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试卷
灿若寒星 整理制作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二)
七年级 语文 试卷
考试时间: 100 分钟 满分:100 分 命题人: 审核人:
注意事项:必须用钢笔或圆珠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置上,否则答案无效。
一、默写(共16分)
1. ,青山郭外斜。
2. 开轩面场圃, 。
3. ,初日照高林。
4. 曲径通幽处, 。
5. 商女不知亡国恨, 。
6. 莫言下岭便无难, 。
7. ,天光云影共徘徊。
8. ?为有源头活水来。
9. 常记溪亭日暮, 。
10. 海日生残夜, 。
乡书何处达? 。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2. 子曰:“ , ,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 13.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
”
14子曰:“贤哉,回也! , , ,
, 。
贤哉,回也!”
1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 , , ,不逾矩。
” 16 ,水面初平云脚低。
17最爱湖东行不足。
。
18. ,小桥流水人家, 。
19.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
20.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廓了, 。
二、阅读(共54分)
(一) 阅读《虽有嘉肴》,完成下列问题。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姓名: 班级: 座位号: ------------------------------------------------- 装 -------------------------------- 订 ----------------------------- 线 -------------------------------------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21、填空:(2.5分)
本文节选自《》(《》),又名《》,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论著的选集。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5分)
嘉肴
..()()自强.()兑.命()学.学半()
2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6分)
⑴虽.有嘉肴()⑵弗.食()⑶不知其旨.也()
⑷不知其善.也()⑸然后能自强.也()⑹虽有至.道()
⑺教学相长.()⑻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⑼教然后知困.()⑽然后能自反.也()⑾学.学半()⑿其.此之谓乎()24.翻译下列句子。
(2分)
⑴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
译
⑵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
译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下列问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25、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字,是___代文学家。
(2分)
26、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分)
2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6分)
⑴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岁:)
⑵棹数小舟,曳铁钯(棹:曳:)
⑶湮于沙上(湮:)
⑷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颠:)
⑸一寺临河干(临:干:)
⑹山门圮于河(圮:)
⑺求石兽于水中(求:)
⑻尔辈不能究物理(究:)
⑼可据理臆断欤?(臆断:)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3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翻译
⑵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
译
⑶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翻
译
(三)、阅读《智子疑邻》,完成下列问题。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9、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30、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⑴不筑,必将有盗。
翻
译
⑵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
译
⑶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
译
(四)、阅读《塞翁失马》,完成下列问题。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3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字。
(3分)
善术.者()亡.而入胡()将.胡骏马而归()居.数月()人皆吊.之()家富.良马()
32、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翻
译
⑵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翻
译
⑶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翻
译
33、本文是蕴含的道理是:
,成语“,”就出自本文。
(3分)
(五)、阅读《揠苗助长》,完成下列问题。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34、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分)
⑴谓.其人曰()
⑵其子趋.而往视之()
3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⑴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翻
译
⑵苗则槁矣。
翻
译
3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2分)
(六)、诗歌鉴赏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7、《观沧海》作者曹操,是时家、家、。
(2分)
38、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1分)
39、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实景,然后写虚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
人。
(3分)三、作文(共30分)
__ ____年后的我
要求:⑴补全题目⑵想象要丰富合理⑶不少于600字
[构思点拨]
应注意四点:一是根据现实中“我”的性格、“我”的外形、“我”的生活环境推测“我”未来的生活景象。
二是在想象的故事情节中表达“我”的愿望、“我”的理想。
三是注意刻画生活细节及“我”的形象,将文章写得真实可信。
四是要真切抒发自己的感情,将文章写得真切感人。
200
400 600
答案
一、1~20略
二、
(一)
21、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
2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jiá)(yáo )自强(qiǎng )兑命(yuâ)学学半(xiào )
2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②虽:即使②弗:不
③旨:甘美④善:好,妙⑤自强:自我勉励⑥至:达到极点
⑦长:促进⑧是故:因此⑨困:不通,理解不了⑩.自反:反省自己⑾强:勉励⑿学:教⒁其:大概,表示推测
24、翻译下列句子。
(5)因此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才能知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
(6)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知道自己有不理解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二)
27.⑴靠近⑵倒塌⑶经历⑷只
28.⑴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
⑵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
(三)
29、雨:下雨。
筑:修补。
亡:丢失智:以……为聪明
30、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
那家人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而怀疑邻家的老人(偷了东西)。
(四)
(31)术:术数,推测人事吉凶祸福的法术,如看相、占卜等。
这是迷信活动。
亡:丢失。
将:带领。
跛:瘸腿。
(32)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成了瘸腿。
在边塞居住的人,十个就有九个死的(大多数人都死了)。
(33)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福祸相依,富贵时要有危机感,落魄时要有乐观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五)
34、⑴告诉,对……说⑵快步走
35、⑴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
⑵禾苗已经枯萎了。
3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
(意思相近即可)
(六)
37、三国;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3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9、观;;宏伟的政治抱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