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向何方?——访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的方向是产业化。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反复强调了这一点。
他认为,要在借鉴国外政策、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新的资源政策、技术政策、投资政策、市场政策,以加速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步伐。
潜在的“绿色油田”、“绿色煤矿”
我国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有明显的优势。
宋教授说,我国适合规模化发展林木生物
MUDDY FUTURE OF THE KYOTO PROTOCOL
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发展向何方?
——访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
文/本刊特约记者 铁铮
WHAT IS THE DIRECTION OF
CHINESE FOREST BIOMASS ENERGY DEVELOPMENT?
质能源的树种资源比较丰富,仅乡土树种就多达几十种。
这些树种有的适合作为燃料用于发电,如刺槐、黑荆树、柠条、沙棘等;有的适合开发生物柴油,如麻风树、黄连木、文冠果、油桐、光皮树等。
宋教授说,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培育潜力巨大。
我国有5700多万公顷宜林荒山荒地,可拿出一部分发展能源林。
大量的盐碱地、沙地以及矿山、油田等边际土地资源,都可变成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绿色油田”、“绿色煤矿”。
宋教授一一例举了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的好处:可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加快我国造林绿化进程;可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及碳汇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可提高林业的经济效益;可提供丰富的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可安排大量的闲散劳动力,增加林农的收人,对解决林区“三农”问题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资源有多少?
宋教授介绍,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主要有两大类资源。
一是木质资源。
二是专 访
Exclusive Interview 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宋维明教授
本刊实习记者 张锃 摄
木本油料资源。
他提供了一些数据,对我国的资源状况加以说明。
据介绍,目前我国陆地林木生物质资源总量在180亿吨以上,可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的主要是平茬灌木、薪炭林、林业“三剩物”等。
中国现有20多万hm2薪炭林,每年约可获得0.8 亿~1亿吨高燃烧值的生物量;全国灌木林地总面积300 多万hm2,3年~5年就可平茬收割一次。
这些都是很好的木质燃料。
目前,估计每年可采集木质燃料资源1亿吨左右。
全国现有用材林已形成大约380多万hm2的中幼龄林,如正常抚育间伐,可提供1亿多吨的生物质能源原料。
同时,林区木材采伐、加工剩余物,城市街道绿化修枝产生的枝条还能提供可观的生物质能源原料。
我国现有灌木林、薪炭林、林业剩余物,每年可提供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量为3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如全部得到利用,能够减少1/10的化石能源消耗。
谈到木本油料资源,宋教授告诉记者,初步查明我国油料植物有151 科697 属1554种,其中种子含油量在40% 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可用来建立规模化生物质燃料油原料基地的树种有30多种。
如黄连木、文冠果、麻风树、光皮树等。
中国现有木本油料林总面积超过135万hm2,主要油料树种果实年产量在200多万吨以上。
其中不少是开发生物柴油的原料。
如油桐,现在中国约有96.7万hm2,但利用率尚不到1/5。
此外,如麻疯树,5年生平均果实产量可达4500kg~7500kg/hm2,可生产生物柴油100kg~150kg以上。
如黄连木,面积约26.7万hm2,2.5吨黄连木种子可生产1t燃油。
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还未产业化宋教授说,林木生物质能源终端产品可按利用属性分为四类:一是利
用含油脂转化为生物柴油;二是林木
质燃料发电;三是林木质加工成成型
燃料;四是木质纤维素转化燃料乙醇。
在木质燃料发电方面,直接燃烧
发电和气化发电是目前生物质能转化
为电力的两种主要方式。
目前木质燃
料发电技术处于推广阶段,发展迅速。
我国生物柴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制备技术基本成熟,但是目前生物柴
油产业的产业链太短,生产的副产品
没有合适的处理方式。
在木质纤维乙
醇方面,目前中国纤维乙醇转化技术
发展很快,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我国林
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生产总值就达到
了21.52亿元。
建设了内蒙古通辽市奈
曼旗生物发电厂、黑龙江省庆安县生
物发电厂等。
据估计,全国投入使用
的木质固化成型燃料压缩设备至少在
150台以上,年产生物质成型燃料约为
1.5万吨,折合标准煤1.1万吨。
在生物
柴油方面,自2001年起我国林木生物
质柴油生产企业从无到有,生产能力
迅速扩大。
宋教授评价说,总体来看,中国
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基本上具备了产
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
但相对于可利
用资源总量的生产能力,开发程度非
常低,产业化进程缓慢。
尽管拥有发
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的资源优势,但从
我国的发展实际来看,林木生物质能
源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并没有
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
什么阻碍着林木生物质能源
产业化?
宋教授认为,阻碍我国林木生物
质能源产业化步伐的因素可以归纳为
四个方面。
一是资源问题。
我国林木生物质
能源种类资源虽然十分丰富,但缺乏
长期、系统、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对
生物质能源收集、加工利用的成本以
及能源平衡研究不够。
尽管林木资源
潜力巨大,但是可规模化利用的资源
量少,分布分散,收集和运输困难,
费用十分高。
科研机构投入人力、物
力的研究取得初步成果后,未得到企
业界的响应,很难形成规模效益。
生物质的用途不同,使生物质有
不同的价值。
同一树种,作为能源林
的价值与作为经济林的价值可能差别
很大,同时缺乏统一的转换系数和方
法。
这就造成了进行比较的困难和不
可靠性。
统一确定林木生物质利用的
经济性是十分困难的。
二是技术问题。
林业生物质能源
开发是一项技术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
急需加强和加快科技研发与创新。
目
前除了个别树种开发生物柴油和木质
燃料发电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外,大多
数能源树种从良种选育、高产稳产定
向培育到加工利用等关键技术还有待
于深入研发。
技术成果的示范推广还
很薄弱,原料规模化培育、综合利用
以及加工利用过程的节能降耗、绿色
生产等降低开发成本的技术还有待于
研究。
三是政策问题。
政府缺少关于林
木生物质能源的专门立法,缺少相应
的运行机制。
开发利用林木生物质能
源的经济效益尚无吸引力,国家对发
展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财政投资、
信贷、税收优惠和政策性补贴等扶持
力度不够,不能激励和调动开发利用
林木生物质能源的积极性,缺乏促进
生物能源原料林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初始投资高,需
要稳定的投融资渠道给予支持,并通
过优惠的投融资政策降低成本。
我国
缺乏行之有效的投融资机制,在一定
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宋教授说,对林木生物质能源的
开发利用,除了资源、技术和政策方
面存在障碍,也需要考虑融资环境、
专 访Exclusive Interview
市场潜力和政府引导的力度,以及公众环境意识与用户消费倾向、信息传播等方面。
由于林木生物质能源仍是非商品能源,在市场渗入过程中需要克服很多障碍。
当前林木生物质能源资源培育与加工企业建立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 一些专家认为应该在加工厂附近就近培育能源林,而加工企业则认为目前没有能源林的地区不适宜建厂。
这也制约了林木生物质能源加工企业数量的增加。
除此之外,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也必须注意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风景区和环境敏感区,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废水和废气的排放。
加快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
靠什么?
宋教授说,林木生物质能源的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支持。
国外的主要做法有四个方面。
一是制定明确
的生物能源发展计划与目标;二是通过法律保障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强制推行有关政策;三是实行有效的经济激励政策,推动规模化发展,包括高价收购、投资补贴、减免税费和优惠财政、金融政策等;四是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研发,不仅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而且设有国家级的生物质能技术研发机构,全面系统地对生物质能原料生产、转化技术、产品市场进行研究和推广,包括生物质能源产品的标准化研究,建立了较完善的生物质能源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他认为,在借鉴国外政策经验的基础上,要促进我国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需要在政策方面做出积极的调整和改进。
宋教授说,资源政策是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要对能源林分为总资源量、技术可开发储量和经济开采储量等三个等级,对其发展进行预测、规划,以及项目设计和评估。
在此基础上,制定严格的规范和标准;
为能源林种植提供一定数额的直接补
贴,为农民提供为期数年的贷款;对
农民实行事后补贴,即收购能源作物
时再予以一定百分比的补贴;制定一
系列标准,例如树种果实含油量达到
一定百分比以上,单位发电能力达一
定度数以上;鼓励引进国外的优良树
种,开展与国外培育领域的合作研究;
制定政策保护我国特有能源树种的种
子和果实。
在技术政策方面,宋教授建议,
一次性提供占技术成本一定百分比的
补贴。
每年提供一定金额的研发扶持,
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对购买的技术给予一定比例的成本补
贴。
坚持促进专有技术转让的政策,
鼓励在人员流动计划框架内职业资格
的取得。
制定政策保护我国林木生物
质能源开发利用方面的专利。
林木生物质原料培育周期长、成
本高、风险大,社会资金难以主动进
入。
对此宋教授的建议是:在发展初期,
针对林业生物质能源培育与开发风险,
国家应当给予启动资金的扶持,支持
大型骨干龙头企业的参与,形成对社
会资本投资林木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挤
入效应”。
为了促进对社会投资的激励,
政府可采取措施,为投资电力设立投
资基金,给予投资者一定比例投资成
本的补贴,为投资者提供技术帮助。
滞后的市场问题是我国林木生物
质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
宋教授认为,
政府应利用行政手段,将生物质能源
在政府部门推广使用,扩大市场需求。
鼓励消费者使用林木生物质能源,给
予一定的消费补贴。
除了产业扶持的
相应政策措施外,应重视生物质能源
标准化的研究,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
建立专门的林木质能源交易场所,完
善的生物质能源产品市场服务体系,
从而促进生物质能源技术的发展和产
品的推广使用。
(责编:耿国彪)
专 访
Exclusive Interview
我国生物质能源发展仍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