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患寡而患不均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患寡而患不均翻译
不患寡而患不均翻译
“不患寡而患不均”翻译: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

完整的句子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公平公正,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选自《论语·季氏篇·季氏将伐颛臾》第十六篇。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

《论语》是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

《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

出处:《论语·季氏篇》
选段: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译文: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

因为财富均衡就没有贫穷,和睦团结就不觉得人口少,境内安定就不会有倾覆的危险。

文本解读
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要从事某种劳动,维持自己的生存。

也正是劳动创造了社会财富,推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通过劳动创造财富,自然都有权利享受社会财富。

因而,社会财富的分配原则应该是均。

均不是说平均分配,而是指均衡,既要多劳多得,也要照顾到贫病孤寡。

人人生活都有保障,这就达到了孔子所说的“均无贫”。

但是,在孔子所在的时代,广大劳动人民的劳动果实有一大半要上缴,上层统治者不劳而获还是当时社会的常态。

这就导致了人和人之间在财富占有上的巨大差异,这种结果的长期存在,必将引起付出实际劳动的人们的不满,从而引发社会动荡。

回顾历史,有很多朝代因为严重贫富分化而崩溃。

因此,孔子所说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不怕财富少,就怕分配不合理。

所以,如何分配社会财富是任何国家和社会举足轻重的大问题。

“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

不患寡而患不均,出自孔子的《论语·季氏》。

原文: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
我听说,对于诸侯和大夫,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

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因为这样,所以如果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用仁、义、礼、乐招徕他们;已经来了,就让他们安心住下去。

扩展资料:
此文反映出孔子的反战思想。

他不主张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国际、国内的问题,而希望采用仁、义、礼、乐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孔子的一贯思想。

孔子提出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朱熹对此句的解释是:“均,谓各得其分;安,谓上下相安。

”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为人们的社会心理。

就今天而言,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

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