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樵夫别砍那棵树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樵夫,别砍那棵树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2、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学习难点】
老树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 世纪 20 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

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预学环节】
1、给加点字注音。

樵.夫()遮蔽.()心弦.()拯.救()
2、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朗诵技巧★★★
①停顿。

②重音: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表现激动、愤怒等内容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速度较慢。

④语调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

⑤情感要充沛。

【讨论环节】
1、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开篇入题,发出真诚的呼吁,表达对老树的深情。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因为诗人与老树有深厚的感情(真挚的情感)。

(延伸: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第一节: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是我先祖亲手种在他的小屋边;第二节:承接首节,进一步说明不让樵夫砍哪棵树的原因——“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第三节:回忆童年一家人在树下度过的美好时光。

3、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试用四字词语概括后填空。

和平劝说→动情责问→真诚恳求→严厉警告
4、怎样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这句诗?
表示了只要“我”还在,就要誓死保卫那棵树,与它共存亡的决心。

5、第四节诗人在写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
这一节由前两节的第三人称换成了第二人称,直抒胸臆,对老树诉说衷情,表达对老树的深切依恋和热情的赞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6、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老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作者希望唤起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珍视。

【展示环节】
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遮蔽.()樵.夫()嬉.戏()参.天()
心弦.()拯.救()抚.摸()扎.固()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D)。

①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和法制的教育,使他们切实_______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严格依法办事。

②这篇小说,除了别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十分_______的特点,就是比较准确地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动而又形象的群众语言。

③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_______,否则,对国家对人民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 尊敬明显接收 B.尊敬显著接受
C.尊重明显接受 D.尊重显著接收
“尊敬”和“尊重”都含有“重视、敬重”的意思,都是褒义词。

词义上,“尊敬”重在“敬”;“尊重”着重在“重”,表示不轻看的意思。

适用对象上,“尊敬”主要用于人;“尊重”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

“明显”和“显著”都是形容词,都有“显露出来,能使人看得明白,了解得清楚”的意思。

词义上,“明显”是指事物的形状清楚地显露出来,不模糊、不隐晦;“显著”是鲜明而突出地显露出来。

用法上,“明显”一般只是在把已经明摆着的事情提示一下的时候用;而把事物的特点突出出来时,则用“显著”。

“接受”和“接收”都是动词,都含有“收受”的意思。

词义上,“接收”是“收受、接纳”的意思;“接受”着重在“受”,即“对事物容纳而不拒绝”,使用上,“接收”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人;“接受”多用于抽象事物。

3、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C )。

A.别墅和它的主人一样,显得那么质朴,这又何尝不是这位作家创作和人生的写照呢!
B. 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对“……的事件”进行“批评教育”不搭配。


D.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开发。

二、阅读课文,回答第 1~5 题。

1、诗人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因为这棵树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

它是我祖先亲手种下,现已长成参天大树,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树荫下玩乐、嬉戏,在这里妈妈吻过我,爸爸抚摸过我。

一切美好的回忆都与它有关,所以我对这棵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3、“那棵熟悉的老树,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中“它的光荣和名声”指什么?
指树为人类为自然做出过巨大贡献。

4、“野鸟在这儿歌唱时,你还会把树枝弯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老树的什么精神?
拟人甘愿奉献
5、“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中“狂风暴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指什么?
比喻比喻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坎坷和不幸。

8.樵夫,别砍那棵树(学生用)
【学习目标】
1、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2、体会诗歌中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学习难点】老树的象征意义。

【知识链接】
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 世纪 20 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

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预学环节】
1、给加点字注音。

樵.夫()遮蔽.()心弦.()拯.救()
2、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注意把握朗诵技巧①②③④⑤★
①停顿。

②重音:强调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往往不同。

③表现激动、愤怒等内容速度较快;悲伤、失望、哭泣等内容速度较慢。

④语调升降就是抑、扬、顿、挫的搭配。

⑤情感要充沛。

【讨论环节】
1、诗歌开头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3、诗人对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试用四字词语概括后填空。

→→→
4、怎样理解“当我还能伸手拯救它时,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这句诗?
5、第四节诗人在写法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什么效果?
6、这首诗表达作者的什么愿望?
【展示环节】
根据讨论环节进行。

【检测环节】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遮蔽.()樵.夫()嬉.戏()参.天()
心弦.()拯.救()抚.摸()扎.固()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民主和法制的教育,使他们切实_______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严格依法办事。

②这篇小说,除了别的优点之外,还有一个十分_______的特点,就是比较准确地使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动而又形象的群众语言。

③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对于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产品,就不能_______,否则,对国家对人民就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A. 尊敬明显接收 B.尊敬显著接受
C.尊重明显接受 D.尊重显著接收
3、选出有语病的一句( C )。

A.别墅和它的主人一样,显得那么质朴,这又何尝不是这位作家创作和人生的写照呢!
B. 正因为阻力极其微弱,所以这里是远程火箭和人造卫星活动的好场所。

C.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D.某工厂以技术进步为动力,不断致力于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开发。

二、阅读课文,回答第 1~5 题。

1、诗人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的原因是什么?
2、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3、“那棵熟悉的老树,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中“它的光荣和名声”指什么?
4、“野鸟在这儿歌唱时,你还会把树枝弯下”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老树的什么精神?
5、“老树啊!你还能顶住狂风暴雨!”中“狂风暴雨”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指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