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外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晶
【摘要】讨论了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1(011)004
【总页数】3页(P33-35)
【关键词】对外贸易;国民经济;GDP
【作者】杨晶
【作者单位】甘肃省建筑职工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5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很大贡献。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在我国以扩大内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时候,该如何看待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呢?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内需为主,外需为辅
根据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可以简单地将其分为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个部分,消费和投资是国内需求,净出口是国外需求。

表1列出了经计算的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值对GDP增长的贡献。

根据贡献度的一般计算公式,将每项增量除以当年GDP增量可以得出各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表1 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年份消费的贡献度/%投资的贡
献度/%净出口的贡献度/%197981.1920.56-
1.75198074.7324.261.01198195.12-
2.577.45198255.9430.491
3.60198365.1741.70-6.87198461.9442.61-
4.55198566.2656.36-
22.62198657.3634.3078.34198755.0428.8215.54198865.3940.81-
5.57198967.9034.05-
1.95199043.6318.8337.53199160.1436.243.62199261.2346.23-
7.46199348.9862.08-
11.08199458.9030.1011.00199554.2637.338.41199654.3046.94-
1.24199755.5625.5319.16
注:数据根据1998年《中国统计摘要》计算。

表1显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净出口对GDP的贡献逐渐转变为正面效应,趋向于主动影响经济整体增长。

在经济不景气的1990年,净出口对GDP增长的
贡献度高达37.53%,在宏观调控刚刚推行的1994年和宏观经济趋于下滑的
1997年,贡献度分别为11.00%和19.16%。

表明我国“双紧”政策的实施,使
国内需求增长缓慢,经济增长对国外需求的依赖有所增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还是来自投资、消费等内部因素。

二、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我国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内部需求,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单一地依靠内需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

实际上,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动力。

(一)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外贸对经济总量增长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

从供给角度来说,我国进口国外商品意味着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进口规模越大,为国内市场提供的投资品就越多。

既能有效弥补国内投资品的不足,平抑国内投资品价格,促使实际投资规模扩大,又能缓解经济增长的困难,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得到最大延伸。

从需求角度来说,商品的出口有一种倍加的乘数效应,引起社会总需求的数倍扩大,对经济增长产生有力的拉动和刺激作用。

按支出法计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一种粗略的计算方法,往往掩盖了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实际贡献,因此人们更注重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开放条件下,通常出口需求在社会总需求中占有较高的份额,并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货物出口需求占
社会总需求的比重都保持在20%左右,并且呈上升趋势,反映了出口对经济增长
拉动作用的强化。

从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角度来说,对外贸易促进了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在开放经济中,外需可以抵消内部积极波动造成的内需的变化,维持总需求的平衡,将国内积极波动向外传导,保证积极的平衡发展。

虽然外部积极波动对本国经济会产生一定冲击,给国内经济发展带来一定风险,但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经济发展的回旋空间已大大拓展,其抵御外部冲击和风险的能力也会大大加强,从总体上有利于保障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二) 对外贸易与国际收支平衡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连续出现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双顺差,从而使我国的外汇储备越居世界第二。

但是资本项目的巨大盈余没有改变贸易平衡对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性,进出口顺差仍是我国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际收支平衡的重要基础。

作为发展中国家,没有出口的持续增长,仅依靠外资特别是短期外来资本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是非常危险的。

无论当前还是今后,提高出口竞争力,保持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实现我国内外均衡的重要保证。

(三) 外贸的其它作用
第一,外贸与经济结构调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通过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将为我国轻纺工业和机电行业结构调整和渡过难关创造条件。

同时通过优化进口结构,加大技术引进力度,会加快我国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工业现代化。

第二,外贸与就业、收入分配的关系十分密切。

不妨作一个简单测算,1997年我国出口与工业总产值的比率为28:100,假定劳动力在出口部门和非出口部门的分布是均匀的,那么全国出口部门提供的就业量大约为4 500
万人。

同时劳动密集型出口部门的迅速发展,使更多的劳动者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得到提高。

近年来,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方式中占主要地位,虽然这种贸易方式对我国外汇收入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远远不及一般贸易,但是这种加工贸易充分发挥了我国人力资源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量闲置人口的就业问题,所以,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要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三、对当前形势下外贸作用的再认识
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出口增长速度大大放缓。

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我国出口增长的潜力已经被全部挖掘,不应该再依靠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

即使出口下降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因为只要依靠扩大财政开支、大搞基本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中国经济完全可以实现稳定增长。

实际上,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外贸的稳定发展对于保证当前各项调控目标的实现、迎接亚洲金融危机的挑战、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就经济总量增长的目标而言,出口作为一种最终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净出口的贡献份额大幅下降,必然带来国内制造业和服务业需求的大幅度下降,短期内靠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难以完全弥补。

由于国内需求结构和国外需求结构的不一致,出口的减少必然造成巨大的资源闲置和浪费,同时必然加剧国内业已存在的
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问题和失业问题的负面影响力。

因此避免国外需求的大幅下降仍然是今后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另外,外贸的积极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增加国内有效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改进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状况,必将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就国际收支而言,随着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释放及出口压力的加大,维护国际收支平衡可能会逐步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考虑目标。

因此,虽然较长时间地实现贸易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是一项困难的任务,但是在近两年内进出口还不能出现逆差,在目前的非常时期,靠资本项目的盈余弥补贸易项目的逆差也是行不通的。

目前,导致我国出口下降的主要因素是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衰退和国内需求的下降,并非我国出口竞争力的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东亚货币的大幅贬值对我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经过一段时间的滞后会逐渐显现出来,这将对我国的出口造成长时间的巨大压力。

我国的对外贸易在今后的若干年内都会非常艰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