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嘉定二模作文讲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嘉定二模作文讲评
题目:
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不畏危险追寻自由(60分)
嘉定一中高三1班何文婷
人们常说,若为自由故,生命爱情皆可抛,由此可见人们对自由的看重。

自由有多重要?一个人有了自由才能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一个国家有了自由才能保护自己的主权。

鲁迅先生曾说:“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若是没有自由,人就会陷入“牢笼”,诚然这“牢笼”或许给了你一方安稳的天地,但自身也被局限其中,不可逃脱。

因此,我们要挣脱牢笼,不畏危险,追寻自由。

我们不能贪图片刻的安稳而放弃自由。

我想鲁迅先生在说出这句话时是十分沉痛却又抱有坚定决心的。

清政府出于自己保守的心态闭关锁国,贪图安稳。

甚至在列强已经用大炮轰开了中国大门时,妄想签订不平等条约来谋求片刻安稳。

而这片刻安稳的代价便是自由。

国家的主权被侵犯掠夺,人民的尊严被洋人才在脚下,这就是失去自由的残酷后果。

过分安稳只会给人的眼睛蒙上一层纱,让人难以洞察真相,直至最后才发现自己被禁锢了。

孟子也曾说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旦贪图安乐就会付出惨重代价。

然而在我们追寻自由的途中一定会遇到挫折危险,这
是无可避免的,只有这一条路可以向前迈进,人想要自由就一定要付出努力。

无论是学生的招生考试,还是成人的求职现场,只有自身能力的提高才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而自身的强化就需要经历些磨难。

国家要自由更要经历危险,美国的独立、新中国的成立、第三世界的进步,哪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流血。

但是这些都是值得的。

追寻自由的道路上必定会出现坎坷危险。

自由是如此的重要,如今的我们却忘却了鲁迅先生的这句话。

我在论坛上看到许多人高谈阔论:人生当安于现状,及时行乐。

在我看来,“及时行乐”在这些人的口中就是贪安稳的借口。

如果长此以往,大约世上就不会有创新,渐渐落后,失去珍贵的自由。

当然,鲁迅先生这句话中的自由并不是无拘无束,而是在道德法律的规范内的广大天地中的自由平等。

那些将自由看做圣旨任意妄为的是完全违背鲁迅先生的原意的。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贪图安稳,应该不惧危险地追寻自由。

【点评】
文章能对材料作理性分析,对“自由”“安稳”“危险”等核心概念有较好的把握,中心明确。

具体展开论述的过程中,说理逻辑性强,层次性丰富。

能从“不能贪图片刻的安稳而放弃自由”“追寻自由的途中一定会遇到挫折危险”等角度全面分析文章观点,也能关注现实社会的弊病,补充自由的内涵等,议论角度丰富,说理充分,内容充实。

从所用事例材料看,能着眼社会、国家、民族、历史等层面,选材恰当,视野开阔。

全文感情真实,语言简洁有力。

评为二类上。

安稳中束缚,危险中自由(63分)
嘉定一中高三2班李琬
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的确,当安稳成为一种束缚,唯有身处危险中披荆斩棘,方可重获自由。

(破题简洁有力,论点鲜明准确)
不难理解鲁迅先生为何要说这句话,当时的中国正是因为
闭关锁国,正是因为贪图这份安稳,步步退让,最终成为了任人宰割之食。

(阐明先生的话在当时的时代意义)为了安稳,我们有了不去做这不去做那的规定,这是自己加于自己的一种束缚。

而同时在这样的所谓安稳中,我们也磨灭了斗争的那一份锐气,折断了自由翱翔的那一双臂膀。

“逸豫可以亡身”,一味贪图安稳不仅自己囚禁自己,更是失去了追求自由的武器,何来自由!(点出安稳之实质以及选择安稳之危害)
为了自由,我们必要打破种种限制。

我们打破前人既定的规则,打破外在对我们的禁锢,更是要跨过自己内心的那一道坎。

而这条路必定是危险的,它会充满外界的质疑、打压,更有自身的那份不自信。

哥白尼的日心说经受了火刑的淬炼;居里夫人站上诺贝尔讲台冲破了时代对女性的局限;鲁迅先生以笔作武器,更有那革命战士们战场上的真枪实弹,都是在危险之中,方获自由。

更是在危险之中锻炼出了坚定的意志,一往无前的勇气去追逐自由,而他们心中更是有这样一份无畏与信念,价值与品格,于危险中自由。

(追求自由必会带来危险,但在危险中追求自由之意义所在,既是层层深入,又是正反对照,分析说理充分有力,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
可今日的我们呢?如同笼中之鸟,一边贪恋于笼中之食、富足安逸,一边又渴望于外面的精彩世界,妄想自由。

这是多么矛盾啊!感叹生活的无趣,却欲望丛生,畏惧自由的代价却又不甘庸庸碌碌一生。

(联系现实,点出现代人处在“安稳”“自由”“危险”中的矛盾心理,紧扣材料中的“贪”一词)
先生说,“只有这两条路”。

选择安稳就要甘愿放弃自由。

贪图安稳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安稳之中丢失了自我价值。

既选安稳就平心接受,平凡中亦有快乐,而前提是保有自我的自由。

而我们青少年,风华正茂时,怎可在安稳中将就束缚,耗费青春。

我们所要追求的便是打破常规,便是追求自由。

如若我们贪图安稳,社会便会在安稳中停滞不前,失去前进的动力,如若我们追求自由,社会便会充满活力,于自由中茁壮成长。

(本段第一层,论证选择
安稳亦要保有自我的自由;第二层提倡青年人打破安稳,追求自由。

有层进,又对论题进行了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

)然而危险中自由,我们要有不畏危险的勇气,要有不惧失败的锐气,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更要有自我信念、自我价值的坚守追寻!(从“怎么做”角度进行论证)
安稳中束缚,危险中自由。

无人愿做笼中鸟,但愿成龙,自由翱于九天之上!(再次点题,总结全文)
【点评】
本文是一篇非常典型而稳当的一类卷。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第一段引用材料后简洁有力的破题,也立出本文的中心观点;第二至四段为分析说理,第五段开始阐述观点之现实意义。

全文结构清晰明了。

本文亮点之处在于:一,首段简洁有力。

破题语句既是对材料的解读又是文章中心观点,简洁有力,是为凤头。

二,论证说理条分缕析,周密充分。

如第四段对“自由”与“危险”之间的关系分析相当深入,既点出了追求自由必会带来危险,又进一步指出在危险中追求自由之意义所在,层层深入,又形成前后正反对照,说理充分,是全文最精彩的段落;又如联系现实语段中,第六段针对现代人对“安稳”和“自由”的贪婪心理,论证中点出选择安稳亦要保有自我的自由,但作者更提倡青年人打破安稳,追求自由,整段论证有层进,又对论题进行了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

三,作者语言老到凝练。

如标题“安稳中束缚,危险中自由”的表达,用对句的方式凝练出材料中鲁迅一语的核心;又如文章主体段第三段和第四段的首句,结构相同,又从“安稳的危害”“自由的意义”两个角度紧扣材料点出两段的中心。

真正的自由
嘉定一中高三2班张安琪
房龙在《宽容》序言中记叙了一个沉重而引人深思的故事:在封闭的村庄中,富有勇气与探索精神的先驱者翻越高山险阻将外面的世界带回了村庄,却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斥迫害。

最终,
人们在自然灾害的威胁下被迫离开村庄,愕然发现外面的世界与开拓者所言一般无二。

面对封闭的禁锢,先驱者们冒着未知的危险前往外界,所追求的不仅仅是新事物,更是精神的自由。

鲁迅曾言:“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然而今天的我们似乎将自由太过理想化,却忽视了实现自由需要付出的努力与牺牲。

纵观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将我们拖着走,我们苦于疲惫,惰于奔走,便为自己的不作为和自私寻找借口,如今天人人嘴边挂着“平平淡淡才是真”,以此作为挡箭牌,贪图眼前的安逸享乐。

可一方面,我们又盲目地高举理想主义大旗,高呼自由,空喊自立,似乎只要做足了表面功夫,自由便会从天而降一般。

但自由从来不廉价。

卡夫卡说过:“人只有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无论是承担责任,还是冒着风险迎头前进都需要我们付诸实践,一味缩在套中只会使自己的灵魂和精神逐渐腐朽,时而高喊的自由只会成为一个理想化的笑话。

无论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斗士,还是打响法国大革命的人民群众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危险的道路,因为他们深谙这一道理。

在艰难困苦的抗争道路上纵然会出现无数的流血和牺牲,但最终迎接他们的,必将是鲜花和掌声。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又有多少还记得这些革命先驱者以生命证明的真理呢?我们为自己的怠惰寻找理由,遮掩自己心中脆弱而丑陋的一面,用物质来麻痹自己,却又假装向往生活,向往自由,欺骗他人也是欺骗自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真正的自由是敢于面对危险的勇士所追求之物,是为人民发声的先驱者的人生目标,是当今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奋斗、拼搏来获得的成就。

因此,放下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吧,去面对风暴,面对危险,面对真正的自由!
【点评】
本文得分60,个人感觉分数打高了。

本文除第一段紧扣鲁迅先生的两句话外,通篇在就“现代人高呼自由却忽视了实现自由需要付出的努力与牺牲”这一现象进行分析,仅能扣住题目中的“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句。

具体来看,第二段引出
社会现象,第三段对社会现象进行具体阐释,第四段用解放战争时期的共产战士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众为例,证明追求自由必然会经历流血和牺牲,从而来论证现代人对自由过于理想主义看法的可笑。

第五段指出现代人这一现象的实质,第六段则从正面阐释何谓真正的自由。

所以,本文判分应为三类中或上。

历危险,方得览天地(60分)
嘉定一中高三(5)班陈俊杰
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

只有这两条路。

”人与其他动物的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有思想,因而便有追求,追求的基本条件便是自由,古往今来无数起义与改革无非都是为了抵抗压迫,追求自由,尽管难免会有死伤,但真正挺直腰板的一刹那,就是人最崇高的信仰——自由结果之际。

因此,历危险方得览天地。

固步自封,贪于安稳使人堕落淘汰,丧失自由。

方仲永年幼便可写诗,众文人皆诧异其才能,然而其父却目光短浅,只看中眼前利益,妄于整日带仲永四处作诗换取钱财,一代神童也终限制在贫穷的村子里“泯然众人矣”。

若其父可以充分发掘仲永才能,虽然一家人本就不富裕,读书的费用更会使衣食成忧,但日后的才能绝不是只限于卖诗送作,而是干出一番伟大事业,让一家人声名远扬,也能献身仕途,步入更高处。

然而正是这种贪图安稳的心理,使人才华没落,局限于简单的衣食住行,终身如井底之蛙一般,难有成就。

真正的自由,虽然历经艰险,但回报值得人为之奋斗。

何谓自由?对常人而言,无所限制地到达各处,便是自由,但去往终点的路上必是布满荆棘的,自由是无数人奢求却望而却步的,没人会知道前方有什么,一切都是未知数,但正所谓“勇而行,方见天地之大”,陌生的环境或许令人心生恐惧,但正如那些探险家,经历危险之后的美景令人称奇。

越是陡峭的山越是壮丽,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更有甚者,已不再追求身形的移动,而是精神自由。

对他们而言,自由不再是追求,只要有了思想,那便有了自由。

科学家霍金全身仅能动一根小拇指,但他的思想早已超越地球,遨游于宇宙之中。

因此,自由不仅是在世间游览,对自然的奇妙的拍手称赞,更是探寻人生、宇宙的哲理。

人一日难行千里,思维的跨度却是无穷的,它能令人慢慢领略世界,小至一人一物,大至蓝天海洋,既包含有形的物质,又容纳无形的思想,这不更值得人称快吗?
可惜,现今大多数人不懂这一点,为小乐贪安稳,惑矣!难怪史铁生也说:“虽然我比别人少了很多,但我更加快乐!”
历危险,方得览天地,逐天地之上,乃得自由之真谛!
【点评】
本文有三大特点:
1.本文题目要言不烦,紧扣材料的中心,达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2.中心突出,紧扣题意。

首段对鲁迅先生的话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中心;中间五段从贪于安稳与追求自由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结尾点题,回扣中心,展示了历危险而览天地的美好未来。

3.语言在朴实中不乏文采与个性化,说理能力较强。

全文围绕材料,层层推进,具有思辨性。

不足之
处是论据的使用尚待斟酌,书写也应再加强。

另一种自由(63分)
嘉定一中高三(6)班沈涵宇
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当年,面对国家军阀混战,内外交困的局面,他的话无疑是个风向标,一语道出残酷现实和有限的选择,清醒了多少文化人。

直到如今,他的话依旧熠熠生辉。

是的,真正自由的人和优秀的人不会安于享乐、安稳
和舒适,他们认识到,唯有不断突破和超越自己,不惧将来,勇敢将梦想握在手中,才算一种广阔而浩大的自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力量。

安于享乐,驻足于眼前的舒适安稳,是一种狭小的自由,举目纵观历史,唐宋时期的太平盛世和繁荣过后,明清的统治者渐渐趋向于保守和对内。

随着思想的僵化和进步不前——“天朝上国”的思想便是最好的证明。

足够优秀了,走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便可高枕无忧了。

但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不曾停止过启蒙运动的推进,为了和平和民主,无数次的流血和政变成为沉重的代价。

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若不敢迈出这一步去顺应思想潮流的发展,那么最后只会落得更加悲惨的境地。

君主专制统治的弊端和腐朽将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所在。

因而,我们需充分认识到自我意识中所谓的“安稳”,不但是狭小的,有时更是一种枷锁。

这也应了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追求自由,需要责任和敢于冒险的精神和承担失败的勇气。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明白自由是需要去追寻的,而在这不懈的努力探索过程之中,本身也是一种自由,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中国近现代的救亡图存之路,艰苦和进步并存。

从最初仿效洋人制造器物,到深谙改革的重要性而推行维新变法,再到根除封建残余而轰轰烈烈的革命,无一不都是有勇有谋之士艰苦卓绝的探索,无一不都是对过往僵化保守思想一次次激烈的反思和冲撞,无一不都蕴含了中国人渴望自由的精神和灵魂。

胜利不是一蹴而就的,时间却不可荒废在对未来的恐惧而无所事事,犹豫不决中,只有充分利用它去实践探索,贯之以执行,即便失败,也有不可磨灭的意义,成为向自由靠近的垫脚石。

时代在发展,我们所身处的是一个和平的年代,毋需用以血和生命为赎价去探求真理和自由,但我们同样不可沉溺于安稳中以致滋生了惰性和潜在危险,更需要一种清醒的意识帮助我们自己不甘于现在,不停地为更好的明天而奋斗。

【点评】
本文作者紧扣所给材料,向读者介绍自己对贪图享乐和追求自由的认知,在对材料进行简单概括后便点明“唯有不断
突破和超越自己,不惧将来,勇敢将梦想握在手中,才算一种广阔而浩大的自由。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尤其需要这种精神力量。

”,符合题意。

该文中心鲜明,寓意深刻,论证层次严谨,逻辑性强,分析辩证。

第一自然段提出鲁迅先生这句话于当时当下的意义。

结尾一段进一步扣题,使主题得以升华。

文章结构严谨,语言表达顺畅,句式整齐,并引用或化用名言名句,书写也十分整洁。

当然,文中也有不足。

如对历史的分析占篇幅太多,个别观点尚有个人成见,但瑕不掩瑜,此文仍然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优秀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