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区第三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管理抓落实突出精细重实效
历下区第三实验小学教科研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紧紧围绕区教育局提出的“两个主攻”方向,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认真抓好落实,突出精细化管理,注重教学教研的实效,确保良好的教学秩序,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现将主要工作思路及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完善教研员包点制,强化目标责任
抓教研室的“龙头”作用,业务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员每人包一所村小(含本部),完善了教研员包点制度和教研员学期工作评估细则。

要求教研员每周四下午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时间和每周六上午的集体备课时间必须到村小,与老师们一起搞教研,了解教研的实情,进行必要的指导。

每次活动结束后,教研员要认真填写“包点学校工作督导情况记录表”,内容包括包点人、包点学校、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目的、活动经过,活动反思等。

教研员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学期初明确目标责任,学期结束后,学校将从深入村小指导教学、听评课、理论学习、辅导讲课、学科教研、教科研、个人论文获奖、负责学科教学质量等方面按百分制进行量化评估,评估结果将纳入个人档案,并与评先树优挂钩,真正增强教研员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与使命感,努力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的要求。

二、改变视导方式,增强实效性
本学期我校改变了以前集中轮查的教学督导方式,实行不打招呼随时抽查,推门听课,目的是杜绝教师业务做假或突击业务应付检查等现象,真正增强教学教研的规范性与实效性。

一种形式是教研员按包点学校可2-3人联合,根据个人工作情况,随时抽出时间直接到村小视导;一种形式是教研室人员集体到某
村小视导,视导时间不一定连续,视导内容包括推门听课、听谁的课查谁的业务(包括备课、作业、理论学习、听课、教学反思、辅导等)、检查学校教干的听课记录、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学秩序是否正常、课程方案落实等。

每次视导结果都要认真做好记录并评估到学校,教研室及时下发通报,同时每次视导情况(一般每单位半天)我们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现场反馈,校长、教导主任参加反馈会,以便于下一步调整工作方向。

本学期,这种视导已经进行了两次,收到较好的效果。

尤其是村小校长,都能积极深入课堂,认真听评课,真正做到务教、研教。

三、突出市教学策略的学用,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市课堂教学策略的学用,是今年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

围绕这一重点,我校积极开展学习、研讨、领悟、运用教学策略的活动。

从教干到教师,从本部到村小,利用各种会议,通过各种形式,掀起学用教学策略的热潮,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具体做法:一是教研员听课指导,每周听课不少于4节次,既可以预约,也可以推门听课。

二是各村小积极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特别是以课堂教学活动月为契机,掀起听评课的热潮。

三是确定学用研讨市教学策略为校本教研活动的重点,利用教研活动日,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的研讨活动。

四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通过开示范课,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

五是六月底教研室将进行教学策略的学用情况测试,组织现场备课。

四、改变教研方式,增强教研的针对性
本学期初,我校在研教会议上,认真分析总结了过去的教学教研工作,通过分析研究,大家认为过去的教研工作,内容上有些单调,无非是观摩公开课、集体备课、主讲研讨,事先确定好主题进行研讨等,这种研讨与教师的教学实
际有些脱钩,教研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大胆改革校本教研的形式,提出了“问题”式校本教研的工作思路。

这种“问题”式教研最大的特点就是从教师实际的教学出发,问题的生成与提出都来源于教师亲身经历的教学现象与教学疑惑,在经过个人分析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所以,更容易激发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研讨的兴趣。

提出的问题首先在校内由教研组解决(主要利用周四教研活动日),校内不能解决的,提交到中心校教研室共同研讨解决,而且提出的问题都必须填写问题式研讨记录表(专门印制的),上交教研室存档,目前看这种“问题”式校本教研效果比较理想。

五、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市教学策略的理解与运用部分教师把握不很到位,运用不很熟练,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比较陈旧,“穿新鞋,走老路”,运用的灵活性差,有些生搬硬套,不能活学活用。

其次,在教研活动中,个别教师参与教研的能力不强,热情不够,有点我行我素的感觉,跟不上课改的步伐,不能与时俱进。

以上工作思路及做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领导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