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洛社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础积累(25分)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薄纸\单薄 沙砾\栎树 呕吐\讴歌 绯红\悱恻
B.烙印\炮烙 卷宗\卷尺 畜生\蓄养 勒住\勒索
C.簌簌\天籁 望\燎原 诅咒\沮丧 隧道\深邃
下列各项书写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3分)
A.骸骨 颓垣 时髦 俄冠博带
B.荒冢 震摄 褶皱 浮想连翩
C.无垠 虏掠 启锭 雷霆万均
D. 詈骂 赊账 沁人心脾
不敢复有株治株连治罪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术战术水平能否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能否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奇零草》自序
张煌言①
余自舞象②,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

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

于是出筹军旅,入典制诰,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及胡马渡江,而长篇短什,与疏草代言,一切皆付之兵燹中,是诚笔墨之不幸也。

余于丙戌始浮海,经今十有七年矣。

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或提师北伐,慷慨长歌,或避虏南征,寂寥短唱。

即当风雨飘摇,波涛震荡,愈能令孤臣恋主,游子怀亲,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乃丁亥春,舟覆于江,而丙戌所作亡矣。

戊子秋,节移于山,而丁亥所作亡矣。

庚寅夏,率旅复入于海,而戊子、己丑所作又亡矣。

迨辛卯昌国陷,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

何笔墨之不幸,一至于此哉!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丙申,昌国再陷,而亡什之三。

戊戌,覆舟于羊山,而亡什之七,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

遂索友朋所录,宾从所抄,次第之。

而余性颇强记,又忆其可忆者,载诸楮端,共得若干首。

不过如全鼎一脔耳。

嗟乎!国破家亡,余谬膺节钺,既不能讨贼复仇,岂欲以有韵之词,求知于后世哉!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陶靖节躬丁晋乱,解组归来,著书必题义熙③。

夫亦其志可哀,其情诚可念也已。

然则何以名《奇零草》?是帙零落凋亡,已非全豹,譬犹兵家《握奇》之余,亦云余行间之作也。

时在永历十六年,岁在壬寅端阳后五日,张煌言自识。

【注】①张煌言(1620-1664),南明将领,诗人,民族英雄。

②舞象:代指成童,成童即十五岁以上。

③义熙
:晋安帝年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间忧国思家,悲穷悯乱 穷:贫穷
B.岂曰亡国之音,庶几哀世之意。

庶几:差不多,近似
C.而笥中草竟靡有孑遗 靡:无
D.虑河清之难俟 俟:等待
10.下列各句中,全都表现张煌言“好为诗歌”的一组是( )(3分)
① 然犹时时窃为之 ② 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③ 尚得于余闲吟咏性情 ④ 无时无事不足以响动心脾
⑤ 始知文字亦有阳九之厄也 ⑥ 嗣是缀辑新旧篇章,稍稍成帙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③⑥
D、 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十七年中写诗编集遇到多次厄运,接连不断的“亡诗”记录,是诗的不幸,也是诗人的不幸,国家的不幸。

B.作者靠“索”“忆”只得了所有诗作的一部分,但他依然要编成诗集,这是因为作者青少年时期酷爱写诗,但诗稿很多都在战火中散失了。

C.作者笔下的杜甫、陶潜等历史人物,都经历了激剧动荡的年代,遭受过厄运的打击,他们的志向和情操使作者深受感动。

D.诗集之所以命名为“奇零草”,是因为诗篇散落,已非全貌;还因为集中所收,都是作者在战斗岁月的间隙中写成的。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少陵当天宝之乱,流离蜀道,不废风骚,后世至今,名为诗史。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
1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生查子·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

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

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

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

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句“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8分)
14.(1) ,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
(2)大阉之乱,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3)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 、 、 。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4)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五人墓碑记》)
(5) ,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
(6) ,纫秋兰以为佩。

(《离骚》)
(7)而境界危恶, ,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
(8)亦以明死生之大, 。

(《五人墓碑记》)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题。

(20分)
一个人的仪式
夏立君
返回山东的路上,我特意绕道上海,去拜谒夏允彝、夏完淳父子墓和陈子龙墓。

多年了,明清易代之际的夏氏父子尤其是少年夏完淳最令我难以释怀。

知道这三个人的人,已经少之又少。

去拜谒他们墓地的计划,干脆不跟任何人提及,起码能免掉解释的麻烦。

来到佘山镇广富林村,陈子龙墓就在湿地中间一块略高的台地上。

一圈围墙围成一个墓园,园内生满翠竹绿树,坟丘很低,几与地平,几块石碑立在周围。

这是隔着高高的栅栏门看到的景象。

我进不去墓园,门上挂着锁。

不能到墓前凭吊一下,不能读一读那些碑文,心有不甘。

村干部安慰我说:隔着门看看就行了,进去看也就是那个样。

独立栅栏门外。

我望了望周围,一个人影都没有。

陈子龙啊,你虽是大英雄,却不能为当代人带来经济效益,所以注定要寂寞了。

我打量着这道门,然后手脚并用,翻过了栅栏。

这一回把该看清的都看清了。

绕坟一周,揣摩碑文,拍照,默哀,原路退出。

离开佘山镇,来到了小昆山镇荡湾村。

夏氏父子墓坐落在村北开阔的田野中,守墓人打开门后就走了。

墓丘上遍覆翠竹,墓前有九株合抱粗的香樟树,枝繁叶茂,颇有蓊郁之像。

父子俩葬于此已有三百六十年了1645年(清顺治2年)9月17日,夏允彝抗清失败后在家乡投水殉国。

1647年9月19日,夏完淳在南京遇难。

行刑方式是斩首,夏完淳拒绝下跪,刽子手只好从颔下以刀抹其喉。

父殉国时虚岁50,子就义时虚岁17,他们以近似宗教的虔诚先后献出自己的生命,生命成了他们向故国山河所能奉献的唯一祭品。

有人拿后来的民族融合的事实来否定他们这类人的伟大,这是极麻木极浅薄极无聊的实用主义。

我盘桓良久,不忍离去。

这里和陈子龙墓园一样,一片寂静,在我到来和离去的全过程中再没见到一个人。

在碑前站好,垂手,阖眼,默哀,举行这只有一个人的仪式。

翠竹无声,香樟无语,它们似乎在和我这个远道之人一起默哀。

默哀进行了多长时间,我不知。

一阵风来,似从空中压到脚底,香樟树叶竹叶及墓园内所有植物的叶子飒然作声,仿佛三百年前的凄风苦雨骤然而至。

我忽然悲从中来
,禁不住张开喉咙,放声大哭,热泪长流。

整个清代,对夏氏父子墓一直是保护的。

乾隆时,还对这些抗清义士予以表彰。

满清统治者没有让自己陷于麻木状态。

后来,极麻木的事竟让新时代的汉人做了。

1955年4月,荡湾村民盗掘夏墓打开夏允彝棺椁,掘出墓志铭一方、印章二枚、松江布数匹,还有折扇、扇坠等物,大多被村民分抢。

极为宝贵的手稿一卷、线装书十余册,当场损毁!
又回到小昆山镇驻地。

忽见一个路标,指明前方是“二陆读书台遗址”。

二陆是谁?晋代才子陆机、陆云兄弟?经询问,果然是。

二陆是小昆山人,当地与他们有关的景点有多处,都是热闹的地方。

才子到底比英雄可爱。

我是奔英雄而来的,就不到才子那里凑热闹了。

忽然又想到夏氏墓园里的那些鸡鸭。

守墓人在墓园里养了不少鸡鸭,它们在坟茔背面的丛林里组成一个鸡鸭帝国。

我的突然而至的哭声,那些鸡鸭该听得最为真切,不知吓着了它们没有?我痛哭的时侯,忘了天地宇宙,也忘了这个鸡鸭帝国。

对英雄来讲,它们倒的确是麻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列的文字,完成19—20小题。

(10分)
诗歌是我们生存的依据
王小峰
三联生活周刊:你参加过很多诗歌节,这些诗歌节都是什么形态?
北岛:对诗歌的反应在全世界每个地方不同。

比如在南美的反应简直算得上狂热。

我去过哥伦比亚的麦德林参加诗歌节,尽管有心理准备,诗歌节开幕式还是让我大吃一惊,有上万听众参加,跟参加摇滚乐音乐会似的。

还有俄国。

俄国诗集的销量总是高于小说的,这在别的国家很难想象。

普希金在俄国的地位就跟神差不多,到处都是他的雕像,超过了所有国王的雕像。

关于诗歌边缘化的说法,简直成了陈词滥调。

对于资本控制的大众流行文化来说,诗歌的确是边缘化的,但对于一个古老文明的内在价值来说,它就是中心。

而诗歌要正视大众流行文化的现实,并在对抗中保持自己的纯洁性。

三联生活周刊:刚才你说哥伦比亚,有那么多人去听诗歌朗诵,其他国家对诗歌的态度更接近中国还是哥伦比亚? 北岛:我刚才说的只是个别现象,比如俄国、拉美。

诗歌的处境绝不仅在中国才有,而是一个全球化的现象。

诗歌在古代扮演过这么重要的角色,或者说诗歌曾是中国文化的中心,到了今天已经被边缘化……中国诗歌日渐式微,“五四”以来的新诗与传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断裂,关键是无法把中国古诗中那特有的韵味用新语言表现出来,口语就像白开水一样,并没有转化为真正的白话文。

与古典诗歌不同,现代诗歌的复杂性造成了与读者的脱节。

这和所谓现代性有关——充满了人类的自我质疑,势必造成阅读障碍,常常有人抱怨“看不懂”。

80年代初对“朦胧诗”的大规模批判,就是“懂不懂”的问题,这类责难至今还在。

三联生活周刊:过去是对诗歌的懂不懂,现在可能是知道不知道。

北岛:全球化是问题的关键。

在全球化的背后是资本与权力的逻辑,它在操纵着我们的文化、阅读以及娱乐方式。

按理说,语言本来是全球化的最大障碍之一,但我们发现,全世界面临着相似的语言危机。

我在本届诗歌节(第二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诗合集《词与世界》的序言中写道:“如今,我们正在退入人类文明的最后防线——这是一个毫无精神向度的时代,一个丧失文化价值与理想的时代,一个充斥语言垃圾的时代。

一方面,我们生活在不同的行话中:学者的行话、商人的行话、政客的行话等等;另一方面,最为通行的是娱乐语言、网络语言和新媒体语言,在所谓全球化的网络时代,这种雅和俗的结合构成最大公约数,简化人类语言的表现力。

”或许就在这样的时刻,诗歌反而站出来,担当重要的反抗角色。

在这个意义上,诗歌非但没有边缘化,而是处在这个时代的中心,挑战并颠覆这两种语言给人类带来的新的困境。

三联生活周刊:诗歌用特有的语言传达一种特殊的情怀,全球化的动力之一是网络化,互联网对语言的破坏也是全球性的。

北岛:行话是一种陈词滥调,网络语言也是一种陈词滥调,乍看起来完全不同,但实际上是互补的。

就像顾城所说的,语言就像用脏了的纸币一样流通着。

诗歌就是要用新鲜的语言,对抗这些陈词滥调。

行话与分工有关,根据行业区分,根据行话互相辨别。

这是个悖论,即在全球化横扫一切的时候,我们反而很难找到共同的东西。

再就是我们刚才谈到的网络语言,即所谓的新媒体语言。

新媒体语言的问题在于粗鄙化、泡沫化,它表面上与行话正好相反,几乎打破了所有的界限,没有焦点,没有稳定的观念,只是在无数话题之间滑动,无法进行深入的讨论。

行话和新媒体语言主宰着我们的时代,甚至可以说,我们处在商业化时代的失语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诗歌可谓生逢其时,应该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它在集权主义时代,对当时语言的僵化提出挑战。

……诗歌何为?这个古老的命题或许有了新的意义。

在与行话和网络语言的对抗中,诗歌不仅是武器,也是我们生存的依据。

(《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48期,有改动)
19.请根据访谈内容简述诗歌当下处境及其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新媒体语言的特点和新媒体语言对诗歌的影响,北岛的观点是怎样的?对此观点,你如何评价?(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诗歌,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注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一语文3月考参考答案
1.B(lào\luò,juàn\juǎn,chù\xù,lēi\lè;A.báo\bó,lì,ǒu\ōu,fēi\fěi;C.sù\lài,liào\l iáo,zǔ\jǔ,suì;D.quǎn\quán,jìn\jìng,wō,sè\sài)
2.C(掳掠,启碇,雷霆万钧;A峨冠博带;B震慑,浮想联翩;D无)
3.D(慷慨:意气激昂;利害:指个人的安危;非常:不同寻常的)
4.C (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
7. C (A成分残缺,“出行”后应加“需要”,“春运”后应加“氛围”;B “修伞的”有歧义;D 不合逻辑或关联错误,应把“因而”改为“进而”。


“夜夜”,像屈原一样矢志不渝爱国之情明月默听表现了诗人被贬独游时的孤独、忧愤19.(4分)①诗歌在有些国家地方仍深受欢迎;因为诗歌对于文明的内在价值来说,就是中心。

(2分)②诗歌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地区处在边缘化地位;原因在于全球化背后资本与权力对文化、阅读以及娱乐方式的操纵,以及行话和新媒体语言占了主宰地位。

(2分)
20.(6分)北岛认为:新媒体语言粗鄙化、泡沫化,多陈词滥调,浮浅、无内涵、缺乏表现力,为全球化推波助澜,破坏诗歌语言的纯洁性,和行话一起挤占诗歌语言的中心位置。

(以上每点1分,最多给4分)这种观点反映了客观实际,体现了北岛敏锐的观察力和尖锐鲜明的诗人立场。

(2分)(有不同评价,言之有理亦可。

如认为“这反映了诗人的傲慢与偏见,其实诗歌边缘化与诗的语言距离大众太远有关”也有道理,应给2分。


21.作文:注意紧扣“礁石”的象征意义,可写集体,也可写个人;核心在于“面对打击,依然坦然、镇定和自信、乐观”。

【附】《自序》参考译文
我从十五六岁起,就爱好写作诗歌,先父担心我荒废经史,一再劝戒,只得搁笔不再做诗,但有时还悄悄写上几首。

中举之后,与各方名流广泛结交,诗文赠答,日积月累,诗稿盈箱。

适逢国家多难,我在江东首倡抗清大业,以往诗稿,丧失殆尽。

从此,运筹帷幄在军旅之中,起草诏告于庙堂之上,空暇之际,仍不忘吟咏性情,付之笔墨。

清兵渡江之后,长短诗篇,一概在战乱中丧失,实在是诗篇的不幸啊。

我从丙戌年浮海南下,算起来,已经历了十七个春秋。

这期间,忧国思家,感时伤乱,无时不令人感慨万千,无事不叫我触目惊心。

率军北伐时,壮怀激烈,长歌抒怀,避虏南行间,孤寂凄凉,短诗寄情。

每当风雨飘摇之际,身处惊涛骇浪之巅,更加触发孤臣对大明君主的依恋,拨动游子思念亲人的心弦。

这些诗篇哪里是亡国的绝望之音,只不过近似于表达一种哀伤世事的情怀!
丁亥年春,随着倾覆的战船,丙戌年写的诗歌也沉入长江。

戊子秋日,驻军平冈山,又散失了丁亥年的诗稿。

庚寅夏天,率兵再次入海,戊子、己丑两年之诗又遭厄运。

到了辛卯年,舟山失守,书箱中残存诗稿无一幸免。

为什么我写的诗歌,竟然不幸到如此地步!
此后,搜寻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

可是,丙申岁,舟山二度失陷,散失了三分之一,戊戌年,战舰在羊山倾覆,再散失十分之七,我这才相信,诗文翰墨也有在劫难逃的厄运呀。

近年以来,慨叹国运艰难不安定,等待天下太平遥遥无期,我想凭借诗篇代替年谱,于是,要回平日亲朋好友收录和宾客随从抄记的诗歌,一一加以编次。

而且我记性很好,又把能够回忆起来的旧作,重新誊清,共得若干首。

在我的全部诗歌中,这只能算很小一部分。

嗟呼!在国破家亡之际,我谬掌兵权,既然不能讨灭贼子以雪国仇,又怎敢凭借声诗来传名后世呢!然而,杜甫身逢天宝末年安史之乱,颠沛流离,入蜀途中,也不曾荒废写诗,直到今日,人称“诗史”。

陶潜生于晋亡之际,辞官归隐,写诗必以晋安帝年号“义熙”记年。

他们的志向令人同情,他们的情操发人深省。

那么,这本诗集为何取名《奇零草》?一来诗篇散落,已非全貌,犹如古兵书《握奇经》至宋复出,而非足本,二来表明集中所收,均系作于行伍之间。

南明桂王永历十六年,岁次壬寅,端阳节后五日,张煌言自叙。

洛社高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3月考检测试卷答卷
选择题
(每题3分,共36分)
题号123456791011选项
第Ⅱ卷
8、(4分) ; 。

12.(分)
1)
(2)(3分)
(3)
13、(8分)
(1)
?
(2)
14.补写出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

(10分)
(1)
(2)
(3)
(4)
(5)
(6)
(7)
(8)
五、(20分)
15、(6分)
16、(4分)
17、(4分)
18(6分)
六、(10分)
19、(4分)
20(6分)
题目
a1001200400
600800
&科&网Z&X&X&K]


密封线内请勿答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班级: 姓名: 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