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建形状补间动画》教学设计
授课:泉州九中陈建猛
一.教材说明
本知识点选自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活动三第一课时内容,是在学生掌握用FLASH绘制简单图形和制作逐帧动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新课。

形状补间动画是flash动画中常见的动画效果,掌握其制作方法将为下一节动作补间动画和今后flash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知识点的学习是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特点、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新课标要求等实际情况,设定本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掌握位图转换为矢量图的方法;
2.能够制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
[过程和方法]:
通过动画视频观赏,提出新问题,新旧知识对比,理解新知,展开新课。

在老师引导下,运用视频观赏、观看演示和任务驱动等方法构建新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观赏和模仿的乐趣,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区分补间动画与逐帧动画
2能够制作简单的形状补间动画
3.学会位图与矢量图的转化
教学难点:
1.能够灵活的的运用形状补间动画
四.学情说明
一般特征:初二学生,对动画制作有较浓厚的兴趣,容易被新生事物吸引,喜欢玩游戏和模仿有趣的事物并尝试创造。

初始能力:具体有独立观看操作的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一定程度上的模仿操作能力。

信息素养:已对动画的原理有初步的了解,认识Flash的界面,能够绘制简单图形、制作逐帧动画。

五.教学方法
1.情境导入法
2.演示法
3.点评法
4.任务驱动法
六.媒体运用及课前准备
1.教学微视频和微练习
2.电脑设备及相关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0:00-1:45)
(1)欣赏2012动画片新《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迎战二郞神”片段,导出补间动画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和动画视频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本课顺利开展作好铺垫。

(二)深入浅出,知识点拨(1:46-3:31)
1.知识对比
观看“逐帧”和“补间”图例,比较两者区别,总结补间动画的优势。

2.讲授新知
提出补间动画的概念,分析补间动画知识结构:分为动作补间动画与形状补间动画。

重点讲解形状补间动画适用对象:矢量图形,作用:实现形状、大小、位置、颜色等的变化,并举例四个动画案例进行说明。

展示四个形状补间动画,引导学生说出属于哪种形态变化。

从而小结影片的四个变形都属于形状补间动画。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集中对比和实例分析,了解补间动画的概念和分类,进一步理解形状补间动画。

(三)举例说明, 触类旁通(3:31-5:55)
以制作“孙悟空变成麻雀”形状补间动画为实例演示给学生看。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演示,模仿操作,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要点。

(四)重点提示,难点突破(5:56-6:40)
1.点评典型错误一:未把位图转换成矢量图
2.点评典型错误二:未删除散点状区域
在此,特别讲授注意使用“转换位图为矢量图”命令,强调形状补间的对象只能是分离的可编辑图形,并使图形形状发生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典型错误的讲解,突破难点,防止学生误操作。

(五)实践操作,掌握新知(6:41-7:07)
任务驱动:完成《微练习》,根据学生兴趣,从四个动画中任选一个模仿制作。

(1“孙悟空变成麻雀”2 “孙悟空变成鱼” 3“孙悟空变成松鼠” 4“白鹤变成孙悟空”。


[设计意图]:分理论和实践两种题型,分层次递进设计,让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上进一点掌握实践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