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中心水域景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区中心水域景观雨水集蓄利用及水处理方案
一、综述
水域景观蓄水功能和保证水面水质,即达到居民审美游赏的需求和水域的特殊功能,真正将“自然环境和人类的休闲娱乐、文化和艺术等和谐相交融”的设计理念得以实现,其二:依据《公园设计规范》《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小区适宜人亲水活动水深宜0.35米,而与之相类同的小区水域深0.6米~1.5米,围绕水域展开赏水、亲水等活动,小区中心水域安全问题将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这一切将是本案设计的切入点。

二、景观水域特点
1、水域规划范围为自然带状,总长约139米,最宽处约36米,水域面积约4400平方米。

2、水体的主要功能是蓄水,满足景观和小区绿化需要,补充消防用水。

水体中设置了一些木
栈桥、亲水平台和景观桥。

3、水体的水源为雨水收集,水体基本是死水。

4、由于该地区飘尘较为严重,每年会在池塘低部形成2cm以上的悬浮状淤泥层,即使没有大
量污染源进入,水体也会恶化,影响观赏效果,一般高湿季节半个月水体就会滋生绿藻水体,能见度下降,甚至呈现褐色并出现青苔漂浮物。

三、雨水集蓄利用
设计思路:把雨水工程与建设工程的景观水池等设施合并建设为统一的储水池,把草坪绿地建设为雨水的支流设施。

**地区雨水分布不均匀,降雨量相对比较集中,原则上应根据采集到的该地区2003~2005三年来降雨资料进行模拟计算确定雨水集蓄。

**地区2003~2005近三年降雨,80%的降雨分布在雨季6~8月份,年降水量平均574.2mm 和蒸发量平均766.4mm。

根据该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资料模拟计算,本小区景观水域规划面积约4400平方米,夏季日蒸发量约0.036~0.048m,夏季平均月蒸发量约1.08~1.44m;夏季月降雨量约2.58m。

冬季日蒸发量约0.008~0.014m,冬季平均月蒸发量约0.24~0.42m;冬季降水量约0.44m。

本案设计依据全年蒸发量1.5~1.9米,按照《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复合土工膜池底做法,构筑有效的防渗体系,控制包含垂直渗漏及侧渗水量,水体容积率日渗水量为0.2%计算,每天渗水约5mm,全年总渗水量约为1.8m,根据以上数据推算夏季最高蓄水量设计为1.10~1. 32万立方米,减去蒸发量和渗水量实际蓄水量为1. 31万立方米(正常水位2.97米);冬季设计蓄水量约为0.66~0. 88万立方米,减去蒸发量和渗水量实际蓄水量为0.6万立方米(正常水位1.27米),基本上可到达本案小区水系景观常年有水,满足生态、小区绿化灌溉用水。

四、防渗体系与湖底做法
在人工湖防渗工程中,土工膜是整个工程中的关键材料。

其厚度的控制范围在0.3~0.6mm,幅宽为4~6m。

土工膜铺设范围,应超过渗漏范围上下左右各2~5m。

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选用0.5mm厚的为宜。

在复合土工膜的选用方面宜选用的规格为一布一膜即300g/0.3mm为宜。

其基本的结构为基底承力层、土工膜、细土保护层和覆盖材料组成。

在人工湖防渗施工中,防渗体系方案的比较确定,几种不同形式的防渗措施适用于不同的条件,可以几种方案相互结合使用。

(1)浆砌石砌体与土工膜相结合,其基本的施工方案为土工膜由墙后兜起,形成一个整体的防渗体系,其原理象一个"盆"以达到防渗的目的。

(2)由砼墙体作为湖区的水平防渗,土工膜为湖底防渗,柔性土工膜与刚性砼防水相接形成封闭的防渗体系,既达到了防渗的目的又起到了岸墙加固的作用。

(3)细土保护层采用粘土,阻止渗水流速,池底淤泥控制在30厘米左右,基本可达到不渗水效果。

具体防渗施工流程技术要求应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范、规程执行:
SL 267-2001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SL/T231-98 《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T 191-9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D266—88《土坝坝体灌浆技术规范》
SL 174-96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
SDJ210—83《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五、湖岸深度和驳岸处理
湖断面的处理和驳岸的处理有密切的关系。

湖断面处理的关键是要设计一个能够常年保证有水的湖体及能够应付不同水位、水量的河床,这一点对于北方城市的水体景观尤为重要。

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平时水体水量很小。

但夏季暴雨来时淹没湖岸,从防止雨水急速溢出,达到蓄水的要求出发需要较宽的河道断面,但一年内大部分时间水体缺水,景观很差。

为解决这种矛盾,湖岸深度设计为3.5米,并采取一种多层台阶式的断面结构,使其中心水域夏季正常水位2.97米,冬季正常水位1.27米,常年可以保证一个连续的蓝带,能够为鱼类生存提供基本条件,中心水域两侧为2.5米宽、深度0.5米的水生植物净水过滤带,同时具有安全警示和植物观赏作用,可达到景观和功能的合二为一,湖右岸卵石漫滩和左岸荷香观赏池与水生植物景观带接触,整个水体具有较好的亲水性、适于休闲游憩,同时满足小区居民亲水等活动的安全。

这将是本案设计的一大特点。

美国加州山裘斯格达鲁普河滨公园设计,即在河道断面处理上采取了多种形式:它根据河道断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案湖驳岸处理吸纳国内外优秀设计理念,具体方案如下:
1、生态驳岸的选择
在水体西区湖的右岸腹地较大的水域处,采用自然缓坡成卵石漫滩之态,以保持水岸自然状态和情趣,配合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湖岸的目的。

在两者之间利用较大体量散布置的卵石和水生植物形成安全的屏障,自然卵石滩将为居民和谐地展现从林地到水岸延展的自然环境形态,丰富居民亲水活动空间。

沿岸种植以柳树为基调树种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生长舒展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加之其枝叶柔韧,顺应水流,增加护堤的能力。

我国传统的治河六柳法即是这方面的总结。

2、褪台阶式人工自然驳岸
在水体西区会所前湖的左岸腹地较小的湖段,对于安全要求较高,采取台阶式的分层建造挡土墙处理,确保大的抗水能力。

在护堤的基础上制成梯形箱状框架,种植荷花形成夏季三级赏荷景观台,一级赏荷,二级亲近荷花,三级利用荷花形成阻止直接靠近水深区域,起到一道水生植物安全屏障,三级逐级落差0.6米,沿二级荷花池修筑亲水和亲近水生植物木栈桥。

其他季节通过循环水形成三级跌水景观。

3、垂直砌石驳岸
结合叠级亲水平台和栈桥,西岸采用垂直砌石驳岸,在箱状框架内埋入大柳枝、水杨枝等;邻水则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使其在缝中生长出繁茂、葱绿的草木。

是为居民提供青年活动的场地。

4、水生植物种植驳岸
根据安彩小区水域景观概念性规划的道路布局,考虑到水体东区域狭长水面不宽,只作为观赏为主要功能,在湖的右岸采用台阶式驳岸结合水生植物种植,扩展水体视觉深景效果,左岸相临的沿岸园路,采用水生植物种植驳岸,以确保居民的安全性。

六、水体净化
居住区水景的水质要求主要是确保景观性(如水的透明度、色度和浊度)和功能性(如养鱼、戏水等)。

水景水处理的方法通常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3种。

1、水体净化的前提条件
1.1水域的生态净化功能是系统不可或缺的环节,生态人工湿地运行费用低,管理方便,一般采用以水生植物为主的宏观生态系统,要求水草面积占到水域面积的三分之一。

安阳地区季节性变化明显,由于水面积不大,远达不到水生植物为主的生态方式进行水处理,由此水的处理还
须通过微观生态系统进行水质的自然净化。

1.2 观赏鱼类的放养应充分考虑饵类的种类和投放量,由于投加的饵料一般只有5%被鱼类利用,大部分以污染物进入水体,随着水体的蒸发,污染物必在水体中富集积累,导致水体绿藻滋生,甚至产生恶臭。

1.3 补充水源设计污染源应严格控制,以防污染物的夹带进入,建议以人工湖的水另作为绿化浇灌和清扫用水,可以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部分转移,以降低水处理成本。

2、水体恶化的原因
2.1 水体中的磷
贫营养湖是清澈的、水温较低的湖泊,磷的含量通常小于0.01mg/l,有小量的大型水生植物,很少或没有藻类的存在。

但是一般水体都难保持很低的磷含量,甚至自来水里的磷含量都是超标的,特别是养鱼的水体磷大量超标,藻类将会大量繁生,因而不关采用何种措施都必须解决磷超标的问题。

2.2 水体的含氧量
传统的流水不腐说服,实际是通过高浓度的氧来强化微生物的作用,使之水体的流动及层流交换水体的均质平衡,健康湖泊的各个区域内溶解氧的含量都在一个安全的水平,最小的为4mg/l。

2.3 水中无机悬浮物的影响
水中无机悬浮物是水体观感的重要因素,其包括藻类、悬浮的有机泥和无机泥,前者可通过生态净化去除,无机泥是不能去除的,由于他们的比重接近水和鱼类活动影响一般是不能沉淀的,因而必须强制过滤进行脱除。

3、水体净化方案
根据水体恶化的原因及水体净化的前提条件,结合水域景观设计和人的活动参与性,本案采用水体强力增氧和制造活水流,建立微观生态系统(抑制藻类泛滥)和过滤去除水中悬浮物三个措施来改善水质,提高水体透明度,达到国家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C类要求。

(注:A类:主要适用于天然浴场或其他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B类:主要适用于国家重点风景游览区及那些与人体非直接接触的景观娱乐水体。

C类:主要适用于一般景观用水水体。

)由此注重实现生态化、人性化即实用有美观的水域景观,注重人与水、人与生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注重水位变化下的景观效果,使之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丰富居民水域活动,形成本案水域景观设计特色。

3.1 水体强力增氧和制造活水流
强力曝气增氧循环系统,用于对江湖、水库等天然水体的水质净化,可去除有机污染物和黑臭藻类水体,改善水色和透明度,减少底泥内源污染,其设备潜水型曝气机,采用高效潜水
式电机静音运转对环境无任何影响,它的安装喷射角可在上下60度范围内随意调整,不会将底泥搅起,具有曝气混合推流多重作用,提水失曝气机迅速增加水中溶解氧推动水池循环,使水体中硫化氢、氨、氮等污染物到水面,溢出水体,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抛洒的水道具将呈现水景中的涌泉,喷射奇特效果,结合水体中心景观桥,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沿桥两侧向外抛出的水帘的营造,丰富桥的景观和功能性,同时为居民提供一处独特的亲水活动,并起到激活水面补充水源和桥本身安全警示多重效果。

3.2建立微观生态系统(抑制藻类泛滥)
在强力曝气增氧循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微观生态系统,可以有效解决水体营养问题。

由于很多景观水体人为污染较为严重,可能半年后出现水质恶化现象,甚至有异味,因而需要科学合理的使水或具有持续自净和紧急修复的作用。

其设备生物过滤系统能根据具体应用环境使微生态系统达到理想的平衡,对水生动物污染的污水进行控制与生物净化,并对污水和富营养化的水体起到生物过滤和生物转换的关键作用。

3.3 过滤去除水中悬浮物
水中的无机悬浮物只能通过或气浮方式去除,同时去除藻类残体,降低水中的磷含量,控制藻类生长,系统过滤设备可保证水质,水体无异味,底泥无腐败气体,水族生物无异常死亡现象,无藻类滋生现象,水体能见度0.6~1.0米。

3.4 雨水排入净化处理
本案通过小区道路雨水管网,在雨水集中排放到湖内前,首先沿临水域道路外侧设置环形明渠,利用明渠汇集雨水沉淀、净化后,由水域东部地形较低处通过污水过滤网排入湖内。

作为明渠并结合中心水域两侧水生植物净水过滤带,将避免该区域地表水直接冲入湖体,污染水质。

这种敞开式排水道,以仿木材料做边,底部铺设天然石材,与自然的环境和谐统一。

以达到丰富绿地景观又置一景,形成水域景观又一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