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陌生图像读图专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我们分析每年考上清华北大的北京考生的成绩,发现能够考上清北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都在95分以上,先开始我们认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化学一定学得好。
可是在分析没有考上清北的学生的成绩的时候发现,很多与清北失之交臂的学生,化学的平均分要略低,数学物理的分数却不相上下。
我们仔细讨论其中的缘由,通过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结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理综上考得高分!
这是因为化学学的好的学生,能够用更快的速度在理综考试中解决100分的分值,之后孩子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处理没有见过的物理难题。
物理的难题在充分的时间中得到更多考虑的空间,使得考生在理综总分上能够有所突破。
所以想上好大学,化学必须学好,化学的使命就是在高考当中帮助考生提速提分。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六、陌生图像读图专练
1.用CO合成甲醇(CH3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ΔH<0,按照相同的物质的量投料,测得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1)a、b、c三点平衡常K(a)、K(b)、K(c)的大小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b、d两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b)、M(d),则M(b)________(填“>”、“<”、“=”)M(d)。
答案(1)K(a)>K(b)>K(c)
(2)>
解析(1)由图可知a、b、c三点压强相同;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温度升高,平衡逆向(吸热方向)移动,CO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T1<T2<T3,K(a)>K(b)>K(c)。
(2)由d到b压强增大,CO的转化率增大,正向气体分子数减少,因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即M(b)>M(d)。
2.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40 mL,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各种微粒(CO2因逸出未画出)物质的量分数(纵轴)随溶液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可得,在同一溶液中,H 2CO 3、HCO -
3、CO 2-
3________(填“能”或“不能”)大量共存。
(2)已知在25 ℃时,CO 2-
3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水解常数用K h 表示)K h =c (HCO -
3)·c (OH -
)c (CO 2-
3)
=2×10-4,当溶液中c (HCO -3)∶c (CO 2-
3)=2∶1时,溶液的pH =________。
(3)当混合液的pH =________时,开始放出CO 2气体。
答案 (1)不能 (2)10 (3)6
解析 由图像可知,常温下在20 mL 0.1 mol·L -
1 Na 2CO 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 -
1 HCl 溶液40 mL ,先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根离子再与盐酸反应生成碳酸,进而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
(1)由反应及图像可知,在同一溶液中H 2CO 3与CO 2-
3转化为HCO -
3,故H 2CO 3、HCO -
3、CO 2-
3不能大量共存。
(2)当溶液中
c (HCO -
3)∶c (CO 2-
3)=2∶1
时,根据K h =c (HCO -3)·c (OH -
)c (CO 2-
3)
=2×10-
4,则有c (OH -
)=2×10-
4×c (CO 2-
3)c (HCO -3)=1×10-4 mol·L -1,c (H +)=1×10-
141×10
-4 mol·L
-1=1×10-10 mol·L -1, pH =-lg 10-10
=10。
(3)当溶液中H 2CO 3达到饱和后,开始放出CO 2气体,由图像可以看出,当pH =6时,H 2CO 3达到饱和,开始放出CO 2气体。
3.工业上可通过甲醇羰基化法制取甲酸甲酯,其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H 3OH(g)+CO(g)
HCOOCH 3(g) ΔH =-29.1 kJ·mol -
1。
科研人员对该反应进行了研究,部分研究
结果如图1、2:
(1)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工业制取甲酸甲酯应选择的压强是
________。
a.3.0×106 Pa~3.5×106 Pa
b.3.5×106 Pa~4.0×106 Pa
c.4.0×106 Pa~4.5×106 Pa
(2)实际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温度是80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b
(2)高于80 ℃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较小,且反应放热,升高温度时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较低
解析(1)从反应压强对甲醇转化率的影响“效率”看,图像中转化率变化最大的是3.5×106 Pa~4.0×106 Pa。
(2)依据图像分析温度在高于80 ℃对反应速率影响不大,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过高,平衡逆向进行,不利于转化率增大。
4.炼铅和用铅都会使水体因重金属铅的含量大而造成严重污染。
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Pb(OH)-3、Pb(OH)2-4。
各形态铅的浓度分数x与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向含Pb2+的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变浑浊,继续滴加NaOH溶液又变澄清;pH≥13时,溶液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研小组发现一种新型试剂DH(s)去除Pb2+的效果最好,可除去水中的痕量铅和其他杂质离子。
若DH(s)在脱铅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DH(s)+Pb2+D2Pb(s)+2H+,则脱铅时最合适的pH约为________。
答案(1)Pb(OH)-3+OH-===Pb(OH)2-4
(2)6
解析(1)pH≥13时,Pb(OH)-3浓度减小,Pb(OH)2-4浓度增大,Pb(OH)-3与氢氧根离子结合为Pb(OH)2-4,反应离子方程式为Pb(OH)-3+OH-===Pb(OH)2-4。
(2)反应为2DH(s)+Pb2+D2Pb(s)+2H+,参加反应的是Pb2+,由图像可知,选择pH要使铅全部以Pb2+形式存在,则脱铅时最合适的pH约为6。
5.为探究碳化钙合成机理,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以下5种反应(状态已省略):
①CaO+3C CaC2+CO平衡常数K1
②CaO+C Ca+CO平衡常数K2
③Ca+2C CaC2平衡常数K3
④2CaO+CaC23Ca+2CO平衡常数K4
⑤CaC2Ca+2C平衡常数K5
相应图像如图:
其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填序号);从平衡常数看,2 700 ℃以上反应趋势最小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③⑤
解析温度越高K值越小的曲线是③,所以③是放热反应;反应趋势最小的是平衡常数曲线最平坦的⑤。
6.以二氧化钛表面覆盖Cu2Al2O4为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
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乙酸的生成速率如上图所示。
250~300 ℃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温度超过250 ℃,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明显降低
解析先弄清两条曲线的含义,实线代表催化效率,虚线代表乙酸的生成速率。
这里涉及到影响反应速率的两个因素:催化剂和温度,从图像上看出100~250 ℃,温度升高,催化效率提高,而250~300 ℃,升高温度,催化效率下降,因而乙酸的生成速率下降。
7.高铁酸钾(K2FeO4,暗紫色固体),溶于水发生水解反应:4FeO2-4+10H2O4Fe(OH)3+8OH-+3O2,是一种新型、高效、多功能的水处理剂,下图分别是1 mol·L-1的K2FeO4溶液在不同pH和温度下c(FeO2-4)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根据以上两图,说明配制K2FeO4溶液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低温、碱性条件下配制溶液
解析高铁酸根离子水解方程式:4FeO2-4+10H2O4Fe(OH)3+8OH-+3O2↑,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升高温度,减小pH值,高铁酸根离子浓度降低,所以应在低温、碱性条件下配制高铁酸钾溶液。
8.研究发现,NO x是雾霾的主要成分之一,NH3催化还原氮氧化物(SCR)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烟气氮氧化物脱除技术。
已知:4NH3(g)+6NO(g)===5N2(g)+6H2O(g)
ΔH=-1 810 kJ·mol-1
(1)相同条件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选用不同的催化剂,上述反应产生N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
①0~50 s在A催化剂作用下,反应速率v(N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A、B、C三种催化剂下,清除氮氧化物反应的活化能分别表示为E a(A)、E a(B)、E a(C),根据图1曲线,判断三种催化剂条件下,活化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2)在氨气足量时,反应在催化剂A作用下,经过相同时间,测得脱氮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温度对脱氮率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