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精编2019年低碳经济继续教育考试题库500题(含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低碳经济继续教育题库500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可承受性)
即指人们实行低碳消费方式的经济成本可以承受。

(单选)
2.低碳模式集成体系包括理论集成和(现实框架)。

(单选)
3.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是( 二氧化碳)。

(单选)
4.低碳经济的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单选)
5.(C)
不是三大光伏消费国。

(单选)
A西班牙 B德国 C中国 D日本
6.(1990年)
,国际热带木材组织第一个制订了热带森林可持续管理标准和指南。

(单选)
7.酸雨通常是指PH值低于(5.6)
的降水。

(单选)
8.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

(单选)
9.早在公元前250年,中国人便发现(石油)
是一种可燃的液体。

(单选)
10.低碳经济的发展方法是( 碳中和技术)。

(单选)
11.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

(单选)
12.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不包括(D)。

(单选)
A经济结构偏重,煤炭消耗总量大 B产业结构调整缓慢C技术、设备改造尚需逐步进行D 具有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
13.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已位居世界第(二)
位。

(单选)
14.关于光伏产业发展的能源效应机制论述,错误的是(D)。

(单选)
A有助于节省传统资源,优化能源结构B可减
少碳、硫化合物的排放C有助于降低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D提高我国石油能源的对外依赖性
15.世界上已经有(德国,英国,中国,韩国)
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了低碳产品认证。

16.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指的是(恒温消费)。

(单选)
17.零碳项目提出了三步能源路径,它们分别是( )。

A.限制能源需求
B.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C.利用可再生能源
D.提高化石能源效率
E.
遏制能源需求
18.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是指认知性、可行性和(可承受性,可接受性,可操作性)。

19.我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要靠(绿色发展;
科技进步)。

20.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是 (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确定公益最大化原则;
限制开发原则;
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21.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包含的环节是 (原材料加工;
产品制造;
产品使用;
循环利用)。

22.随着经济发展快速增长,我国能源消费急剧上升。

当前的能源利用面临三个问题:煤炭使用比重大,国内能源转化效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清洁能源应用不足,环境污染严重;
能源消费增长过快,对外依存度增加。

23.公民参与低碳消费方式需要关注“5A”,(可操作性)
即指低碳消费方式的可操作性。

(单选)
24.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生产的低碳化;
分配的低碳化;
消费的低碳化。

25.低碳经济的SWOT矩阵应用中,WO战略组合意即(产业结构调整)。

(单选)
26.实现低碳转型的政府政策工具大致包括( )。

A.法律规范
B.行政命令
C.规划引导
D.市场途径
E.经济激励
27.我国促进工业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仍面临一些( )
的障碍。

A.经济
B.技术
C.政治
D.意识
E.制度
28.在印度国家行动计划中,与低碳经济密切相关的项目是( )。

A.实现低碳社会行动
B.国家太阳能行动
C.改善能源效率国家行动
D.绿色印度行动
E.绿色地球行动
29.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经济发展阶段”主要体现在( )
方面。

A.技术水平
B.产业结构
C.人均收入
D.人力资本
E.城市化
30.低碳转型的推力是( )。

A.保障能源安全
B.避免碳锁定效应
C.提升国际竞争力
D.实现可持续发展
E.
应对金融危机
31.能源短缺就发展中国家来说最重要的原因是(人口激增)。

3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技术创新;
设备创新;
制度创新;
发展观的改变。

33.零碳项目提出了三步能源路径,它们分别是()。

A.限制能源需求
B.利用不可再生能源
C.利用可再生能源
D.提高化石能源效率
E.遏制能源需求
34.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不包括(可过度开发原则)。

(单选)
35.把煤在汽化的条件下,或者是其他工业条件下,转化为清洁的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化学品的技术是指(A)。

(单选)
P171
A、煤清洁技术
B、煤替代技术
C、煤净化技术
D、煤转变技术
36.目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中,(B)
仍然占最主要部分。

(单选)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太阳能
37.开发新资源、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替代原来所用的资源、材料、工艺和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轻生产过程中环境压力的技术是指(A)。

(单选)
P266
A、替代技术
B、减量化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资源化技术
38.二氧化碳的生命期很长,一旦排放到大气中,其寿命可达(A)。

(单选)
P3
A、200年
B、100年
C、150年
D、250年
39.低碳经济的特征(ABC)
A、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资源节约的特征
B、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
C、低碳经济具有低排放性,体现了清洁生产的特征
D、低碳经济具有公众性,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
40.保定市提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概念,近年来,已经形成()
的产业体系。

A.光电
B.风电
C.储电
D.输变电
E.电力自动化
41.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包括(234)
,各主体在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社团2、企业3、公众4、政府)42.各国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常用的经济手段是()。

A.罚款
B.许可证制度
C.可再生能源的财税激励政策
D.节能减排的财税优惠政策
E.碳税
43.属于高耗能的行业是()。

A.钢铁
B.水泥
C.石油化工
D.有色金属
E.旅游
44.以下不属于新能源范围的是()。

A.太阳能
B.核能
C.煤炭能源
D.石油
E.海洋能
45.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欧盟的能源支柱产业是()。

A.不可再生能源
B.化石能源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E.传统能源
46.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是()。

A.经济发展阶段
B.资源禀赋
C.GDP值
D.技术进步
E.消费模式
47.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遏制奢侈浪费,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48.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C)。

(单选)
P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49.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的方式没有(D)。

(单选)
A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 B大力发展风电 C发展核电 D发展火力发电
50.地球表面(c )
被水覆盖,因此有人把地球说成是蓝色星球,又叫水球。

A50% B60% C70% D80%
51.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B)。

(单选)
A低 B高 C无关 D无法确定
52.煤的精细生产高效利用属于(A)。

A降碳技术 B零碳技术 C消碳技术 D高碳技术
53.低碳模式的特征不包括(C)。

(单选)
A低能耗 B低污染 C低效率 D低排放
54.国内燃煤造成的(A)
和烟尘排放量约占排放总量的70%—80%。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钙 D二氧化硅55.光伏发电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不包括(B)。

(单选)
P183
A、充分的清洁性
B、相对的安全性
C、相对的广泛性
D、确实的长寿命和免维护性
56.( A)
年美国一场飓风就造成400亿美元的损失。

(单选)
A1993 B1994 C1995 D1996
57.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之一,而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三大部门无疑是节能工作的重点。

这三大部门是指(工业,交通,建筑)
58.下列关于低碳模式的论述,不正确的是(d)。

(单选)
A低碳模式是由经济、社会、生态系统按一定系统规则、秩序构成的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B低碳模式是由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和低碳生态等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
C低碳模式是“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的多目标复合系统和有机整体
D在低碳模式内部,不存在经济、社会和生态各子系统之间通过吸收、反馈、协同、耦合等系统运动
59.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的召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气候变化不仅是气候问题,还是()
的问题。

A、历史
B、经济
C、政治
D、组织
E、协调
60.樊纲等学者认为碳税的主要特点是()。

A.容易征收
B.税率固定
C.管理成本低
D.财政收入可观
E.促进低碳技术的使用
61.()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1234(1、调整产业结构2、优化能源产业3、实现能源替换4、发展低碳能源体系)
62.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设计应坚持以下原则。

134(1、科学性原则2、和谐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全面性原则)
63.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涉及(123456)
等方面。

(1、理论障碍2、观念障碍3、管理障碍4、制度障碍5、技术障碍6、效益障碍)
64.非洲大陆有世界上最大的旱地,大约是(A )
公顷。

(单选)
A20亿 B30亿 C40亿 D50亿
二、填空题
65.可持续发展理念自1972年首次提出以来,已深入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特别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的循环经济模式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P151
环境、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人口与后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填空)
66.人靠大自然生存,也靠它发展。

(填空)
P193
67.自20世纪 90 年代末,循环经济理念传入我国,国内有识之士开始研究循环经济并掀起了一股热潮。

(填空)
P216
68.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指的是各类资源在生态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的循环流动模式。

(填空)
P219
三、单选题
69.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

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中,合理的能源(价格政策)
尤为重要。

70.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候起开始施行,(2009.1.1)
71.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 (油--电混合动力)。

72.(森林)
是巨大的碳储存库。

73.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造纸)。

74.对于大气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科学家中间有多种见解。

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类过多地使用(氯氟烃类化学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

75.最早发现于南美,被厄瓜多尔、秘鲁等西班牙语系国家的渔民们称为“圣婴”的气候现象的是(厄尔尼诺)。

76.工业是我国耗费能源、资源,污染环境的最主要产业,其能耗约占全国的多大比例?( C.)
A.50%
B.60%
C.70%
D.80%
77.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
为根基
78.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79.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
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80.“碳汇”则是指自然界中碳的寄存体,(森林植被)
是地球上存在的巨大的碳汇。

81.我国现有能源生产结构中,可再生能源所占份额最大的一项是(太阳能)。

82.(生态文化)
就是生态意识和生态理念以及由此形成的生态文明观和文明发展观。

83.下列能源中,属于新型能源的是(原子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

84.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生产的低碳化,分配的低碳化,销售的低碳化,消费的低碳化)。

85.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节能激励机制。

制定向节能倾斜的价格、财政、税收、信贷等政策,是引导、推进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开展节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中,合理的能源(价格政策)
尤为重要。

86.根据国家目前实行的“五级能效”标准,( )
以上属于节能产品。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87.低水平竞争;
88.我国粉煤灰的主要利用途径是什么? ( B.)
A.用于炼钢
B.用作建筑材料
C.改良土壤
D.肥料生产
89.人均而言,下列哪种出行方式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大? ( B.)
A.自行车
B.飞机
C.出租车
D.公共汽车
90.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2003年2月24日由( )
发表的《能源白皮书》。

A.美国
B.中国
C.日本
D.英国
91.( )
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92.欧盟对于节能研究项目最高提供( )
的资助额度。

A.20%
B.30%
C.50%
D.60%
93.“恒温消费”,即消费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最低)。

94.可以被称为“低碳试验场”的地区是( )。

A.北美
B.东亚
C.西欧
D.北欧
95.(森林)
是巨大的碳储存库。

96.中国在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了延缓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到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
年下降,,的承诺。

97.长期来看,(可再生能源)
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98.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可用于制作燃料,该举措属于“”原则中的哪项,:再利用
99.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是: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

100.一个社会要推动一项经济模式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
为根基。

101.长期来看,(太阳能)
利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对节能减排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102.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分析说明,温室气体中影响最大的是( D )。

(单选)
P43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氢
C、二氧化硅
D、二氧化碳
103.2009年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 )
举行。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南昌
104.( D )
作为对环境资源与环境功能的分配与再分配的公共机制,是解决全局与局部利益、公众整体与个体利益的
单选)
P212 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具体方式。

( A、法律机制
B、道德建设
C、文化建设
D、行政管理机制
105.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近期目标包括以下方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调整能源结构,遏制奢侈浪费,加快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

106.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危害有哪些, (简答)
P9-10 12
答:1、海平面上升;
107.发展低碳经济,加速煤炭企业转型的对策与出路有哪些, (简答)
P171-173
答:1、优化能源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108.低碳经济具有低污染,环境保护的特征;
109.工业化前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地面的平均温度实际上是( D )
左右。

(单选)
P3
A、+18?
B、,18?
C、-15?
D、+15?
110.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 C )。

(单选)
P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A、
111.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哪三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简答)
P156-157
答:1、节能减排问题凸显;
112.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 A )
领域倾斜。

(单选)
P178
A、消费市场
B、生产市场
C、研发部门
D、销售部门
113.构建低碳产品认证体系4、构建碳排放约束机制。

114.( D )
亚马逊流域8国签订“亚马逊河合作条约”,宣布为保护亚马逊河地区的生态环境而共同努力。

(单选)
P17
A、1974年
B、1975年
C、1976年
D、1978年
115.全世界大约有( A )
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60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

A、1/3
B、1/4
C、1/5
D、1/6
简答题
116.中国低碳经济存在哪些问题,(简答)
P83
答:1、低碳经济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
117.执法队伍薄弱,能力不足;
118.增加二氧化碳排放;
119.要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120.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全社会能源高效合理利用管理体系;
121.( A )
,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单选)
A、1997年
B、1993年
C、1994年
D、1996年
122.( C )
是一种有臭味的气体,常温下为浅蓝色。

(单选)
P13
A、氧气
B、氢气
C、臭氧
D、氮气
123.生产下列哪种类型的砖对土地损毁最大? ( A.)
A.粘土砖
B.混凝土砖
C.灰砂砖
D.透水砖18、我国现有建筑中有多大比例的建筑不节能? ( D.)
A.65%
B.75%
C.85%
D.95%
124.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是( D )。

(单选)
P271
A、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机制
B、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C、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机制
D、低碳技术创新
125.结合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实际,对其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中,不包括( B )。

(单选)
P187-189
A、产业技术落后
B、优化能源结构的效应明显
C、低水平竞争
D、“两头在外”的尴尬局面
126.消费结果对消费主体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健康危害最小即( C )
消费。

(单选)
P92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可持续消费”
127.低碳经济的SWOT矩阵应用中,SO战略组合意即( A )。

(单选)
P118
A、技术创新
B、制度创新
C、产业结构调整
D、国际合作
128.低碳经济的特征不包括( D )。

(单选)
A、经济性
B、技术性
C、可行性
D、目标性
129.能源结构严重高碳;
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130.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 D )。

(单选)
A、清洁
B、无污染
C、可再生
D、有污染
131.世界上已经有(德国,英国,中国,韩国)
等十几个国家开展了低碳产品认证。

132.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即( D )消费。

P92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新领域消费”
133.( A )
年芝加哥的热浪引起500多人死亡。

(单选)
P9
A、1995
B、1996
C、1997
D、1998
134.非洲大陆有世界上最大的旱地,大约是( A )
公顷。

(单选)
P18
A、20亿
B、30亿
C、40亿
50亿
D、
135.转向消费新能源,鼓励开发新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即( D )消费。

P92
A、“恒温消费”
B、“经济消费”
C、“安全消费”
D、“新领域消费”
136.农业灌溉水平有效利用系数、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值越高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越( A )。

P155
A、低
B、高
C、无关
D、无法确定
137.循环经济发展是以( B )
为先导的。

(单选)
P245中
A、先进的发展观念
B、先进的科学技术
C、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度
D、完善的市场机制
138.低碳文化
139.低碳模式的理论基础不包括( A )。

(单选)
P164下
A、人生哲理
B、生态伦理
C、生态经济
D、循环经济
140.在实践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能源和环境方面还存在下列哪些难以克服的问题(ABC)。

P156
A、节能减排问题凸显
B、能源结构严重高碳
C、产业模式极不合理
D、温室气体过量排放过多
141.2010年“阿尔法文图斯”风能电站的并网发电标志着()
的海上风电进入大发展时期。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42.中国能源消费以()
为主,而优质能源的利用存在“先天不足”。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核能
143.人工造林面积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

A.印度
B.巴西
C.中国
D.俄罗斯
144.欧盟对于节能研究项目最高提供()
的资助额度。

A.20%
B.30%
C.50%
D.60%
145.可以被称为“低碳试验场”的地区是()。

A.北美
B.东亚
C.西欧
D.北欧
146.北欧各国得天独厚的林木和风能资源,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的地区。

A.核能和风能
B.生物质能和风能
C.太阳能和风能
D.地热能和风能
147.一般混合动力车的混合动力指的是 ( D.)
A.油-氢混合动力
B.油-太阳能混合动力
C.油-风能混合动力
D.油-电混合动力
148.(D)
,美国的“雨云-7号”气象卫星测到了南极上空的臭氧洞。

(单选)
P13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149.从1990年启动《公约》谈判到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谈判在20年间经过了()
阶段。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150.以下属于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的有(ABCD)。

(多选)
P230
A、理论障碍
B、观念障碍
C、管理障碍
D、制度障碍
151.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ABCD)。

(多选)
P77-80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
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
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
D、以上都对
152.臭氧层耗损对人类健康及其生存环境的主要危害是(ABCD)。

(多选)
P13
A、人类皮肤癌增高
B、农作物受害
C、破坏海洋生态系统
D、导致生态平衡破坏
153.按照对循环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哪些类型(BCD)。

(多选)
P223
A、被动力
B、源动力
C、主动力
D、协动力
154.水污染主要来自(ABC)。

(多选)
P16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废水
D、人畜粪便
155.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

(多选)P197-198
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
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
156.()地区成功地打造了“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

A.哥本哈根
B.马尔默
C.东京
D.斯德哥尔摩
157.从全球来看,未来碳排放的增加将主要来自()。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俄罗斯
D、印度
158.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159.我国第一个明确提出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城市是(上海)。

160.倡导低碳社会氛围和生活方式;
161.简述我国低碳汽车产业化的创新思路, (简答)
P177
答:1、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
162.建立电动汽车管理规范;
163.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哪些措施, (简答)
P197
答:1、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164.()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
B.克林顿政府
C.小布什政府
D.奥巴马政府
165.全球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
B、乍得
C、挪威
D、中国
166.研究表明,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近似()
的曲线关系。

A.倒“V”形
B.“V”形
C.倒“U”形
D.“U”形
167.全球第一个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的交易平台是()。

A、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
B、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C、欧洲气候交易所D芝加哥气候交易所
168.2005年10月由()
市长发起召开大城市气候峰会。

A、首尔
B、纽约
C、伦敦
D、芝加哥
169.《循环经济促进法》从什么时间起施行? ( C.)
A.2008年8月29日
B.2008年12月1

C.2009年1月1日
D.2009年7月1日
3.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 D.)
A.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B.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
C.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D.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实施、公众参与
4.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部门是 ( A.)

A.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C.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D.国务院科技主管部门
170.下列哪种物质或材料不能循环再利用? ( A.)
A.化肥
B.报纸
C.钢材
D.塑料瓶
171.火力发电过程中,哪种物质的排放量最大? ( D.)
A.粉煤灰
B.脱硫石膏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碳
172.强制回收的产品和包装物的名录及管理办法,由哪个部门规定? ( B.)
A.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
B.国务院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
C.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
173.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支持系统中的技术支持包括(ABCD)。

(多选)
P265-266
A、精细生产技术
B、替代技术
C、减量技术
D、再利用技术
174.()已经被确认为是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之一。

A.测定“碳足迹”
B.“熊猫标准”
C.“地球一小时”
D.“世博绿色出行低碳交通卡”
175.2009年首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在()举行。

A.北京
B.上海
C.保定
D.南昌
176.SWOT方法是对系统或机构的(ABCD)
进行分析,然后寻求最优的发展战略。

(多选)
P115
A、内部优势
B、内部劣势
C、外部机遇
D、外部威胁
177.通过对重要元素的工循环代谢分析,将在生产消费中产生的废弃物变为有用的资源或产品的技术是指(D)。

(单选)
P266
A、替代技术
B、减量化技术
C、再利用技术
D、资源化技术
178.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基本的影响因素是(C)。

(单选)
P
A、人
B、政策
C、市场机制
D、自然
179.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财税扶持政策重心要向(A)
领域倾斜。

(单选)
P178
A、消费市场
B、生产市场
C、研发部门
D、销售部门
180.在调整能源结构方面,欧盟的能源支柱产业是()。

A.不可再生能源
B.化石能源
C.新能源
D.可再生能源
E.传统能源
181.()的发展使得能源需求和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服务业
182.太阳能资源的特点不包括(D)。

(单选)
A、清洁
B、无污染
C、可再生
D、有污染38.当代中国环境法的理性发展方向不包括(C)。

(单选)P212-214
A、基本环境公益与基本经济公益应当满足
B、确立公益最大化原则
C、可过度开发原则
D、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183.从森林的利用上讲,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有()。

A.植树造林
B.毁林造田
C.加强森林管理
D.保持并增加碳汇
E.减少碳汇
184.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位居世界第(B)。

(单选)
P173
A、一
B、二
C、三
D、四20.世界森林总体上每年净吸收大约(A)
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的1/4。

(单选)
P21
A、15亿吨
B、16亿吨
C、17亿吨
D、18亿吨
185.()地区成功地打造了“明日之城”住宅示范区。

A.哥本哈根
B.马尔默
C.东京
D.斯德哥尔摩
186.全球人均碳足迹约为()。

A.3.9
B.4.0
C.4.2
D.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