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区二小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23童的发现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23童的发现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设:觉得很有趣、不可思议……
2。让学生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作者对于他的“发现”,自我感觉怎么样?
预设:他为自己的发现感到自豪、快乐……
三、指导生字
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易读错的字。
(1)“嘿”是语气词,要结合语境读出它的语气。
(2)“祸患”可以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如“祸害"“患难”。
(2)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4)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1)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
6.引导学生交流:在你的童年时光里,有没有过什么“发现”?小组自由交流。
7.总结:《童年的发现》这篇文章让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的一件趣事。通过交流,我们发现,无论是内容上,还是语言上,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份童真、童趣。
◎板书设计
打电话教案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第13自然段中,“想啊想啊……这就跟……"这样的语言充满童趣,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我”被老师轰出教室的时候,心理活动特别丰富,一会儿想到同学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发现”一定会哄堂大笑,一会儿想到自我安慰的理由,充分体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体现了儿童独有的可爱与幽默。
追问:“还不笑塌房顶”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3)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1)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2)擂台赛: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1.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1)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3)“窘"是后鼻音,读的时候需要注意。
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给学生充分静心读文的机会,让学生借助“学习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四、解密“发现"过程,交流有趣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梳理探究的过程。
(1)课件出示学习任务单:
①找出文中写探究过程的语句读一读。
②把相关内容概括成简单的一句话或短语。
③在纸上画出探究过程图。
2.追问:这个发现经历了如此漫长的探究过程,其结果怎样呢?
与进化论的观点一致。
3。从这个探究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体会到了作者执着探究的精神。
4。小组合作,交流课文中有趣的部分。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教师提示学生读出“我"自豪又似乎在跟人逗趣的语气,体会作者的幽默风趣。
(2)让学生默读课文,在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作批注。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相关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课题过程中,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种类少到种类多逐渐变化发展,这就是进化论学说的观点。有一位小朋友却在9岁的时候就发现了类似的规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小朋友,了解他童年的发现。(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
23.童年的发现
1.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3。能找出自己觉得有趣的部分,结合生活实际,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1。能说出“我”关于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是从哪里来的等问题的“发现”,以及“我”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虽然说同学们会嘲笑自己,但话里话外也透着一股自豪。
进一步追问:“我”是怎样自我安慰的?“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我”用很多科学家因重大发现也会受到驱逐、迫害来安慰自己,意思是“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提示:在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因有重大发现而被驱逐、迫害的科学家为数不少。“我”把自己和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放在一起说,是一种夸张的、自嘲的表达,这也是风趣幽默的一种体现。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对各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如,当某一小组学生概括得不够简洁时,教师可以先示范某一部分内容的概括,供学生模仿;当学生遗漏了某一探究过程时,可提示学生读读课文相关内容。
(3)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后,组织全班交流,让各组展示探究过程图。
梦中飞行—求教老师—痴迷于研究—想出了眉目
二、借助学习提示,自主阅读课文
1。出示学习提示,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
(1)提问:“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预设:是“我”在九岁时发现的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追问:对于作者的这个“发现”,你有什么看法?
(3)小组交流,结合批注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部分有趣.教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体会,教师相机点拨。
关于梦中飞行的描述,特别生动、具体,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孩子的天真跃然纸上。
求教老师的部分,“我"和老师一问一答,显得“我”特别急切,可以感受到“我”强烈的好奇心和迫切想要把问题探究清楚的心情,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