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2021学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1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秋高中地理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基础巩固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B。
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都是根据自然要素特征来划分的
D。
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答案:D
解析:有的区域边界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干湿地区.区域内部某些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区域既可以按自然要素来划分,如地形区、温度带;也可以按人文要素来划分,如经济区、文化区。
区域是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这种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又可采用综合指标。
2下列关于松嫩平原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地势平坦开阔,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B。
生长季节短,适宜玉米、棉花、冬小麦、油菜的种植
C。
水稻土分布广泛,因此主要发展水田耕作业,大面积种植水稻
D。
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量由西向东减少,东部由于降水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答案:A
解析:松嫩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利于机械化生产,且地广人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属温带季风气候,生长季节短,不适宜种植冬小麦、棉花和油菜;耕地多为旱地,黑土广布,水稻种植较少;受长白山的阻挡,降水由东向西减少,西部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3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
B。
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多为集中分布的水田
C.农作物是一年两熟至两年三熟
D。
土壤以生产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
答案:D
解析: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中部,为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受河网阻隔,地块较小,耕地分散;其土壤经人们长期改造,以肥力较高的水稻土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且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但是两地的地理环境存在显
著差异,人类活动也明显不同。
据此完成第4~5题。
4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ﻩB。
地形
C.距冬季风的远近ﻩ
D.纬度和距冬季风的远近
5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主要农作物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棉花;松嫩平原——玉米、春小麦、大豆
B。
长江三角洲—-水稻、油菜;松嫩平原——玉米、冬小麦、大豆
C.长江三角洲-—小麦、花生;松嫩平原——玉米、花生
D.长江三角洲—-小麦、甘蔗;松嫩平原-—玉米、甜菜
答案:4。
D 5。
A
解析:第4题,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两地的纬度位置差异
以及冬季风的影响大小不同。
第5题,长江三角洲的水热条件好,主要种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作物;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读图,完成第6~8题。
6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B。
热量不同
C.降水不同ﻩD。
地形不同
7下列能够正确体现图乙所示区域特征的有()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
A.①②③④ﻩ
B.③④⑤⑥ﻩC。
⑤⑥⑦⑧D.②④⑦⑧
8下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乙所示区域的农业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6.B 7.B 8.B
解析: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知,图甲为我国东北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图乙为长江三角洲。
两地因热量差异导致耕作制度及农作物品种不同。
第7题,长江三角洲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水稻种植,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第8题,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长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加快,受市场影响,城市周围农业生产种植花卉、蔬菜的比重上升,粮食、塘鱼比重有所下降.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示意图,完成第9~11题.
甲
乙
9深圳和喀什成为我国经济特区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 )
A.河流众多B。
科技发达
C.地理位置优越D.交通发达
10甲、乙两地区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
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
B。
乙地区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甲地区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
C.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交通线分布
D.甲、乙两地区城市都沿矿区分布
11阿克苏号称“中国长绒棉之乡”,与我国其他产棉基地相比,其突出优势是( )A。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B.热量充足
C。
降水较多
D.土壤肥沃
答案:9.C 10.A 11.A
解析:第9题,深圳经济特区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喀什经济特区地处我国西部边陲,是通往中亚的重要通道。
两地发展经济的地理位置都非常优越。
第10题,甲地区地处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城市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乙地区地处珠江三角洲,降水丰沛,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且南临南海,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沿海地区。
第11题,阿克苏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优质长绒棉的生产。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粮食流通格局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逐渐由南向北、由东向中转移.
材料二我国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完成下表.
地
区优势条件
限制性
条件
甲
乙夏季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
丙
旱涝灾
害频繁
(2)长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在下降,试分析其原因.(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答案:(1)见下表
地
区优势条件
限制
性条
件
甲
人均耕地
多热量不足
乙
水源
不足
丙
光、热、
水充足
(2)自然原因:地块小、土质黏重,河网密布.
社会经济原因:人口稠密,城市化占用土地,农业结构调整。
(3)为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粮食保证,减轻西部地区生态压力;缓解粮食紧张的压力,有利于西部地区调整农业结构,发挥地区优势.
解析:第(1)题,主要分析比较影响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状况。
第(2)题,自然原因主要有河流多、地块小、土质黏重;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人多地少,城市和工业发展占用大量土地,发展经济作物占用大片耕地。
第(3)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中粮西运”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林、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减少粮食种植。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08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组织地理学家进行以“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为标准的“新天府"评选,河套平原被列入我国的“新天府"名单。
图甲是我国某省区略图,图乙为该省区传统民居景观示意图.
甲
乙
(1)简述河套平原成为我国“新天府”的主要自然原因。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当地民居门窗的朝向,并说明原因。
(3)该省区是我国风力发电大省,简述其风力发电的积极意义。
答案:(1)北部山地(阴山)阻挡冬季冷空气侵入;夏季暖热,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地势平坦;黄河横贯东西,灌溉水源充足;土壤较肥沃。
(2)朝东南方向(朝南).当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门窗朝东南(朝南),可使光照充分照进屋内,采光条件好;避免冬季冷空气直接吹进屋内(起到保暖作用)。
(3)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扩大就业机会;利于环境保护。
解析:第(1)题,其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地势、水源、土壤等方面来分析。
第(2)题,该地区为内蒙古,位于中纬度地区,门窗应朝向正午太阳所在的方向,同时应朝向冬季风背风方向。
第(3)题,主要从资源的开发、环境的保护及对当地经济的带动等方面分析.
能力提升
右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
据此完成第1~2题。
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
A。
橡胶种植北界
B.1 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 30 ℃等温线
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2同一界线可以画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
A。
客观性B。
差异性C。
过渡性D.整体性
答案:1。
D2。
C
解析:题干中“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这一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第1题,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气温为指标.第2题,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扮演了过渡角色。
(2017·全国文综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第3~5题.
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
无对应的自然标志ﻩ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
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ﻩ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ﻩD。
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5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B。
技术C。
资金D。
交通
答案:3。
C 4。
D5。
D
解析:第3题,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一定的划分标准,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等都可作为洪泽湖以东地区的划分指标与依据,故A项错误。
读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缺少了相应的自然河道,也没有对应的自然标志,故B项错误,C项正确。
区域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特征,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两侧的地理差异并不明显。
第4题,在经济技术水平比较低的时期,长江成为两岸地区人们地域联系的障碍,苏南、苏北的划分就体现了河流对地域联系的阻隔作用,故D项正确,C项错误。
江南、江北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都相差不大,故A、B两项错误。
第5题,由材料可知,进入21世纪,多座长江大桥的建成,密切了苏南、苏北的联系,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故其主导因素是交通.故选D项。
读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完成第6~7题.
6下列说法与图中内容相符的是( )
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
B。
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
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
7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两地( )
A。
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
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D。
年蒸发总量差异大
答案:6.C 7。
B
解析:第6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比重南方大于北方,耕地面积北方多于南方;估算知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北方水资源比重远小于耕地资源比重,水土资源配合欠佳。
第7题,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与南方差异大,主要是降水偏少引起的.
某地区与众不同的自然、人文景观经常被其他地区的人们称为“怪",陕西和云南就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代表.云南十八怪:四季服装同穿戴,鲜花四季开不败,山洞能跟仙境赛,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十八怪:面条似裤带,房子半边盖,手帕头上戴,秦腔不唱吼起来……据此完成第8~9题.
8在传统的民居中,陕西的房子“半边盖”,而云南却出现底层空置的竹楼,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陕西的煤炭资源丰富,废弃的煤井便成了居民的房子
B。
云南竹子多,且竹子可以驱蚊防虫
C。
陕西人多地少,云南人少地多
D。
陕西气候干燥,黄土具有直立性,适宜建窑洞
9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裤带"的主要原因是()
A。
云南盛产大米,陕西盛产小麦、玉米
B。
云南降水丰富,陕西气候干燥
C。
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
D。
云南水蚀严重,陕西风沙危害严重
答案:8。
D 9.C
解析:第8题,陕西气候干燥,黄土直立性强;云南当地竹子多,适合建竹楼,人住上层,通风凉爽。
第9题,出现云南“过桥米线人人爱”、陕西“面条似裤带”的主要原因是居民的饮食习惯不同.
下图为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0~12题。
10造成我国各地农业生产发展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水源、土壤
B.劳动力、技术
C。
气候、地形D。
市场、交通
11与①区相比,③区粮食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机械化水平高B。
土壤肥力高
C。
水热资源丰富ﻩD.人均耕地面积大
12下列地区中,既体现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农业生产活动是( )
A。
②区进行盐碱地改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B。
③区充分利用光照优势,发展大棚农业
C.④区加速开发热带森林,扩大种植园面积
D。
⑥区增加牲畜数量,扩大畜牧业规模
答案:10.C11.C 12。
A
解析:第10题,农业生产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最大。
第11题,与①区相比,③区纬度低,降水多,水热资源丰富.③区人均耕地面积、机械化水平均不如①区。
两地土壤均较肥沃。
第12题,黄淮海平原多旱涝、盐碱,故应进行盐碱地改良,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
长江中游地区冬季气温较高,不必发展大棚农业。
华南地区开发应保护热带森林,发展特色林果和旅游业。
西部地区增加牲畜数量会造成草场超载,破坏生态环境。
甲、乙、丙、丁所示景观均为世界文化遗产。
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有关各地自然环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所在地形区的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B.乙所在地形区东临太平洋,地震活动较频繁
C。
丙所在地形区海拔最高,气压低,光热较充足
D.丁沿线以北植被少,降水多,水土流失较普遍
★14对甲所在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生产以种植水稻为主
B.主要从事旱地耕作
C。
畜牧活动是主要农业活动
D。
经济作物的种植以大豆和油菜为主
★15四幅图片所在经济区中工业经济最强的是( )
A。
甲ﻩB。
乙ﻩC。
丙ﻩ D.丁
答案:13.A 14。
A15.B
解析:甲所在地区为四川盆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农业以水田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等,大豆种植较少。
乙位于长江三角洲,地震较少,工业发达。
丙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热量不足.长城沿线以北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较轻,荒漠化严重。
16读甲、乙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25°经线以东地区等温线分布的特点.
(2)简述图乙中所示国家的地形特征。
(3)填表完成图中①②两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并分析由此造成的汛期差异。
补给类型汛期差异比较
①河流
②河流
(4)说出甲、乙两图中A、B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并比较二者在农业分类中的共同点。
答案:(1)等温线数值东部由东南向西北(或由南向北)递减,西部由南向北递减;东部沿海较为稠密,西部内陆较为稀疏.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西北部以平原、盆地为主。
(3)
补给类型汛期差异比较
以雨水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①河流
春汛和夏汛
为主
②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无明显汛期
(4)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
共同点:商品农业、现代农业、密集农业。
解析:第(1)题,考查等温线的判读,可从数值和疏密两方面分析。
第(2)题,根据经纬度与轮廓判断该国家为法国,其地形特征的判断主要依据河流的流向。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甲为东北亚地区,①河流域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一年有两个汛期;②河主要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无明显汛期.第(4)题,A地位于我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谷物农业区;B位于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不宜发展种植业,经济发达,是世界重要的乳畜业分布区.
17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区域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 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1)指出M城成为古代著名集镇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N城设立经济特区有利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
(2)毗邻中亚、南亚、西亚地区的地理位置,具有边境口岸的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合作与交流;有特色畜牧业和特色林果业,丰富的能源资源,有利于产业发展;国家给予政策、资金等支持;文化古迹众多,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1)题,M城位于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优越;同时M城位于山前冲积扇上,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注意该题要从有利的自然条件方面解答.第(2)题,N城作为边境城市,其经济的发展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能源资源、特殊的人文景观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还与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的优惠的政策、充足的资金等有密切的关系.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Gorky said:"thebookis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 I hope youcan make progresswith the help ofthis ladder. Materia l life is extremely 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way ofpeople's stu dy and leisure. Manypeople are nolongereager topu rsue 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 a small persistence, you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gress. When t he 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 chase out, reading an article or
doing a problem makes us calm down and returnto ourselves. With learning, wecan activate our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keep our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tack of theexternal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