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的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团
O 沧薅县民族中学黄淑短
纵观几年来的文科综合试卷,有以下三个特点:(1)基础性。
虽然试题情景是新的,能力要求是高的。
但答案所涉及的是各学科最基础、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强化在新的情景下的理解和迁移,体现素质倾向。
(2)综合性。
试题以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为背景,命题的取材上提供新材料,注意多个热点的交叉,增加知识考查宽度和跨度,打破了原来封闭的学科观念和教材编排体系,是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表现。
(3)人文性。
试题素材大都是反映时政重点、焦点和热点的具体实例,而且更加侧重于能力,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体现经济繁荣、社会公正、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就试题类型看,由组合式选择题渐变为以考查单个知识点的选择题为主;图表材料题成为试题的主要素材,设问角度探究性进一步发展,学科融合性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情况和试题特点.我认为做好文综考试历史学科的复习工作,基本纲领是“看好自家门,适当串串门”。
一、突出学科的主干和重点知识。
夯实基础文科综合的历史试题相比历史单科高考试题,题量相对减少,单位赋分比值相对提高;教材的覆盖面减少,特别是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宗旨,主要考查学科的主干重点知识和基础知识。
因此,高三复习中,要狠抓学科的主干和重点知识,打好基础。
历史学科的主干和重点知识,是指那些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的历史要素.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典章制度等,是历史学科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知识点、知识板块、知识体系。
这些知识是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基本线索,它能起到纲举目张、总揽全局的作用。
在复习期间,必须花大力气研究历史学科的主体内容,建立起历史知识体系,以适应高考考查多角度的要求。
对于这些知识一定要全面、准确地掌握。
所谓全面,是指
是指对于历史概念的J
嘲蝴捌州.
谭程矗材t 萱‘f 审
’
重点知识要面面俱到;准确,
涵和外延的把握.要一丝不
\
苟,绝不允许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例如2007年全国文综Ⅱ卷的历史试题,涉及到的儒家思想、古代民族关系、古代中央集权制度、西藏与中央政府的历史沿革、恢复高考制度、世界经济体系、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等内容,均为学科的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
因此,在复习中,我们要针对考点,让学生通过记忆、理解、应用三个层次牢固掌握。
同时,加强对学科主体因素的记忆,重视学科特点,加强有效记忆,夯实基础,然后有效地把握学科中的主体和重点知识。
在记忆的基础上,对历史事实和历史概念等重点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评价,灵活地运用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解决历史与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迁移能力。
二、宏观把握教材.建立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加强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这就需要考生对教材进行全面的掌握,对同一问题进行纵横的把握,才能准确回答问题。
例女n2006年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共12道选择题,试题分别以“近代列强侵华”、“工业化各国资金的来源”、“社会主义运动在不断探索中前进”为主题,形成系列选择题。
体现了高考以能力考查为主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特点。
这样的试题既展示了历史发展的延续性、规律性,又反映了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遵循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专题复习,系统掌握历史知识体系,宏观把握教材内容,创建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
因此,抓好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复习,关键是要抓好单元复习;在单元复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一定的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结构,将纷繁杂糅的知识整合成纵横交错、条理分明的知识点和包含知识板块在内的知识体系;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概括每一时期的阶段
特征,并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建立科学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
三、加强材料解析题的训练
在信息社会中。
能阅读材料,并发觉蕴含其中的信息价值,从而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律和关系,是考生必备的能力。
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成果的交流大量地使用了数据材料和图表.能够阅读这类资料并初步运用资料形式说明问题,更是综合能力测试的内容之一。
总之.材料和图表解读的现实意义非常大,这几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题也充分体现了这一问题。
历史材料的形式广泛.包括现代汉语、古代语言、图表和数据等。
历史材料题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出现以来,可谓异军突起,其份量越来越大,不仅以固定的形式承袭下来,而且还渗透到其它题型之中。
地位不可动摇,特别是近几年来,文科综合试卷中主观题大都以这一形式出现。
材料解析题既源于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有的是依托教材又超越教材,它考查的重点在于“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因此,在做材料解析题时,首先要对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进行理解、掌握,从文字上正确了解材料的原意,注意材料中的数据、时间、地点等重要的语句;其次,针对某一问题.在材料中寻找与其相关的信息,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如从材料中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了解事情发生的背景;再次,需要理解材料中所涉及的基本史实;最后对材料进行归纳,把材料与材料所反映的史实与所学的知识内容相结合,解决提出的问题。
四、注意创新题目的训练
近两、三年的历史试题,在题目的设计中注意刨设新的历史情境,要求考生在新情境下调动知识,重新整合知识,解决新的历史问题。
各套试卷在呈现方式上新颖多样,充分运用了文字、照片、地图、表格、漫画等多种资料,题目的材料新、立意新。
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应多挑选一些现实问题作为切入点,设计一些角度新、形式多种多样的题目进行训练,精益求精.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五、重视学科联系.提高综合思维能力
这几年的文综试题中,不仅体现了学科内综合的特点,学科之问知识的综合也很明显。
在这几年文综试题的最后一题,都是政、史、地三科综合性的试题,真正考查了运用综合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囝复习
政、史、地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决定了历史复习要尽可能多地联系政治、地理方面的知识。
如在复习英国“圈地运动”时.同学们要联想到英国属于典型的温带湿润性气候,有利于牧草的生长,养羊业的兴起也就不足为奇了。
复习十九世纪末美国经济腾飞的原因时.同学们可以结合以下课外知识:政治角度看,政局稳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经济上拉美提供了广阔市场;地理角度看,有便利交通——三条贯通东西大陆运输线。
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回答历史问题时。
不仅要从历史角度,还要从政治、地理因素上找答案。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高考答题中所讲的“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可得分”的含义。
六、关注历史与现实的链接
能力考查,是现代高考的核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社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高考命题的宗旨。
高考试题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
寓现实问题于历史知识之中。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体现了以人类面临和关心的、现实的或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命题思想.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
从近几年文科综合考试的实际看.试题越来越多地追寻重要的现实问题在历史上的发展轨迹,借鉴历史上的与现实问题相关或同类的事情。
关注现实热点,并非牵强地将现实与史实捆在一起,而是通过设置一些与时代热点密切相关的情景材料来考查历史现象,其出发点是为当今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侧重于用历史材料、历史现象来佐证、反映现实问题,实际上是历史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j1112007年文综卷Ⅱ第20题,高考恢复体现社会公正的重建既照应了高考恢复30周年,又涉及社会和谐。
第38题并非简单重复“孙中山”的话题,而是通过改变材料情境。
弘扬民族主义大旗来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
第4J D 题玉米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历史背景与历史价值设问还隐含了2007年的高考热点——全球化对世界人民生活的影响。
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利益、人类的命运,渗透和平发展思想。
表达出积极的价值取向,多联系现实问题,多考虑古代与现实的结合,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文科综合考试中历史的复习是以历史学科知识的复习为中心,并重
联系和渗透。
l学科之司知识的有机
.牵教研
莞郴H簌
’
埠程蠢材裁f‘f 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