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优秀教案
第1篇: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

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三、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

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

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
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教育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垃圾废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扣题设疑,结合生活解题
1、出示课题:
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你丢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归纳:
对!丢失的物品就叫“失物”。

现在你知道在火车站、机场、公园等公共场合的“失物招领处”的作用吧。

3、学生再次读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
是谁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了什么东西?是怎样被“失主”认领的呢?“失主”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电脑出示动画,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
(小朋友丢的垃圾)
2、明明是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跟小朋友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利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失物招领》一年级语文优秀教案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

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

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

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

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始学生就带着问题,他们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有浓厚的兴趣去读课文。

]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a、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优秀教学设计
【课前透视】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文章题目取得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作失物,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线索引导学生自悟自得,提高读书效率。

一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有些学生有随手乱扔垃圾的习惯,但光凭单纯的说教和强制命令教育效果甚微。

所以教师要以此文为典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6个字。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启发想象,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课文挂图、录音机和磁带。

2、学生准备一个塑料袋,内装一些饮料罐、香蕉皮、餐巾纸等废品。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创设情境:
录音播放失物招领启示)大家注意听,广播里说什么?指名说后出示课题。

2、讲故事:
教师边出示挂图边讲文中故事(讲到第四自然段停止)一年一班的小朋友真的丢东西了吗?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对话平台
一、自学(读文时圈点批画,加强阅读和识字的整合)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把自己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

(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
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失物招领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

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如果前一人读错了,后一人将此段再读一遍。

(四)讲读课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有爱护环境卫生的愿望和行动。

理解这篇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可课文里却要叫“失物”。

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理解课题
1.出示课题:失物招领
学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什么叫失物?(丢失的物品)
3.什么叫失物招领?(学生再次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简单理清学生提出的问题.(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呢?主人又是怎样处理它们的呢?)
(二)初读课文
1.多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乐朗读课文,这些“失物”是什么?(小朋友丢的垃圾)
2.小朋友丢的垃圾怎么会变成失物呢?让我们一起到植物园去看看吧。

(三)自学课文
1.学生自由读:先读准字音,学习读好轻声音节;标好小节.
2.检查自学情况:.
(1)多媒体出示由带读字和生字组成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抽个别读──同桌互读)
(2)哪些读音要特别注意?
如:⒈注意读准翘舌音声母的字:失、专、准、双;后鼻音韵母的字:同、工。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课文共有几小节?比比谁读得正确。

一人读一段,一行一行地开火车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失物招领》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生字,引导学生进一步自主识字并感悟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

教学重点
识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书上第二幅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教师小结:这是一年一班小朋友在春游时发生的一件事,为什么老师的手里会拿着一个垃圾袋呢?学了今天的课文,你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3.找学生读课题,认读“失”字,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失物招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3.检测反馈: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价。

4.轻声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读后知道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熟悉的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2.同桌相互考一考,看是否记住了字音,再互相说一说怎样记住字形。

3.检测学生学习生字情况。

(1)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生字。

(教师强调读准后鼻音:同、工、请、双;前鼻音:观;翘舌音:失、专、准;平舌音:才)
(2)巧记字形:交流识记字形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一年级语文下册《失物招领》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

取题巧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却称为“失物”,那么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呢?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的?教师可紧紧抓住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

会写“同”、“工”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图的投影片小黑板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设计与说明
a案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图2,遮去老师所在的部分)小朋友,你们看,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排着队去植物园参观。

看看图,你想知道什么?那么带着问题先去读读课文“12失物招领”(出示)。

读课题,读准“失”的字音。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给觉得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同桌交流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3、全班交流。

学生互相提醒容易读错的字,引导学生读准生字的音:“才”是平舌音;“准”、“双”、“专”是翘舌音;“请”、“同”是后鼻音。

4、学生自由识字。

a、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当小老师领读.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同时介绍一下自己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b、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人教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失物招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失物招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配有两幅*图。

课文记叙了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同学们乱仍垃圾,被张爷爷提出批评的事,告诉同学们要增强环保意识,保护环境,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2、教学目标
(1)认识“失”“准”等14个生字,并加以运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出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环保意识教育,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字加以应用,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4、教具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②小黑板③小同学图像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导读启思,图文对照,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学。

2、学法:让学生借助拼音读文识字,利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读练生字,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进行感情朗读。

三、说教学程序
(一)情景导入,揭示题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学习内容如果发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出愉快的情绪和清冽的求知欲。

教学一开始,教师说:小朋友我们班的值日生拣到了两块橡皮,请丢失的同学到我这儿来认领,接着出示课题,释题,然后问: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样设计导语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未完,继续阅读 >
投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