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题集锦(word)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周围的空气中考题集锦(word)1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选择题
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
A.红磷的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
B.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C.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D.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水面的上升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红磷的量不足时,它所消耗的氧气也就不完全;导致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结果偏小,会影响了实验结论,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装置不漏气是才能保证该实验是在一个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的,才能使实验更加准确,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如果将红磷改为碳来进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测定实验的话,由于碳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会占据氧气的原有的体积,导致测定结果偏小,而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故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物理学中的压强知识可知,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小会导致水面的上升,从而使集气瓶内外的压强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利用金属的年代 B.铁元素质量分数
C.碳元素的化合价: D.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金属的活动性越弱,使用的年代越早,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其次是铁和铝,错
误;B、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硫化亚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依次降低,正确;C、甲烷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60是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0,错误;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金属的活动性与使用年代的关系,元素质量分数的求算,元素的化合价和物质的溶解性等知识。
3.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1 5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雾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进入集气瓶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1
5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1
5
,故选项
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装置漏气,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等到火焰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读数,否则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化学式为C20H14O4)。
通常状况为无色或微黄色晶体。
易溶于乙
醇和碱液,难溶于水。
下列有关酚酞叙述正确的是( )
A .酚酞分子是无色或微黄色的
B .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
C .酚酞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
D .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原子质量比为10:7: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分子是微观粒子,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 不正确;
B .每个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每个原子中含有1个原子核,所以每个酚酞分子中含有38个原子核,故B 不正确;
C .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所以酚酞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等,故C 正确;
D .酚酞中C 、H 、O 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12032)7⨯⨯⨯:
:=::,故D 不正确。
故选:C 。
5.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
B .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的
C .“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 .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的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但原子还可以分成更小的原子核、电子,此选项错误;
B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不存在氯化钠离子,此选项错误;
C 、“丹桂飘香”可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此选项错误;
D 、蒸馏水与海水中的水都是相同的水分子构成的,故化学性质相同,此选项正确。
故选:D 。
6.每年的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
B .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
C .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无害
D .香烟烟气中的CO 、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
【答案】C
【解析】
A 、吸烟损害大脑,使人记忆力减退,故A 正确;
B 、长期吸烟易患肺气肿、肺癌等疾病,故B 正确;
C 、吸烟有害健康,但“二手烟”对人体危害更大,故C 错误;
D 、香烟烟气中的CO 、尼古丁等对人体危害很大,故D 正确。
点睛∶吸烟危害健康,尽量少吸烟或不吸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不要吸烟。
7.水在电离时会产生水合离子,我们称这种水为离子水。
水可分为正离子水和负离子水,负离子水亦称饮用离子水,正离子水亦称美容(消炎)离子水,它们本质还是水,但在物理性质方面与普通水有很大的区别。
下列关于离子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离子水是电中性的
B.离子水和普通水的性质是相同的
C.离子水属于混合物
D.离子水在自然界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B.根据离子水与水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D.根据离子水的性质来分析。
【详解】
A、水在电离时会产生水合离子,我们称这种水为离子水。
水可分为正离子水和负离子水,二者所带电荷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离子水是电中性的,故正确;
B、由题干信息可知,离子水在物理性质方面与普通水有很大的区别,故错误;
C、离子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错误;
D、水可分为正离子水和负离子水,负离子水亦称饮用离子水,正离子水亦称美容(消炎)离子水,所以离子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的基本知识解题,难度不大。
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
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答案】B
【解析】
A、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故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正确;
B、氧气是难溶于水的气体,错误;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生物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正确。
故选B。
9.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解的是()
A.氯原子的中子数是17
B.氯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粒子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得: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当x=8时,该微粒是阴离子;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
故选D.
考点:原子的结构
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备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滴管取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C.用托盘天平称量10g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D.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
【答案】C
【解析】
A. 制备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错误;
B. 用滴管取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这样容易污染药品,故错误;
C.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正确;
D. 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实验结束时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故错误。
故本题选C。
11.已知:2KMnO4K2MnO4+MnO2+O2↑。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KMnO4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F
【解析】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由于氧气是气体,所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比反应前减少,反应结束固体的质量等于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不再变;B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所以氧元素的质量不随反应时间而
变化,图像应该是一条平线;二氧化锰是生成物,开始高锰酸钾分解前,二氧化锰的含量为零,反应中二氧化锰逐渐增多,含量增加,反应结束,含量不再改变;D氧气是反应的生成物,所以氧气的体积起点应该为零。
选A
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
12.有 a、b 两组质量相等的两份药品,a 组是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b 组是纯净的氯酸钾,将药品分别加热,则收集到氧气的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
如果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即a反应快,但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来解答。
【详解】
因a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固体氯酸钾,b为固体氯酸钾,且a和b的质量相等,
由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则可以加快其分解速度,则a反应快,时间短,
a中混有二氧化锰,则a中氯酸钾的质量小,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小,
显然只有D符合。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
13.通过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枣庄市空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测得目前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仍是PM2.5,下列做法应该继续提倡的是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⑤
【解析】
【详解】
①保护青山绿水,正确;②就地焚烧秸秆,错误;③发展共享单车,正确;④减少燃煤使用,正确;⑤燃放烟花爆竹,错误。
故选A。
1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B.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空气中氧气质量占空气质量的21% D.空气中的氧气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正确;
B、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正确;
C、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正确。
故选C。
15.下列关于物质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答案】B
【解析】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16.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已知广口瓶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
下列说法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纸袋内的铁粉与氧气、水充分接触,在氯化钠的作用下,锈蚀速率加快,但是集气瓶内无需事先加入少量的水,故错误;
B.进入广口瓶内的水的体积即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也就是广口瓶内氧气的体积,所以空
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48mL
100%19.8%
242mL
⨯≈,故正确;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铁粉锈蚀可将广口瓶内的氧气完全耗尽,则实验结果就与拉瓦锡实验的结果十分接近,故正确;
D.拉瓦锡的实验中用到的药品是金属汞,汞有毒;而该实验中用到的是铁粉、活性炭粉、氯化钠等,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故正确。
故选A。
17.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体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分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来分析;
C、根据分子性质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构成来分析。
【详解】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间隔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随温度的变化
而变化,故错误;
B、化学变化的过程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以分,而原子只能重新组合,这是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故正确;
C.“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故正确;
D.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但是不一定等于中子数,故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原子的构成、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现对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刚开始,锰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减少,固体中氧元素质量分数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变化,故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混合物的质量减少,当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故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放出氧气,刚开始没有氧气,当高锰酸钾完全分解时不再生成氧气,故错误。
故选B。
【点睛】
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19.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试管中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选项错误;
B、反应过程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随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减小,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选项正确;
C、试管内剩余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选项错误;
D、生成气体的质量到达最大值后不能减少,选项错误;
故选B。
20.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
B.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
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点燃的白磷应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否则造成测定结果存在较大误差,故A操作错误;
B.细铁丝在空气中无法被点燃,无法消耗集气瓶内氧气,故不可用细铁丝代替白磷进行实验,故B错误;
C.不打开瓶塞,利用聚焦太阳光引燃白磷,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误差小,故C正确;
D.实验中若弹簧夹未夹好,容易使燃烧产生的白烟溢出,最终进入集气瓶内的水增多,造成实验结果偏大,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