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IV)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三历史下学期定时训练试题(IV)
一、单项选择题
1.(xx·南京市三模试题)波默罗伊等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道:“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

”梭伦改革中能有效缓释“新贵”们“耿耿于怀”的措施有()
①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④废除债务奴隶制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恢复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助于平民阶层,故①正确;公民陪审法庭有助于平民阶层参与政治,故②正确;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有利于新贵族,故③正确;废除债务奴隶制获利的主要是雅典的平民,不是新贵,故④错误,故选D项。

2.(xx·吉林省实验中学三模试题)戴维·赫尔德在《民主的模式》中写道:“雅典民主的标志是对公民美德的普遍认同:……在这样的共同体中,公民享有权利和义务,但这些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而义务也不是一个以维护公民个人利益为目的的国家来推行的。

事实上,他们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

”据此判断,在雅典()
A.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B.法律维护少数人对多数人的专政
C.城邦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
D.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权利受到限制
答案 C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制。

从材料“权利并没有分散到个体手中”“只有公共的权利和义务”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强调公民的集体的利益,公民的行为最高利益是服从城邦,故选C项。

3.(xx·河南省八市重点高中教学质量监测考试)有学者指出,“在(古代)雅典,一个人政治影响的大小和他担任的官职之间并没有本质的联系”。

这是因为在古代雅典()
A.官员都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B.公民排斥有政治影响的人
C.城邦政治实现了无为而治
D.直接民主实现了公民平等
答案 D
该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实行的是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政治,一个人的政治影响力不是来自于官职的大小,而是来自于他在全体公民中的威望,这是实现了公民权力平等的结果,D项正确;古代雅典的官员是有政治权力的,A项错误;材料中“政治影响的大小”说明雅典并不排斥有政治影响的人,B项错误;古代雅典的城邦虽是小国寡民,但不是无为而治,C项错误;D项正确。

4.(xx·银川一中二模试题)伯利克里时期,雅典陪审法庭包括6 000名陪审法官,
在10个部落地区通过抽签方式选出。

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平均每所500人(每所高级法院另有100名候补陪审法官)。

陪审员出庭时在弄清案情后,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不作商议。

雅典每所陪审法庭人数众多的直接原因在于
()
A.能预防法官受贿的危险性
B.能使法院的审判更公正
C.能使审判更体现民主性
D.能有效遏制法院的独断性
答案 A
解题时,注意题目的要求“直接原因”。

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法院的公正与否与法院的人数没有直接的关系;C项与题意不符;D项材料没有体现。

故选A项。

5.(xx·吉林省吉林市三模试题)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

但也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如数千群众聚在一起制定法律审查执政官的行为,宣召伯利克里解释其行为,不仅处死了苏格拉底,更处死了在阿吉纽西海战中打了大胜仗的六个将军。

这反映了()
A.古希腊缺乏法制传统
B.公民道德素质的下降
C.直接民主会损害自由
D.雅典社会人人平等的原则
答案 C
从题干的内容来看,雅典公民广泛参与城邦事务,享有充分的民主。

但这种民
主有时也会侵犯公民的基本权利,难以保障自由。

故选C项。

A、B、D三项材料并未体现。

6.(xx·浙江省嘉兴市教学考试试题)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指出:我们的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但并不都能实现。

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

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

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

由此可见,西塞罗()
①主张人人生而平等②认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不合理
③倡导专制等级制度④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参政方式的弱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依据材料“我们的天赋具有平等和理性的潜力”体现人人生而平等,故①正确;据“在品德和精神上更优越的人应该统治弱者”体现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不合理,故②正确;依据材料“全部权力都在人民手中,即使公正行使权力,结果也会出现不平等。

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可知西塞罗主张民主,但不是绝对的民主,而没有倡导专制等级制度,故③错误;据“雅典人由于没有确定的等级区别,未能保持它的良好声誉”说明了雅典民主政治参政方式的局限性,故④正确,故选B项。

7.(xx·安徽省黄山市模拟题)有学者研究雅典古代民主政治时发现,梭伦改革推行民主政治,最后却社会矛盾重重,自己被迫选择逃离希腊;而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了个人独裁的僭主政治,却实现了梭伦所不曾有的社会稳定。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雅典城邦不适合实行民主政治
B.庇西特拉图比梭伦个人有能力
C.激进的政治手腕有时更有效
D.雅典社会矛盾呈现出缓和趋势
答案 C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采取不偏不倚的改革思想,梭伦改革未能从根本上化解雅典社会矛盾,但不能由此说雅典城邦不适合实行民主政治,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实现了社会稳定也不能从根本上化解社会矛盾,因此说雅典社会矛盾呈现缓和态势是错误的,D项错误;故选C项。

8.(xx·安徽省安庆市二模试题)下列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反映了罗马法的()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

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

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一事不再理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
B.罪行不能继承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
C.无罪推定原则和不告不理原则
D.罪行不能继承原则和一事不再理原则
答案 B
由案例的判决结果“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可得出罗马法罪行不能继承原则;“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体现了罗马法无罪推定原则,故选B项。

9.(xx·湖南省五市十校仿真模拟)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

”作者意在说明()
A.“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答案 D
古罗马的立法原则是遵循公平公正和自然的原则,A项错误;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不是保护弱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中“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说明法律的制度要遵循自然的原则,否则失去意义。

故选D项。

10.(xx·广东百校联考试题)白献竞教授在新作《地中海奇迹》中写道:“古罗马……
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
C.罗马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近代成文法典
D.罗马法中蕴涵的人人平等等法律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 D
关键信息是:“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可以看出主要是考查罗马帝国对近代欧洲的影响。

A项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B项应是地跨欧亚非三洲;C项与史实不符;D项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符合题干原意,故选D项。

11.(xx·福建省宁德市质检试题)苏格拉底认为:未经理性审慎的生活是没有价值的,一个人只有真正的认识了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本性,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下列言论与上述关于“人”的品质的观点相似的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C.“真正高贵并非天生,而是自为的”
D.“神圣的种子不落在家庭里,而落在个人身上”
答案 B
材料中苏格拉底把德性与知识等同起来,得出了“知识即德性”的观点,可见其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A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C、D两项均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均与苏格拉底的主张不符。

B项是王阳明的主张,其大意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结果,即提倡“知行合一”,这与苏格拉底的主张比较相似。

12.(xx·浙江省嘉兴市教学考试试题)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中西方早期人文精神各有鲜明特色,其中包括: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下列各组思想家中,其思想符合上述特色的是()
A.孟子苏格拉底
B.孟子普罗塔戈拉
C.墨子芝诺
D.韩非子塞内卡
答案 B
从题干信息“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可以判断这是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的思想,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主张在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西方主张判断万物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可以概括出是孟子和普罗塔戈拉的主张,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因此墨子不符合,故C项错误;韩非子是法家代表,而材料“人的德性基础上建立礼乐社会”强调的是儒家,故D项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3.(xx·江苏省镇江市调研试题)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接触与碰撞——16世纪以来
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

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

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

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材料三公元前3世纪左右,平民在法律上已取得与贵族平等的地位,开始享有完全的公民权。

到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敕令,授予一般臣民以公
民权。

帝国初期罗马法学家们讲的“平等”,不仅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平等,而且也是建立在罗马奴隶制社会相当发达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换基础上的平等。

古希腊斯多葛学派进一步提出自然法体现人的理性的观点。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和后来的法学家们继承并系统论述、论证自然法学说。

——沈宗灵《略论罗马法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3)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说:“法律决非一成不变的,相反地,正如天空和海洋因风浪而起变化一样,法律也因情况和时运而变化。

”试以古罗马法的演变为例,阐释该观点。

答案 (1)相似: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

(2)不同,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经济主张: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3)阐释:法律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随着平民反对贵族斗争、领土扩张、工商业经济发展,罗马法逐渐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14.(xx·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冲刺试题)阅读下面两幅图(白鹿洞书院、雅典学院),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两项图片中所反映的学术活动的信息并作相关说明。

说明:白鹿洞书院创于南唐,因朱熹和陆九渊在此讲学而得盛名,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中国重要文化摇篮之一。

雅典学院是古希腊柏拉图创办的讲学机构,被称为欧洲的第一所大学;画面正中柏拉图和他的弟子亚里士多德正针锋相对的辩论,围绕着倾听两位哲人争论的是为数众多的各派古希腊知名学者。

答案信息一:都体现出尊重知识(或尊重教育或教育发达)的特点。

说明:前者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集中地,是古代官办学校的补充,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摇篮地之一;后者体现古希腊私人教育的发展,是古希腊研习知识传播思想的重要场所。

信息二:前者主要是宣扬封建统治思想或文化,后者成为西方奴隶制时代民主思想的摇篮。

说明:前者主要传播封建理学和心学,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后者主要是宣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信息三:前者体现出思想的日渐相对单一僵化,后者体现出思想多元与独立。

说明:前者与封建纲常伦理结合,成为束缚人心维护统治的手段,后者丰富了各派思想内涵,激发了多元思想创新,带动了社会风气自由开放。

(以上信息和说明任答2项即可,若有其他言之成理亦可相应给分。

注意:比较说
明信息既可谈不同点也可谈相同点。

)35239 89A7 覧?37918 941E 鐞Zf37109 90F5 郵$p38279 9587 閇34792 87E8 蟨e~29349 72A5 犥32475 7EDB 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