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劳动异化的根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百花园-
试析劳动异化的根源
□张若洋
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异化”占据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对其内涵意义的重新阐释,意味着马克思对于古典哲学中的宗教异化、绝对精神异化理论、政治异化理论的扬弃,并在经济领域赋予异化全新的含义。

马克思对于“异化”的研究是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新哲学的影响下进行的。

因而自然强调“人”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与费尔巴哈不同,他不是要将人从宗教的异化中复归出来,而是要以此指出在异化劳动影响下人在资本世界的迷失%
从时间维度来看,自然的人的存在是早于社会的人的存在的,那么人的社会性的形成必然晚于人在自然上的存在。

但是,马克思指出在逻辑层面上,社会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存在基础%当人还不具有社会性的时候是以和自然界相结合的形式存在着的,那么人的一切性质就如同自然界的性质一样。

在这种条件下,人也不能称之为人。

而当社会形成之后,即便只是一个极其简单的初阶样态,其也具有着不可否认的重要意义,即人第一次超脱出自然,成为在“人”这一范畴中构造出的产物%
人将社会性作为自己的本质。

那么在社会中人所进行的基本活动一劳动,对于人和整个社会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国民经济学产生之前,学者对于劳动的论述基本呈现出轻视的态度。

直至国民经济学的形成,劳动在经济层面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理论高度。

亚当•斯密将劳动视为财富的普遍本质。

他认为斯密将劳动作为人的唯一原则,从而解决了私有财产和人的外部矛盾问题,这是在国民经济学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变革性的提法,是带有启蒙性质的学术理论。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70页)
马克思经过深入分析之后发现,斯密在这里提到的以劳动作为原则解决私有财产和人的外在矛盾,并非是消解了这种矛盾,而是将原本作为私有财产的外在本质的“财富”扬弃,直接让人成为私有财产的内在本质,或者说使私有财产成为人的外部行为。

马克思对此在《手稿》中明确提出批判,“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表面上承认人,其实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因为人本身已不再同私有财产的外在本质处于外部的紧张关系中,而是人本身成了私有财产的这种紧张的本质。

”(同上,第71页)
马克思认为“劳动”对于单一的个体和整个历史进程都是具有本质地位的。

为了说明这种本质性,并且避免像斯密一样走向劳动本体的外化,马克思在批判以往学者对于劳动和人的定义的基础之上,坚称只有“真正的生产”才是劳动。

人作为社会性的存在,其生存与生产虽然需要来自自然界的生活资料,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人所进行的各项生产是具有极强的非自然性的,这种非自然性的来源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社会意义。

在范围上,人的生产活动超出“人”这一自然界种属的限制,而成为了对于其他种属,乃至于整个自然界的生产活动。

这种活动永远带着人所特有的社会性的烙印%
在层次上,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基础生产之外,人根据社会性的要求为了满足在更高的层次
43
-文化百花园-
上的需求(例如,美国)而进行真正的生产,即严格意义上的劳动,也就是人的本质活动的要求%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的异化理论批判发展的基础上,再结合对国民经济学中劳动概念的考察,马克思独创性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

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早期思想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马克思对异化劳动产生原因的考察,可以通过《手稿》加以分析%为了清楚地说明这种异化,马克思描述了当时经济生产的现实,“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它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
…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劳动生产的不仅是商品,他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同上,第47页)
可以看出,在这种异化的劳动之中,原本属于生产者的劳动产品被异化为对立于生产者的东西%工人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地制造出来那些反对自身的事物%
在生产中被制造出来的商品,因为与生产者处于对立关系当中,因此生产者的价值随着商品价值的增加而减少%
结合上一段的论述,在外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相互作用下,劳动本身也作为对象化的商品被出卖%劳动作为商品出售是本质,而其现象就是进行劳动的生产者作为商品出售%最终生产者本身(工人)也被异化为商品,完成对人的否定%马克思针对这一现象,做以抽象的总结%“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对立%劳的产是在对象中的、
的劳,就是劳的对象%劳的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的实际状况中,劳的实为工的实,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同上,第47页)
在以上文本中,马克思没有正面说明产生异化劳动的原因%但是可以从对于此段的分析,结44合其余部分文本的支持,进行马克思思维逻辑下异化劳动产生原因的推导%
,生产实异的因是劳的对象劳的实%因为劳动在对象中累积固化形成了劳动产品,而作为生产者的工人又为这种外化于自己的对象所奴役%其次,导致劳动的对象化和现实化的就是生产活动,这种生产活动创造出了那些反对生产者的力量,那么这种生产必然不是真正的生产%因为真正的生产是遵循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而被奴役和被剥削自然不会是更高层次需求的表现形式%最后,这种生产活动的维持,必须要有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两个方面表现为人与自然界,这是没有问题的%那么造成这种非真正生产的根源就在于两者的结合问题%在真正的生产中,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应该是自由的,然而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结合的完成不是出自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而是来自两者之外的资本的意志%讨论到这里,我们可以初步将促成这种非真正的生产的根源定义为资本的在%
在《手稿》中马克思这样定义资本,“资本,即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同上,第18页)这种私有权是无条件性的,马克思在现实的层面解读了这种无条件性的表现形式,“资本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资本家拥有这种权力并不是由于他的个人的特性人的特性,而只是由于他是资本的所有者%他的权力就是他的资本的那种不可抗拒的购买的权力%”(同上,第19页)
资本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意味着支配的主体是资本%这种权力的主体不再是人,即便在实中资本家的行对于劳劳
产品的支配权力,也并不代表着这种权力属于资本家这个现实经济中的人,一切的权力都不会与资本有片刻的分离%只有因为资本所有权转移而带来的权力的让渡,不会有与资本相分离的支配权力产生%这一点,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文化百花园-
中也有相应的体现,“继承了大宗财产的人并不因此直接得到政治权利。

这种财富直接和径直提供给他的那种权力无非是购买的权利,这是对一切他人劳动或者说当时市场上存在着的他人劳动的一切产品的控制权。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这和马克思对于资本在权力意义上的考察如出一辙。

所以,国民经济学中不是没有对于资本实质的研究,但是其不将这种实质赋予资本的概念,转而用财产、财富这种词汇加以规避。

马克思则明确地指出资本作为权利主体的非合理根源。

探讨到这里,可以看出前文初步将异化劳动产生的原因归结为“资本”的存在显得较为笼统%因为资本作为经济学中的概念,其所代表的社会存在从未离开过人类的历史,那么为什么异化劳动在资本世界中才显现出来?所以,并不能笼统地将资本归结为异化劳动的根本原因%
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其实在《手稿》第一部分的开头就提供了线索%马克思在揭示工人工资的来源问题的时候谈道:“工资决定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敌对的斗争%胜利必定属于资本家%”(马克思:《14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页)
工资的产生来自斗争,并且来自力量对比悬殊的斗争%那么在资本社会中,作为强势方的资本家不会放弃任何可以扩大自身收益的机会%因而在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的双重压榨下(通过地租和剩余价值的形式实现剥削),工人仅剩的工资也只能维持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以此积累资本%马克思总结这种情况为:“这样,资本、地产和劳动的分离,只有对工人来说才是必然的、本质的和有害的分离%资本和地产无需停留于这种分离,可是工人的劳动则必须如此%”(同上,第6页)马克思明确指出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在于资本、地产和劳动的分离%
在其从劳动中分离出来后,就如同马克思所指出的,成为了占有他人劳动产品的权力%因此资本的分离就是劳动者对于劳动产品占有权力的分离。

这种权力从劳动者转移到了资本持有者,并随着资本的流转继续转移%这种可以流转并外在于劳动的对于劳动产品的占有,在现实的资本世界中表现为资本的不可抗拒的购买力%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的劳动异化思想在当时具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但是,从现今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出其思想也有明显的时代性%
从实践层面上看,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呈现的经济状况是多元化的%出现了很多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没有出现过的经济现象: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处于强势地位的资本主义市场的矛盾被转嫁到其他经济体中;发达国家通过较为完善的社会福利提高本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工会制度保障了工人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家的剥削;社会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供给不充足,雇佣者并不一定处于买方市场;产业结构升级导致劳动力层次隔离,劳动者的不同层次代表着个体实现阶级跨越的可能;金融产业发达,股票市场使得更多人成为资本流通媒介;互联网产业兴起冲击传统制造业等%虽然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矛盾没有得到解决,但是这些从自由市场经济转向小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有成效的危机应对方案%
从理论层面上看,异化思想作为马克思早期描述资本市场的重要概念,从他的论述方式来观察不难发现他依然保持着费尔巴哈式的人本主义视角。

这一点在异化特征的后两项中尤其明显%而针对同样问题的讨论,在其代表作《资本论》中则多以“剩余价值”作为切入点%而异化概念的内涵则简单地缩减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雇佣劳动的分离与对立,而不再延伸到人本质的层面%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这一转向是人本主义视角向政治经济学视角转变的表现%
(作者: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邮编710069)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