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常考2大题型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达标练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分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7·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三模)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
读图完成1~3题。
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
A.航道建设B.西电东送
C.劳务输出D.水土保持
3.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D.高端装备制造、临空经济、现代物流业
解析:1.C 2.D 3.A 第1题,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矿产、水能丰富,土地、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
第2题,中上游地区作为长江流域的生态屏障,应加强水土保持;同时河流含沙量降低会减轻下游河道淤积,利于下游通航与防灾。
第3题,上海作为长三角的核心城市,应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等高端服务业,即第三产业,制造业应向外转移。
(2017·河北衡水中学一模)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
读图回答4~5题。
4.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5.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解析:4.B 5.A 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
第5题,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移动到冀,也会影响到京、津地区,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
(2017·黑龙江哈尔滨六中模拟)卤虫是一种小型甲壳动物,生活在高盐度水域中,卤虫卵是高档观赏鱼和名贵虾、蟹的良好活饵料。
结合下面两湖泊周边区域图,回答6~7题。
6.艾比湖与马拉开波湖相比,卤虫养殖条件更优越的是( )
A.马拉开波湖。
因为该湖与海洋连通,盐度高,周边河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多
B.艾比湖。
因为该湖属内陆咸水湖,且气候干旱,盐度高
C.马拉开波湖。
因为该湖对外交通便利,离美国近,市场广阔
D.艾比湖。
因为该湖水域广,离边界线近,且对外交通便利
7.艾比湖和马拉开波湖所在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B.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
C.旱灾洪涝频发
D.大气污染水污染
解析:6.B 7.B 第6题,马拉开波湖虽与海洋相连,但周边有众多河流注入,其盐度很低;而艾比湖属于内陆湖,区内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故盐度高,更适合卤虫生长。
第7题,艾比湖地处内陆,其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马拉开波湖石油资源丰富,所处地区的环境问题应为石油开采、加工及运输带来的海洋污染。
下图中A、B两地区都是世界重要的酿酒葡萄主产区。
据此完成8~9题。
8.A、B两地区气温变化特点及成因是( )
①A地区受纬度和地形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大、日较差小②A 地区受地理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③B 地区受西风和地形的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④B地区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A地区发展酿酒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为( )
①热量丰富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③水源充足④土质黏重,土壤肥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8.B 9.B 第8题,根据经纬度和轮廓可知,A位于我国宁夏,B位于德国。
A 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B。
第9题,A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光合作用强,糖分积累多;靠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故选B。
(2017·四川成都检测)下面的左图和右图分别是某国不同地区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
和夏半年(5月至10月)耕地播种面积占本地区耕地总面积比重图。
据此完成10~11题。
10.导致左图中Ⅰ、Ⅱ两区域比重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量B.光照
C.水源D.土壤
11.图中Ⅱ地区冬、夏半年比重不同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B.降水
C.市场D.劳动力
解析:10.C 11.B 第10题,由经纬网和轮廓可知该国为柬埔寨。
Ⅰ、Ⅱ两区纬度相近,海拔差异较小,热量、光照条件差异和土壤差异也较小;该国为热带季风气候,冬半年降水少,Ⅱ区靠近河湖,灌溉水源充足。
第11题,Ⅱ区夏季耕地面积比重远高于冬季,且由于该区域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冬夏降水差异大;该区域冬夏季热量差异小;市场、劳动力与季节关系较小。
二、综合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30分)
赛里木湖位于我国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境内的北天山山脉西部,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山湖泊。
湖面海拔2 071.9 m,东西长约30 km,南北宽约25 km,水域面积455~460 km2,平均水深约46.4 m,蓄水量达210亿立方米。
赛里木湖是冷水湖,湖里没有植物,都是石头,水很冰冷,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赛里木湖原本没有鱼,1998年从俄罗斯引进高白鲑、凹目白鲑等冷水鱼,2000年首次捕捞成品鱼,结束了赛里木湖不产鱼的历史。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赛里木湖已成为新疆重要的冷水鱼生产基地。
2010年以来,赛里木湖水体淡化明显。
下图示意赛里木湖及附近地区。
(1)推测赛里木湖的成因。
(4分)
(2)指出赛里木湖主要的补给类型,并分析2010年以来赛里木湖湖水淡化的原因。
(6分)
(3)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赛里木湖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原因。
(10分)
(4)你是否赞同赛里木湖大力发展渔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0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湖位于天山山脉西部,湖深且长,因此可以推测该湖为构造湖。
第(2)题,根据湖泊位置及海拔,判定该湖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
该湖所在区域降水的年变化较小,但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水量增加,汇入淡水增多,湖水淡化。
第(3)题,该湖地处西风带,又有地形的阻挡,成为大西洋水汽输送的最东端,所以被称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第(4)题,如果赞同,就从资源的开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回答;如果不赞同,就从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回答。
答案:(1)地壳运动使得两侧山地隆起,中部地表下陷形成构造湖。
(2)主要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和大气降水补给。
原因:全球气候变暖,高山冰雪融水增多,使得入湖水量加大,淡水的稀释作用导致湖水淡化。
(3)该湖位于天山西部,地处西风带,西风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遇到地形阻挡形成的地形雨是该湖重要的补给水源。
由于山地阻挡,天山东部难以受到大西洋水汽的影响,因此该湖泊被誉为“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
(4)赞同。
该地渔业资源缺乏,市场需求量大;发展渔业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增加就业。
或不赞同。
当地地处山地,海拔较高,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渔业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可能会污染湖水,造成当地生态破坏。
13.(2017·河南省淮阳模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6分)
(1)比较荷兰与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6分)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
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10分)
(3)荷兰和中国的江苏省都经历了从围海造田到退耕还海的过程。
分析说明两地围海造田和退耕还海的共同原因。
(10分)
解析:第(1)题,从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上;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临不同海洋。
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的形成原因,应该从该国风力资源丰富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西风带)、地理位置(沿海)。
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
第(3)题,围海造田的原因主要从扩大耕地面积角度考虑;而退耕还海的原因主要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
答案:(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
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黄海)。
(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
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
(3)围海造田可以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扩大耕地面积或陆地面积)。
退耕还海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旱涝灾害、减轻土地盐碱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