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
期中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
1.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2.中国人发明的风筝(古称鸢)是世界上公认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描述:“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声如筝鸣”指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回声
3.如图所示是我们经常看到的禁鸣标志,中心城区实行禁鸣喇叭,请你在下列方法中,选出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4.在比较材料隔声性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把声源用不同材料包裹好放进鞋盒里,小明逐步远离声源,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应该选用音叉做声源
B.小明逐步远离声源,他所听到的声音发生改变的是响度
C.该实验对周围环境的声音没有要求
D.实验中测得的距离越远,对应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
5.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白色光屏上,在AB间形成彩色光带。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最早通过该实验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B.A处外侧应是紫外线,其显著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C.B处外侧应是红外线,把温度计玻璃泡涂黑放在这里,其示数上升得更为明显
D.在光屏与三棱镜之间放一块黄色玻璃,光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黄色6.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A.
B.
C.
D.
7.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又叫汽车平视显示系统,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仪表竖直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透过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是虚像
B.这个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C.像比驾驶台上的仪表显示器要小
D.挡风玻璃必须与驾驶台成45°角放置
8.光纤通讯中光在玻璃纤维中的传播情况是光线每次由内层玻璃芯射向外包层的分界面时,均要发生反射,从而使光在不断的反射中沿内层玻璃芯向远处传播。
当增大入射光线AB的入射角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D光线的入射角将增大
B.D点将要向右侧移动
C.BCD的夹角将变大
D.信息传输的时间将变长
9.为了探究小孔成的像与物体对比正倒、左右的关系,小明准备制作几个发光字来进行实验,其中最适合的是()
A.B.
C.D.
10.如图甲所示,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当慢慢往茶碗中倒水时,就会发现碗中原来还
藏着一枚硬币,如图乙所示。
能够正确反应硬币被人眼看到的光路图是()
A.B.
C.D.
11.如图甲所示是公共场所的宣传投影灯,装在高处的投影灯照在地面上出现图案,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图案是光在地面发生了漫反射
B.该投影灯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
C.调小镜头与图片的距离图案变小
D.地面上看到的是放大的虚像
12.光刻技术是现代半导体集成电路的关键一环,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光源发出强紫外光,调整镂空掩膜版和缩图透镜之间的距离,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清晰的像,从而实现纳米级集成电路的“雕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B.此投射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
C.缩图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若将掩膜版靠近缩图透镜,为成清晰像,应将硅片远离缩图透镜
13.图中点划线表示某一凸透镜的主轴,但未标出透镜位置。
一物体放在a、b两点间,某观察者观察到放大正立的像。
当物体从a移向b时,发现正立的像逐渐增大。
下列关于凸透镜L的位置及焦点F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a、b间
B.L位于b、N间,其左焦点F位于M、a间
C.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a、b间
D.L位于M、a间,其右焦点F位于b、N间
14.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将蜡烛向右移动,如果要保证光屏上还是成清晰的像,我们应该()
A.向水透镜中注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
B.向水透镜中注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小
C.从水透镜中排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大
D.从水透镜中排水,此时水透镜的焦距变小
二、填空题
15.如图,某同学在跳绳时听到“呜…呜…”声,这是绳子引起周围空气而产生的,绳子转动越快,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越高;声音的通过传入我们的耳中。
16.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噪声被称作“隐形杀手”,环保部门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环保部门禁止商店、小贩使用高音喇叭宣传商品,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
公共场所应轻声交流,“轻”是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7.某超声波测速装置工作时,它可以定向发出超声波。
一辆汽车始终在装置的某一方位上沿直线行驶。
如图所示为装置屏幕,屏幕上方有标尺,P1、P2是装置发出的相邻两次超声波信号,其时间间隔为0.6s,n1、n2是P1、P2由汽车反射回来后装置接收到的信号。
设装置匀速扫描,请根据下图所示分析处理下面两个问题:
(1)汽车是朝着装置行驶,还是远离装置?;
(2)当P1信号传播到汽车时,汽车距装置多远?m。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18.如图所示,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
的。
在这些色光中,红、、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图中能
使荧光物质发光的光在(①/①/①)处。
19.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m/s。
为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地球上用激光测距仪向月球发射激光,测出激光往返月球的时间约为2.56s,则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约是m。
20.如图所示,物体AB长1.6m,平面镜CD长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
物体通过该平面镜成的像高度为m;物体AB靠近平面镜CD时,物体AB的像
(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CD,物体AB的像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如果物体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经过2s后,像到物体的距离变为m。
如果平面镜CD竖直向上移,则物体AB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选填“向上”、“向下”或“位置不变”)。
21.如图所示为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与液面的夹角为30°,且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相互垂直,这个现象中,光的传播速度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折射角是(填度数)。
如果让入射角变大,那么折射角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雨后天晴的午后,海上出现了美丽的彩虹。
正在海滨游玩的小明发现后用照相机对彩虹拍照,彩虹在照相机上成一个立、缩小的实像。
小明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了近视眼,他的晶状体成像光路图应为甲、乙两图中的,此时他应该佩戴透镜进行矫正。
三、综合题
23.光电鼠标的原理就是利用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鼠标垫,反射后经凸透镜再进入鼠标的光学感应器(相当于光屏),用以记录移动动作,以此捕捉移动位置的不同画面。
图中光学感应器、凸透镜、发光二极管等元件固定在鼠标内。
(1)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照射在粗糙的鼠标垫上时会发生(选填“镜面反射”或“漫
反射”),光线通过透镜时发生(选填“反射”、“折射”或“直线传播”);
(2)若成像透镜距鼠标垫7mm,光学感应器距成像透镜3mm,则在光学感应器上所成的
像是(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3)当鼠标向前移动时,感光器件上的像相对于光学感应器在向(选填“前”或“后”)移动;
(4)将鼠标离开鼠标垫一定高度后悬空向前移动时,电脑显示器上的光标并不移动,是因为像成在光学传感器的(上/下)方,而且所成的像(变大/不变/变小)。
四、作图题
24.作图
(1)如图,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A B;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摄影师看到太阳在湖水中的像的光路图;
(3)图中F是透镜的焦点,ab是烛焰发出的两条光线,请作出它们通过透镜后的出射光线。
五、实验题
25.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陈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
①用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传入到人耳的;
①拔出两个食指,保持衣架的位置不变,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传入到人耳的,和第一次相比听到的声音响度变(选填大或小);
(2)如图①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①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①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响度将会逐渐,并由此推理可知。
26.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入易拉罐中。
(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成像更清晰,最好将圆筒的(A/B)端蒙上半透明薄纸制成光
屏来进行探究;
(2)如果小孔前方有一支蜡烛的烛焰从B向A观察如图乙状,则在半透明薄纸上看到的像可能为图中的(填字母);
A.B.
C.D.
(3)小明发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移动内简改变半透明薄膜离小孔的距离,像的大小会发生改变,于是他测出了小孔到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不同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
从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薄膜离小孔越远,像越(大/小);根据数据进一步判断:当半透明薄膜距小孔7cm时,像的高度是cm;
(4)如果将原来Δ形的小孔改成①形的小孔,在半透明薄纸上像的形状(会/不会)改变。
27.小伟同学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小伟实验时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将蜡烛1放在A位置,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拿一支相同的蜡烛2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1的像完全重合时,该位置记为A′;
(3)移去蜡烛2,将光屏放在A′位置,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1的像,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
(4)改变蜡烛1的位置,重复步骤(2),可得像与物位置的对应关系如图乙,由此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5)将图乙中C处的蜡烛沿直线CC′向玻璃板方向移动2cm,此时像与物之间的距离是cm,像的大小的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变大、变小);
(6)小伟看到自己的手表与同桌的相同,于是小伟突发奇想:用两块相同的手表替代A、A′处蜡烛,正立于玻璃板两侧,如图丙所示。
此时A处手表指针指在9点整,那么A′手表的指针应调至点才能与A处手表指针的像完全重合;
(7)另一小组在做该实验时发现点燃的蜡烛A,同时出现了的两个像,其原因可能是所选的玻璃板较(填“厚”或“薄”),通过测量发现两像间的距离为1cm,则所选玻璃板的厚度为cm。
28.如图所示,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
(1)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
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这样做的目的是研究;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让一束光AO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AO的路径,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选填“镜面”或“漫”)反射;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目的是探究;当一束光沿NO方向入射到平面镜时,反射角为度;
(4)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后,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BO射到O点,反射光将沿图中的OA方向射出,这说明光在反射时,。
29.学习了透镜的知识以后,芳芳借来了爷爷的眼镜片进行了探究光学成像实验:
(1)如图1所示,太阳光经过镜片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判断,爷爷佩戴的是(选填“近视镜”或“远视镜”),由图可知,该透镜的焦距是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中心、光屏中心在透镜的上;
(3)如图2,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
(4)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在透镜位置不变时,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5)芳芳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刻度线处,此时(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接收到清晰的像;
(6)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选填“上”或“下”,下同)移动;若要使像回到光屏中央,可以进行的操作是将透镜向移动;
(7)某小组同学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另一侧将光屏沿主光轴远离透镜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