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团队对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团队对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改善作用
胡君;蓝醒琼
【摘要】依循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将240例空巢老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后者给予社区心理卫生服务。
比较两者干预前后各项量表评分。
观察组经干预后其SF-36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
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SCL-90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
组间比较,干预后,观察组SCL-90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团队对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具改善作用,具推广意义。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6(027)010
【总页数】2页(P1835-1836)
【关键词】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生活质量
【作者】胡君;蓝醒琼
【作者单位】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690;东莞市凤岗镇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6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95.6
“空巢”为当前我国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由跨地域社会流动情势加剧及人口政策变化所致,其指向群体为老人,社会将该类群体命名为“空巢老人”,即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生活,独守老巢的情
况[1]。
多项研究表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水平均不及家庭和睦者[2]。
故而,采取合理的医护措施来改善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12个分站的240例空巢老人为研究对象,每个站点20例。
纳入标准:各站管辖范围内年龄60岁及以上的空巢老人;意识
清楚,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可独立接受并完成问卷调查。
排除有精神病史者及认知障碍者,剔除半年内接受放化疗者,重症及终末疾病患者不予纳入。
其中,男138例,女102例;年龄60~88(72.2±2.4)岁。
依循随机平均
分配原则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0例,两组患者于性别构成及
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为:为空巢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告知其有问题同社区服务人员联系。
团队人员每月定时电话随访了解对方身心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护理建议。
观察组接受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主要内容包含:(1)合理用药指导。
服务团队追踪随访督促患者准确、按时服药,并说明坚持服药的重要性;(2)心理护理干预。
建立“夕阳乐空巢老人俱乐部”,每月举办一次心理健康宣教讲座及心理咨询讲座,由心理干预团队定期组织空巢老人参与;(3)一般性支持治疗。
多同空巢老人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其生活烦恼,发现其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劝慰、建议、激励等方式缓解其心里郁结,帮助他们建立生活信心,由此构建良好的交流关系;(4)行为治疗。
根据空巢老人身心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放松训练、心理小游戏等心理干预措施开展心理辅导;(5)社会支持。
针对行动不便空巢老人,由团队人员上门进行用药指导,提供输液、换药、中医药老年服务。
为空巢老人留存分片管辖全科团队联系方式,告知其遇到意外可及时联系;(6)家庭支持。
鼓励其家属及亲人定期与空巢老人电话联系及探视,加强情感交流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1.3 观察指标所有研究对象接受为期1年的医护干预。
于干预前后接受问卷调查,包含: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社会支持评
定量表。
以干预前后两组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为观察组指标[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录入核对表格数据,以统计学软SAS9.2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检验方法采用t/χ2检验,P<0.05统计学意义。
2.1 健康状况及社会支持评定情况分析经干预后,观察组健康状况评分及社会支
持评分均显著优于干预前,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干预后各项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症状自评情况分析两组经干预后,心理症状均有好转,前后比较差异皆具有
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干预后症状自评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空巢老人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数量达2340万之多[4,5]。
其中多数因长期独居,离岗退休后同社会接触机会减少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加之随年龄增长其各项生理功能衰退,身体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热点[6]。
既往有研究证实,针对社区空巢老人给予电话随访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质量,提升其身体健康水平[7]。
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主要进行电话随访了解空巢老人身心情况,进而给予相应护理建立。
观察组主要采用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旨在于通过合理用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及行为治疗等多种形式的全科模式心理干预式服务来提高空巢老人的自理生活能力[8],调节其心理不良情绪,从而达提升社区空巢老人身心健康质量的目的[9]。
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三者SF-36量表、SCL-90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经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均改善明
显(P<0.05)。
可见,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有助于改善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状态。
组内比较两组经干预后各项指标评分情况,观察组SF-36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评分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SCL-90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提示说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同常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相比较,于提升空巢老人健康质量方面更具优势性。
本次研究观察组所采取的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由社区全科模式心理团队共同完成,国内于此方面研究较少,各类文献资料馆中尚无研究先例,故而,本次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但本次研究未能对三种量表进行多维度或多因子探讨,致无法明确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对于空巢老人身心健康改善效果良好及不佳方面,实乃此次研究不足之处。
需于后期再行扩展研究,细化量表统计。
综上所述,针对空巢老人群体,给予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可提高其生存质量、心理健康程度及个体的社会支持度,有助于改善其身心健康质量[10]。
可见,社区心
理卫生服务可作为今后制定社区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管理模式的客观依据或常规模板,值得推广。
【相关文献】
[1]田苹,程爱东,周晓萍.牛街地区空巢老人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0,
8(4):478-479.
[2]尹志勤,陈丽莉,涂海霞,等.温州市农村空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及社区卫生服务意愿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 39(1):59-61+69.
[3]魏建群,程瑛,罗菊英.社区退休空巢老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 23(10):1593-1597.
[4]李翠翠,江珊,杨婷婷,等.山东省城乡空巢独居老人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5,31(12):1587-1589.
[5]王芬芬.社区空巢老人慢性病患病状况及中医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 21(4):352-353.
[6]孙艳春,赵文兰,万崇华,等.昆明市空巢家庭与核心家庭成员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J].现代预
防医学,2015, 42(23):4310-4313.
[7]孙菲,汤哲,何士大,等.北京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
16(12):912-916.
[8]陈艳明,王芬芬.社区空巢老人中医预防保健知识知晓情况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2):141-143.
[9]何华敏,胡春梅,胡媛艳.重庆市不同地区居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现状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11, 27(3):293-296.
[10]冯姝,孙娜云,张雯露,等.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心理疾病识别能力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4, 30(5):56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