
+8H 2O 滴入最后一滴溶液,锥形瓶内溶液有蓝色变为无色,维持30s 不变, 0.0011mol/L
【解析】试题分析:(1)金属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难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2)
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硫气体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采用的尾气处理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把铜丝抽
离液面反应就可以停止。
(3)氧化亚铜颜色为红色的;黑色物质不溶于硫酸,所以该黑色物质不可能是
氧化铜,应该是硫化铜;(4)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不难写出相关离子方程式;当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锥形瓶内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且保持30s 不变;消耗该Na 2S 2O 3溶液体积,27.80ml-0.30ml=27.50ml ,
关系式:Ba 2+
- BaCrO 4-I 2-3 S 2O 32一;n (Ba 2+
)=×27.50×10-3
L×0.0030mol·L -1
=2.75×10-5
mol ,Ba 2
+的浓度为:
=1.1×10-3mol·L -1。
考点:考查铜和浓硫酸化学实验的探究,生活生产中有关滴定的相关计算。
五、简答题
21.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M n O 4-+H 2C 2O 4+H +-M n 2+
+CO 2↑+H 2O (未配平)
Ⅰ.甲同学研究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影响,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用4m L 0.001mol /L KM n O 4溶液与2m L 0.01mol /L H 2C 2O 4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
(1)完成上述实验方案设计,其中:V 1= ______,V 2= ______;
(2)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 ______和 ______.
(3)甲同学在做A 组实验时,发现反应开始时速率较慢,随后加快.他分析认为高锰酸钾与 草酸溶液的反应放热,导致溶液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看,你猜想还可能是 ______; Ⅱ.乙同学利用如图测定反应速率
回答下列问题
(4)实验时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简述操作的方法是 ______;
(5)乙同学通过生成相同体积的CO 2来表示反应的速率,需要 ______仪来记录数据. 【答案】 1m L 1.5m L A C M n 2+
起催化作用 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把注射器的柄向外拉一段距离,观察柄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若能恢复,则气密性良好,若不能恢复,则气密性不好 秒表
【解析】(1)研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需要草酸浓度相同,故混合后溶液体积相同,所以V 1=1mL ,V 2=1.5mL ;(2)研究温度变化需要改变温度探究反应速率变化,需要其他条件相同,选择实验A 和C ;(3)KMnO 4与H 2C 2O 4反应生成硫酸锰,锰离子有催化作用,
所以猜想还可能是催化剂的作用,故答案为:Mn 2+
起催化作用;(4)根据气压原理检验气密性,首先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形成密闭体系,把注射器的柄向外拉一段距离,观察柄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若能恢复,则气密性良好;故答案为: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把注射器的柄向外拉一段距离,观察柄是否能恢复到原来的位置,若能恢复,则气密性良好,若不能恢复,则气密性不好;(5)产生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应看反应的快慢,即需要记录时间,故需要秒表。
六、推断题
22.纳豆是一种减肥食品,从其中分离出一种由C 、H 、O 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A ,为确定其结构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相同条件下,测得A 的蒸气密度是H 2密度的60倍
②6gA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3.36L 二氧化碳(标况)和1.8g 水
③1mol 物质A 发生酯化反应,转化完全时消耗乙醇92g ,等量的A 能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放出33.6L 氢气(标况)试计算确定: (写过程) (1)A 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 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3H 4O 5
(2)HOOCCH(OH)COOH 【解析】
试题分析:(1)①根据M=ρV m 可知,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与摩尔质量成正比。
相同条件下,测得A 的蒸气密度是H 2密度的60倍,则A 的摩尔质量为:M(A) =ρV m =2g/mol×60=120g/mol ;根据n=
可知6gA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3.36L 二氧化碳
(标况)和1.8g 水,6.0gA 的物质的量为
=0.05mol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
3.36L (标准状况下)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 =0.15mol ;生成1.8g 水,
水的物质的量为:
=0.1mol ,则6gA 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n(O)=
=0.25mol ,
即:0.05molA 含有0.15molC 、0.2molH 、O 原子为0.15mol+0.1mol=0.25mol , 所以1molA 含有3molC 、4molH 、5molO 原子,有机物A 的分子式为:C 3H 4O 5。
故答案为:C 3H 4O 5;
(2)1mol 物质A 完全转化为酯,需要乙醇:
=2mol ,则A 分子中含有2个-COOH ;
1molA 能与足量钠反应放出33.6L (标准状况下)氢气,氢气的物质的量为:
=1.5mol ,1molA 提供3molH 原子,所以有机物中还含有1个-OH ,由于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3H 4O 5,故有机物A 的结构简式为:HOOC-CH (OH )-COOH 。
A 的分子式为:C 3H 4O 5;A 的结构简式为:HOOC-CH(OH)-COOH 。
故答案为: HOOC-CH(OH)-COOH 。
考点: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