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语文中考一模试卷(有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仿真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共9分,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写作会改变一个人。
写作使人,让作家在宽广的生活中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写作使人,作家比别人更能感受人间的痛楚;写作使人 , 它是一点一滴劳动的积累,生活的繁华,唯有如此更适合自己。
作为一项心智活动,写作更接近于。
A .纯粹善良朴素谦逊
B .朴素谦逊纯粹善良
C .善良朴素谦逊纯粹
D .谦逊善良朴素纯粹
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元首的”云外交”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暂停的国际交往,稳步开展。
B .设置景区联系标牌的原因,是方便游客有问题能及时反映,并得到尽快处理。
C .无人机因为有减少人员接触、防止疫情传播、节约成本,已成农田春耕新宠。
D .自觉将垃圾分类投放垃圾桶,保障居住环境整洁有序,是市民今年的新时尚。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 .对生长在城市中的我们来说,自然缺失是童年的遗憾,每每听长辈说起儿时在冬天爬山岩、拔冰
溜,夏天爬树、摸鱼的经历,我们总是瞠目而又向往。
B .他,俞敏洪,出生在中国一个小山村,带着新东方的梦想和渴望,从中国城市走向世界城市,从
中国山水走向世界山水,从中国人群走向世界人群。
C .如果人间的至爱之情又可以有个长相,我想,它便可以长成一幅幅丹青的模样。
这既是最热烈的
表达,也是最深长的沉默;有无比的幸福,也有难言的痛苦;如初遇,又如诀别。
D .只有贝多芬的音乐能描述河流。
贝多芬的交响曲没有多余的音符,也没有乐器单独演奏,而是许
多乐器一起弹奏。
而河流里也没有一滴多余的水,每滴水和其他的水密不可分,一起往前跑。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思维谦逊
①思维谦逊,就是要认识到自己对未知知识的疏忽程度。
因此思维谦逊要求个体清晰地认识到自我中心导致的自欺行为(认为自己比自己实际知道的要多)。
这意味着个体要对自己的偏见和观点的局限性有所了解。
它要求我们清晰地认识自己有哪些信息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事件能够引起个体强烈情感的时候,更要知道对该事件自己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
思维谦逊要求我们不能宣称自己知道我们实际上并不知道的事情。
思维谦虚并不是懦弱、服从,而是摒弃自负。
思维谦逊要求我们觉察并且评估自己信念的基础,要求我们找出那些不能被正确的推理所支持的信念。
②与思维谦逊相反的就是思维自负,即认为自己知道了实际并不知道的事情。
思维自负的人缺乏对自欺行为和观点局限性的认识,他们常常声称了解自己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
思维自负的人常常也会成为自己偏见的受害者。
③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知道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我们都有错误的信念、偏见、错觉和谬见。
当这些错误信念受到挑战的时候,我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思维是欺骗性的,我们总认为自己是谦虚的,但往往我们是很自负的。
我们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还忽略和掩盖这些局限性,这带来了大量的痛苦和时间浪费。
④例如,当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时,他相信奴役印第安人是上帝的意愿。
(众所周知,印第安人的聪明是世人皆知的。
)据我们所知,他当时根本没有认识到声称遵从上帝的意愿是他自己思维自大的表现。
下面摘自霍华德哥•津恩的《美国人民的历史》,思考这一段内容:
⑤哥伦布报告说,那些印第安人”十分幼稚和无私,如果你没有见过他们的话,你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当你索要他们的财产时,他们从来不会拒绝。
相反,他们乐意与任何人分享……”他以向印第安人的族长寻求帮助来总结自己的报告,作为回报,他答应印第安人在下次航行中将为他们带来”他们需要的足够量的黄金……”哥伦布的语言中充满了宗教词汇:像”永恒的上帝,我们的主,给予信徒以无所不能的胜利”。
哥伦布后来写道:”让我们以主的名义继续从事奴隶买卖。
”
⑥思维的自负和公正是不兼容的,因为如果我们对自己判断的事情过分自信,我们就很难做出公正的判断。
如果我们不了解某一宗教(如佛教),我们就不能公正地评判这个宗教。
如果我们对宗教存有误解、偏见或假象,我们就会曲解这一宗教。
错误的知识使我们不能做出公正的判断,错误的概念、偏见和幻想都是错误的知识。
我们喜欢快速地、过分自信地做出判断。
在人们的思维中,这些不良的习惯是普遍存在的。
⑦思维谦逊对于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维者十分重要。
要成为公正的思考者,就要了解自己缺乏哪些知识,这种了解可以让我们从多方面提高我们的思维。
它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偏见、错误信息和不良思维习惯能够导致学习缺陷。
例如,思考我们学习肤浅性这一倾向:我们才学习了一点,我们就认为自己知道了很多;
我们才获得了有限的信息,就草率地进行概括;我们混淆了死记硬背和深层学习之间的区别;我们会不加思考地接受了我们听到和读到的信息,特别是当这些信息与我们所坚信的信念一致时。
(选文有删改) 4.下列对”思维谦逊”要求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个体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比自己实际知道的要少。
B .个体要对自己的偏见和观点的局限性有所了解。
C .个体要清楚对能引起自己强烈情感的事件无知的地方。
D .能觉察、评估并找出不被正确的推理所支持的信念。
5.作者举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的例子表明了”思维自负”对思维的危害,下列表述最正确的一项是
A .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知道其实并不了解的事情。
B .当自己的错误信念受到挑战时,不愿承认自己的思维有欺骗性。
C .对自己判断的事情过分自信,我们就很难做出公正的判断。
D .忽略和掩盖知识的局限性,因而带来了大量的痛苦和时间浪费。
6.下列对有关”思维谦逊对于成为公正的批判性思维者十分重要”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能了解缺乏的知识,成为公正的思考者。
B .可以从多方面提高我们的思维。
C .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导致学习缺陷的要素。
D .能够思考我们学习肤浅性这一倾向。
三、(共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
寻陆鸿渐①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释]①陆鸿渐:茶圣陆羽,有《茶经》传世。
7.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带”交代了陆羽居所的位置离城郭不远,第二句”野”则点明了居所的隐蔽。
B .”篱边菊”“未著花”既写出了居所环境的优雅,也反映了陆羽生活情趣的高洁不俗。
C .本诗”问”“答”有趣,”问”表现诗人未遇的不甘,”答”则表现邻人对陆羽行踪的不解。
D .全诗刻画了一位寄情山水、不念尘世的高人逸士形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强烈向往。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张绣在南阳,诩①阴结绣,绣遣人迎诩。
诩遂往,绣执子孙礼。
诩说绣与刘表连和。
太祖②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
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
”绣不从,进兵交战,打败而还。
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
”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日:”兵势有变,亟往必利。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
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
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
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已破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
”绣乃服。
[注释]①诩:贾诩,三国时期著名谋士。
②太祖:指曹操。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诩阴.结绣阴:私下
B .太祖比.征之比:接连
C .促.更追之促:赶紧
D .亟往必利.利:获利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A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B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C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D .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诩投奔在南阳的张绣时,张绣派人迎接他,还对他行子孙的礼节,很是器重。
B .太祖曹操攻打张绣时,兵败退回,贾诩告诉张绣不要追赶,张绣没有听从。
C .张绣后来听从了贾诩的意见,整收散溃的兵卒去追赶曹操的军队,取得胜利。
D .贾诩能够根据战争的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最终取得了张绣的信赖。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6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五、(26分)
阅读《水浒传》的节选部分,完成12、13题。
保尔跑到家里,匆匆忙忙地洗了把脸,听母亲说阿尔焦姆还没有回来,随即跑了出去,直奔城的另一头,去找住在那里的谢廖沙。
谢廖沙是一个副司机的儿子。
他父亲自己有一所小房子,还有一份薄家当。
谢廖沙不在家。
他的母亲,一个胖胖的白净妇女,不满地看了保尔一眼。
“鬼才知道他上哪儿去了!天刚蒙蒙亮,就让魔鬼给拽跑了,说是什么地方在发枪,他准在那儿。
你们这帮鼻涕将军,都欠用柳条抽。
太不像话了,真拿你们没办法。
比瓦罐才高两寸,也要跑去领枪。
你告诉我那个小无赖,别说枪,就是带回一粒子弹,我也要揪下他的脑袋。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往家拿,往后还得受他连累。
你干吗,也想上那儿去?”
保尔早就不再听谢廖沙的母亲唠叨,他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
路上过来一个人,两肩各背着一支步枪。
保尔飞快跑到他跟前,问:”大叔,请问,枪在哪儿领?”
“在韦尔霍维纳大街,那儿正在发呢。
保尔撒开腿,拼命朝那个地点跑去。
他跑过两条街,碰见一个小男孩拖着一支沉重的、带刺刀的步枪。
保尔拦住他,问:”你从哪儿搞来的枪?”
“游击队在学校对面发的,现在一支也没有了,全都拿光了。
发了整整一夜,现在只剩下一堆空箱子了。
我连这支一共拿了两支。
”小男孩得意洋洋地说。
这个消息使保尔大为懊丧。
“咳,真见鬼,直接跑到那儿去就好了,不该先回家!”他失望地想,”我怎么错过了这个机会呢?”
突然,他灵机一动,急忙转过身来,三步并作两步,赶上已经走过去的小男孩,一把从他手里夺过枪来。
“你已经有了一支,够了,这支该是我的。
”保尔用一种不容争辩的口气说。
小男孩见他大白天拦路抢劫,气得要命,就朝他直扑过去。
保尔向后退了一步,端起刺刀,喊道:”走开,小心刺刀碰着你!
小男孩心疼得哭了起来,但是又没有办法,只好一边骂,一边转身跑开了。
保尔却心满意足地跑回家去。
他跳过栅栏,跑进小棚子,把弄来的枪藏在棚顶下面的梁上,然后开心地吹着口哨,走进屋里。
12.文段记叙了保尔生活的小镇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2分)
13.文中表现了少年保尔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散文是有情的写作
张莉
①说起来,散文应该是能与最新传媒保持良性互动的文体。
一百年前,新式散文正是遇到了一大批优秀写作者和深具现代意义的发表平台,才在思想和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度。
鲁迅的散文都是在当时的新媒体发表,比如《新青年》,比如《晨报副刊》,借用新媒体方式和读者交流,一批年轻的知识分子成为他的忠实读者——新媒体永远是网罗和培植受众最有效的载体。
同时,鲁迅散文也有了不同的风格和题材面向——他的散文更芜杂更丰富,也更具人的气息。
作为作家,鲁迅们敏锐地看到报刊这种当时最时新的媒体所具有的贴近时代、贴近读者、包含生活气息的独特优势,在不断的调整中,散文日益生动灵活,准确地传达出人们日常生活的切肤之感。
②今天的散文作品,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传播平台。
在微信、微博、文学杂志上,到处都可以看到散文的身影,那些历史回望,那些日常抒怀,那些心灵鸡汤……打开微信,我们每天都面对那种”鸡汤”,其实”鸡汤”就是散文的一种。
③公号体散文在打破陈规,它转变着读者,也在转变传统散文文体的声音、腔调和语词。
公号体带给写手们动辄十万加的阅读量的极速增长,更带给我们的是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的变革。
这些文字指导年轻人如何爱,还有一些对明星红与不红,婚姻成功与不成功的分析。
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开始被一种中介物侵入。
——对爱的最诚挚表达,可能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表情包。
一方面我们恐惧的东西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我们对恶的承受力也越来越强,对自己的冷漠并不自知。
越来越爱自己,而爱他人的能力在逐渐丧失……
④今天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是如此广泛而深刻。
那么,让一代一代年轻人念念不忘的散文作品到底是哪些,让年轻人脱口而出的细节和场景是什么?某一个周末,如果萧珊没有看到那张报纸,如果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吃一顿晚餐该多好(巴金《怀念萧珊》);那位胖胖的爬上台阶为儿子买桔子的父亲多么温暖和让人留恋啊(朱自清《背影》)……这些场景在课堂上不断地被年轻人讲述.这样的讲述中,一些瞬间被永远定格,尽管它们早已走远。
那不是普通的瞬间,那是充盈情感的瞬间。
情感是这些作品最大的魅力,它像风暴一样将一代代读者裹挟。
想念,害羞,疼痛,辗转反侧,忐忑不安•那些最原始、最笨拙、最丰饶也最迷人的情感,都在这些文字里。
记下这样的时刻,用绵密的丰饶的能够与这些情感匹配的语言表达,才能穿越时光、抵达我们的内心。
⑤如此说来,真正能写好散文的人,该是有情之人。
”情感”是所有写作的发动机。
散文之于写作者,必是一趟交付情感的旅程。
如果这件事情、这个人让你”一见钟情”,那为什么不写呢;如果你对这件事、这个人完全不动情,为什么要写呢?只有”有情人”,才会和我们所在的生活和所在的人群发生的关系,他的写作才可以真正构成一种美学,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修辞。
一位优秀的散文家,有能力吞进庞大的信息和情感,经过消化和反刍,分泌出独属于他的认知。
阅读他的作品,我们将更直接、更犀利、更有情地理解世界。
真正优秀的散文让人多情、内心温柔,而非深晓利害,机关算尽;真正优秀的散文,所包含的情感不
是轻巧的而是深沉的,它不追求眼球与流量,它抚慰读者,但不媚好他们,相反,它激发读者身体内部巨大的感受力——一媒体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推陈出新,散文真善美的气质历久弥新。
⑥红豆并非简单的红豆,杨柳并非简单的杨柳,地坛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地坛。
父亲的背影怎么能只是一个背影,枇杷树怎么能只是枇杷树?——因为那些散文名篇,我们身边的日常风景早已变成了情感寄托物,情感本身。
在散文世界里,有一种情感共同体是由树木及花草构成,它们是我们民族的有情之物。
一个民族内部的深层情感便由这些维系的。
优秀散文最终会使风物变成我们民族记忆的闪光部分,它有强大的能动性,改变我们的所见、所知,改变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14.阅读第①段,说说散文应该如何与最新传媒保持良性互动。
(4分)
15.今天新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分别表现在哪个方面?(6分)
16.第⑤段画线句”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修辞”指什么?(4分)
17.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新时代作家们提出了哪些建议。
(6分)
六、(8分)
根据要求完成18、19题。
张莉的《散文是有情的写作》中说散文是能与最新传媒保持良性互动的文体,其实我们同学们的写作也是能与新媒体保持良性互动的。
18.如何运用新媒体,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请你向同学们提出3条可行性建议。
(3分)
19.针对”新媒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看法,请你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你的观点和理由。
(100~120字)(5分)
七、(5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50分)
“正能量”指的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是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行为。
当下,中国的正能量是指所有积极的,健康的,催人奋进的,给人力量的,充满希望的人、事和相关的信息,它已经上升成为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深深影响着我们的情感和行为。
不断从生活中吸取正能量,是我们迈向成熟、优秀的阶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第一空:根据”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可知应填”谦逊”。
第二空:根据”比别人更能感受人间的痛楚”可知应填”善良”。
第三空:根据”一点一滴劳动的积累,生活的繁华,唯有如此更适合自己”可知应填”朴素”。
第四空:写作会让人变得谦逊、善良、朴素,所以说写作更接近于”纯粹”。
故选D 。
2.【答案】C
【解析】C .成分残缺,应在”成本”后加”的好处”,故选C 。
3.【答案】A
【解析】A .第二个逗号前面的句子语义表述已经完整,故应把第二个逗号改为句号。
故选A 。
4.【答案】D
【解析】D .根据第一段中的”思维谦逊要求我们觉察并且评估自己信念的基础”可知”觉察、评估”的对象是”自己信念的基础”,而不是”不被正确的推理所支持的信念”。
故选D 。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本文第四段和第五段列举事例,哥伦布因为相信奴役印第安人是上帝的意愿,所以他对印第安人做出的判断相信无比,实际上他的这些判断是错误的。
第六段中的”思维的自负和公正是不兼容的,因为如果我们对自己判断的事情过分自信,我们就很难做出公正的判断”是作者通过分析事例得出的结论:对自己判断的事情过分自信,我们就很难做出公正的判断。
故选C 。
6.【答案】D
【解析】D .”能够思考我们学习肤浅性这一倾向”属于”让我们认识到偏见、错误信息和不良思维习惯能够导致学习缺陷(C 项)”中的一个例子。
故选D 。
7.【答案】D
【解析】D .此诗为访友人陆羽不遇之作,描写了隐士闲适清静的生活情趣。
诗人选取种养桑麻菊花、邀游山林等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事物,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
并未表达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故选D 。
8.【答案】B
【解析】B .句意为:曹操连续攻打张绣。
比,连续。
故选B 。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
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
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
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张绣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
故断句为: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故选C 。
10.【答案】B
【解析】B .文中的表述是”一朝引军退”,并没有说是”兵败退回”。
故选B 。
11.【答案】曹军进攻将军您并没有失策的地方,力量未衰却撤退,必定是他们国内发生了变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
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而,却。
必,一定。
故,变故。
【参考译文】
张绣在南阳,贾诩暗中勾结张绣,张绣就派人迎接贾诩。
于是贾诩前往张绣那里,张绣用儿孙对长辈的礼节对待贾诩。
贾诩游说了张绣与刘表联合。
后来太祖接连出兵征伐张绣,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亲自追赶曹军。
贾诩对张绣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
”张绣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
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
”张绣拒绝说:”刚才没有听您的话,落得此番田地。
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战争形势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
”张绣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
张绣问贾诩说:”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被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
全部都真的如你所说的,可是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
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
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虽然不凡,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
曹操攻打将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重要的问题;已经打败了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行进,虽然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后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仍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即使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也一定会胜利。
”张绣因此很佩服贾诩。
12.【答案】游击队给百姓免费派发枪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读文可知,根据”说是什么地方在发枪,他准在那儿”“在韦尔霍维纳大街,那儿正在发呢”“游击队在学校对面发的,现在一支也没有了,全都拿光了”可知发生的事件是:游击队给自姓免费派发枪支。
13.【答案】冲动、武断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保尔从一个孩子的手里抢到一只枪,说明他是一个冲动、武断的人,还不够成熟。
14.【答案】一方面散文(作家)通过新媒体网罗培植受众;另一方面新媒体使散文作家不断调整风格和题材面向,准确地传达出人们生活的切肤之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新媒体永远是网罗和培植受众最有效的载体”可知,作家可以通过新媒体培养受众,从”在不断的调整中,散文日益生动灵活,准确地传达出人们日常生活的。